斋食 [zhāi shí]
1. 古人斋戒时所用的饭食。
3. 供僧、尼或佛教徒吃的素食。
斋食 引证解释
⒈ 古人斋戒时所用的饭食。
引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世人或端坐奥室,不妨言笑,盛营甘美,厚供斋食,迫有急卒,密戚至交,尽无相见之理,盖不知礼意乎?”
清 赵翼 《西岩治具全用素食作素食歌见示亦作一首答之兼调梦楼》诗:“古人斋食但忌荤,所谓荤者乃五辛。”
⒉ 供僧、尼或佛教徒吃的素食。
引《水浒传》第四回:“长老叫备斋食,请 赵员外 等方丈会斋。”
斋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食释义:⒈进食之中。 《国语·晋语九》:“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中食而自咎也,曰:岂主之食而有不足?是以再叹。”三国 魏 钟会《生母张夫人传》:“﹝ 孙氏 ﹞愈更嫉妬,乃置药食中,夫人中食,觉而吐之。”⒉指佛教徒于中午进斋食。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玉格》:“忽见一寺,门宇炳焕,遂求中食。”《释氏要览·中食》引《僧祇律》云:“时食,谓时得食,非时不得食。今言中食。以天中日午时得食,当日中,故言中食。”⒊普通饮食。《宋史·孝义传·郭琮》:“凡母之所欲,必亲奉之。居常不过中食,絶饮酒茹荤者三十年,以
- 2.
修斋释义:会集僧人或道徒供斋食,作法事。
- 3.
僧斋释义:请僧而供养斋食,兼有诵经略仪,谓之“僧斋”。《魏书·释老志》:“﹝沙门 道登 ﹞二十年卒,高祖 甚悼惜之,詔施帛一千匹。又设一切僧斋,并命京城七日行道。”唐 姚合《赠王建司马》诗:“老觉僧斋健,贫还酒债迟。”宋 陆游 有《观华严阁僧斋》诗。自注云:“阁下自四月初至七月末,日饭僧数千人。”
- 4.
午斋释义:(僧人)中午的斋食。
- 5.
天斋释义:天上所设斋食;天上的筵席。
- 6.
斋供释义:⒈祭祀死者、神佛,并上供食品。 ⒉寺庙中供应的斋食。⒊指布施给僧道的饭食。
- 7.
斋僧释义:谓以斋食施给僧人。
- 8.
斋堂释义:⒈寺庙中的用斋食的地方。⒉寺院中用来诵经的殿堂。⒊供斋戒用的房屋。
- 9.
斋所释义:⒈祭祀前斋戒、习礼的场所。 ⒉布施斋食的场所。
- 10.
斋时释义:佛教语。吃斋食的时间。自黎明至正午之间。
- 11.
监寺释义:⒈佛寺中主持寺务之僧。地位次于方丈。唐 黄滔《华岩寺开山始祖碑铭》:“师生于 建中 二年辛酉,齠齓即颖悟,异於诸童,九岁投 玉涧寺 监寺 神皎 出家。”《水浒传》第四回:“真长老 便唤首座、维那,商议剃度这人;分付监寺、都寺,安排斋食。”《西湖佳话·南屏醉迹》:“监寺见长老发性,方不敢再言,只得退出。”参阅《释氏要览》卷下。⒉指封建朝廷监、寺等机构的长官。唐 常衮《授薛伯高少府少监制》:“昔 杨洪、公孙贺,皆以儒术居于少府、国朝监寺之列,亦称通显,贰于其长,所任匪轻。”
- 12.
营斋释义:设斋食以供僧道,请为死者超度灵魂。
- 13.
鉢单释义:僧人的饭单,多用绸片或厚纸折合而成,斋食时用以放置、铺垫钵盂。 宋 范成大《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就作画赞》之二:“冒雪敲冰乞米迴,斋堂如海鉢单开。”
- 14.
钵单释义:僧人的饭单,多用绸片或厚纸折合而成,斋食时用以放置、铺垫钵盂。
- 15.
饭后钟释义:相传 唐 王播 少年孤贫,客居 扬州 惠明寺 木兰院,随僧斋食。 日久,众僧厌恶,故意斋后才敲钟。王播 闻声就食,扑空,因题下“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闍黎饭后鐘”两句诗。见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卷下。一说为 唐 段之昌 事。见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三。后遂用作贫穷落魄,遭受冷遇的典故。宋 苏轼《石塔寺》诗:“乃知饭后鐘,闍黎盖具眼。”清 赵翼《遣兴》诗之三:“一生只见甖中粟,举世争趋饭后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