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民常 民常的意思
míncháng

民常

简体民常
繁体
拼音mín cháng
注音ㄇㄧㄣˊ ㄔㄤ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ín,(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组词】: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组词】:居民。民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组词】: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4) 某族的人。【组词】:汉民。回民。(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组词】:农民。渔民。(6) 非军事的。【组词】:民品。民航。(7) 同“苠”。

cháng,(1) 长久,固定不变。【组词】:常数。常量(亦称“恒量”)。常项。常任。常年。常驻。常住。常备不懈。(2) 副词,经常,时时(叠),不只一次。【组词】:常常。常客。时常。经常。(3) 普通的,一般的。【组词】:常识。常务。常规。常情。常人。平常。反常。(4) 姓。

基本含义

指人民的日常生活、常态。

民常的意思

民常 [mín cháng]

1. 人们所遵循的伦理道德。

民常 引证解释

⒈ 人们所遵循的伦理道德。

《国语·晋语七》:“若欲暴虐以离百姓,反易民常,亦在今日。”
《管子·侈靡》:“夺餘满,补不足。以通政事,以赡民常。”


民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天象释义:⒈天文现象:观测天象。⒉天空中风、云等变化的现象:我国劳动人民常根据天象预测天气的变化。
    • 2.
      物象释义:⒈动物、器物等在不同的环境中显示的现象。我国劳动人民常根据物象作为预测天气变化的辅助手段。⒉物体的形象:摹写物象。
    • 3.
      纸袄释义:纸制的有衬里的上衣。古代道家、隐士或贫民常有衣之者。
    • 4.
      花绣释义:以针在人体臂胸等部刺成各种花纹,然后以青墨涂之。 又名札青、刺青,盖源于古代南方民族文身的旧俗。旧时江湖上人及市井游民常有此习。《水浒传》第七四回:“﹝ 燕青 ﹞将一身花绣把衲袄包得不见。”
    • 5.
      蚩尤旗释义:⒈彗星名。古代以为星出,主有征伐之事。《吕氏春秋·明理》:“有其状若众植华以长,黄上白下,其名蚩尤之旗。”《晋书·天文志中》:“﹝妖星﹞六曰蚩尤旗,类彗而后曲,象旗。”宋 洪迈《容斋五笔·丙午丁未》:“武帝 元光 元年为丁未,长星见,蚩尤旗亘天。”清 魏源《次韵前出塞》之二:“但明大理星,何畏蚩尤旗。”⒉相传 蚩尤 冢所出的赤气。《史记·五帝本纪》“遂禽杀 蚩尤”南朝 宋 裴駰 集解:“《皇览》曰:‘蚩尤 冢在 东平郡 寿张县 闞乡 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絳帛,民名为 蚩尤 旗。’”@
    • 6.
      袋足陶鬶释义:袋足陶鬶出土于江苏省武进良渚文化遗址,乃东南沿海地区良渚文化居民常用的一种斟酒器具。
    • 7.
      观音土释义:也叫观音粉。一种白色黏土。旧时灾民常以此充饥,吃后不能消化,多因而致死。
    • 8.
      诡挂释义:明 清 时课收田产赋税,小民常数倍于官绅,故有田产者常将产权假托于官绅名下,谓之“诡挂”。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盗户》:“既而奸民以此要上,数十年鬻去之产,皆诬託诡挂,以讼售主。”

民常(minch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民常是什么意思 民常读音 怎么读 民常,拼音是mín cháng,民常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民常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