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父 [ní fù]
1. 亦称“尼甫”。
3. 对孔子的尊称。孔子字仲尼,故称。
尼父 引证解释
⒈ 亦称“尼甫”。对 孔子 的尊称。 孔子 字 仲尼,故称。
引《左传·哀公十六年》:“旻天不弔,不憖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煢煢余在疚。呜呼哀哉, 尼父 !无自律。”
汉 班固 《白虎通·圣人》:“孔子 反宇,是谓 尼甫。”
唐 李涉 《怀古》诗:“尼父 未适 鲁,屡屡倦迷津。”
明 冯梦龙 《<山歌>叙》:“桑间 濮 上,《国风》刺之, 尼父 録焉。”
国语词典
尼父 [ní fù]
⒈ 对孔子的尊称。古时常在男子字后加父字以示尊敬,因孔子字仲尼,故称为「尼父」。也作「尼甫」。
引《文选·王粲·登楼赋》:「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尼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乱虐释义:动乱和暴虐。《左传·襄公十三年》:“及其乱也,君子称其功以加小人,小人伐其技以冯君子,是以上下无礼,乱虐并生。”汉 焦赣《易林·归妹之夬》:“孟夏己丑,哀 呼 尼父。明德讫终,乱虐兹起。”
- 2.
伯鸾之灶释义:汉 梁鸿 字 伯鸾。 少孤,诣太学受业。常独坐止,不与人同食。邻舍先炊已,呼 伯鸾 趁热釜炊,伯鸾 曰:“童子 鸿 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之。见《东观汉记·梁鸿传》。后以“伯鸾之灶”比喻沾他人的光或依附他人。清 全祖望《亭林先生神道表》:“徐尚书 乾学 兄弟,甥也。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至是鼎贵……累书迎先生南归,愿以别业居之,且为买田以养,皆不至。或叩之,答曰:‘昔岁孤生,飘摇风雨;今兹亲串,崛起云霄。思归 尼父 之辕,恐近 伯鸞 之灶。且天仍梦梦,世尚滔滔,犹吾大夫,未见君子,徘徊 渭川,以毕餘年足
- 3.
兼总释义:⒈总括;一并治理。《汉书·儿宽传》:“唯天子建中和之极,兼总条贯。”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诸子》:“尸佼 兼总於杂术,青史 曲缀以街谈。”《旧唐书·后妃传上·太宗贤妃徐氏》:“窃见顷年已来,力役兼总,东有 辽海 之军,西有 崑丘 之役。”⒉同时具有。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二》:“创者 羲 农 耶,治者 尧 舜 耶,家者 大禹 耶,征者 汤 武 耶,仙者 广成 耶,圣者 尼父 耶。上古帝王兼总二三,斯为极盛,而 轩辕氏 六者具焉。”
- 4.
尼父释义:亦称“尼甫”。对 孔子 的尊称。孔子 字 仲尼,故称。《左传·哀公十六年》:“旻天不弔,不憖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煢煢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汉 班固《白虎通·圣人》:“孔子 反宇,是谓 尼甫。”唐 李涉《怀古》诗:“尼父 未适 鲁,屡屡倦迷津。”明 冯梦龙《<山歌>叙》:“桑间 濮 上,《国风》刺之,尼父 録焉。”
- 5.
尼甫释义:见“尼父”。
- 6.
纤瑕释义:微小的瑕疵。 比喻事物的小毛病或人的小过失。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若乃尊贤隐讳,固 尼父 之圣旨,盖纤瑕不能玷瑾瑜也。”北齐 刘昼《新论·妄瑕》:“是以 荆 岫之玉,必含纤瑕;驪龙之珠,亦有微纇。”唐 韩愈《月蚀》诗:“并光全耀归我月,盲眼镜浄无纤瑕。”清 赵翼《送刘石庵相公还朝》诗:“他年青史传,粹然无纤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