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溟 [sì míng]
1. 亦作“四冥”。
2. 四海,四方之海。
4. 指全国、天下。
四溟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四冥”。
⒉ 四海,四方之海。
引三国 魏 阮籍 《答伏义书》:“四冥之深,幽鳞不能测其底。”
《文选·张协<杂诗>之十》:“云根临八极,雨足洒四溟。”
李善 注:“四溟,四海也。”
唐 秦韬玉 《问古》诗:“深作四溟何浩渺,高为五岳太峥嶸。”
《宋史·乐志十一》:“四溟广矣,八紘是纪。”
⒊ 指全国、天下。
引《宋书·孝武帝纪》:“周王 驥迹,实穷四溟。”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骠骑让封第三表》:“车轨共文,四溟同宅。”
唐 施肩吾 《海边远望诗》:“扶桑枝边红皎皎,天鸡一声四溟晓。”
四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乡丈释义:对同乡老年男子的敬称。明 瞿佑《归田诗话·锺馗图》:“乡丈 凌彦翀,名 云翰,号 柘轩。至正 间,以《周易经》与 士衡 叔祖同登 浙省 乡榜。”明 谢榛《四溟诗话》卷三:“统録若干曲请正於乡丈 苏东皋。”
- 2.
典缛释义:典雅而多文采。《新唐书·徐彦伯传》:“﹝ 彦伯 ﹞移 蒲州,以近畿,会郊祭,上《南郊赋》一篇,辞致典縟。”明 谢榛《四溟诗话》卷一:“江淹 拟 颜延年,辞致典縟,得应制之体,但不变句法。大家或不拘此。”
- 3.
危栏释义:高栏。唐 李商隐《北楼》诗:“此楼堪北望,轻命倚危栏。”宋 陈鉴之《暮登蓬莱阁》诗:“危栏散湮鬱,已暮亦登临。”明 谢榛《四溟诗话》卷三:“予自 正德 甲戌,年甫十六,学作乐府商调,以写春怨,尚记首一闕云:‘……倚危栏,又看三月景,杳然不见多情。’”
- 4.
四冥释义:见“四溟”。
- 5.
圆稳释义:⒈指诗歌作品语言声调的流利工稳。清 王士禛《<四溟诗话>序》:“茂秦 诗有两种,其声律圆稳,持择矜慎者,弘 正 之遗响也。”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一章二:“﹝ 陆机 ﹞的诗只是圆稳华赡而已,并无如何的骏逸高朗之致,缠绵深情之感。”⒉指人作风的圆通、持重。鲁迅《华盖集·导师》:“凡自以为识路者,总过了‘而立’之年,灰色可掬了,老态可掬了,圆稳而已,自己却误以为识路。”
- 6.
夸多鬭靡释义:唐 韩愈《送陈秀才彤序》:“读书以为学,纘言以为文,非以夸多而鬭靡也。”后以“夸多鬭靡”指读书或写文章以数量多、词藻华美相夸耀。《朱子语类》卷九五:“明道(程明道)以 上蔡(谢上蔡)记诵为玩物丧志,盖为其意不是理会道理,只是夸多鬭靡为能。”明 谢榛《四溟诗话》卷四:“韩昌黎、柳子厚 长篇联句,字难韵险,然夸多鬭靡。”清 汪琬《传是楼记》:“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鬭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
- 7.
定交释义:⒈结为朋友。《东观汉记·王丹传》:“司徒 侯霸 欲与 丹 定交,丹 被徵,霸 遣子 昱 候,昱 道遇 丹,拜於车下。”唐 白居易《感旧》诗:“平生定交取人窄,屈指相知唯五人。四人先去我在后,一枝蒲柳衰残身。”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九:“某与丞相定交四十餘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增损也。”明 谢榛《四溟诗话》卷三:“予昔游都下,力拯 卢柟 之难,诸縉绅多其义,相与定交。”清 王士禛《渔洋诗话》卷上:“余在 广陵,偶见 成都 费密 诗,极击节…… 密 遂来定交,如平生懽。”⒉停止;罢休。元 郑光祖《倩女
- 8.
愿果释义:谓愿望成为事实。明 谢榛《四溟诗话》卷四:“嗟哉暮年,何时愿果。”
- 9.
支缀释义:⒈支持延续。 唐 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碑》:“尚顾嗣续,不敢即死;支缀气息,以严邦刑。”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长亭》:“入室,见少女卧縠幛中。婢以鉤挂幛。望之,年十四五许,支缀於牀,形容已槁。”⒉犹拼凑。清 王士禛《<四溟诗话>序》:“茂秦 诗有两种:其声律圆稳,持择矜慎者,弘正 之遗响也;其应酬牵率,排比支缀者,嘉 隆 之前茅也。”清 戴名世《<野香亭诗集>序》:“往往即事以徵情,取之於心而谐之於韵,宜其成一家之诗,而非勉强支缀,徒以摹拟为工者之所及也。”
- 10.
普陀释义:中国 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梵语 补陀落迦 的省音译。在今 浙江省 普陀县,属 舟山群岛。古称 梅岑山,传说 汉 方士 梅福 在此炼丹。五代后梁 时,日 僧 慧锷 从 五台山 请 观音 圣像回国,为大风所阻,于此山建“不肯去观音院”,是为“观音道场”之始。后人又据《华严经·入法界品》,附会为 善才 参访 观音菩萨 的 补陀落迦山。《四溟诗话》卷四引 唐 安庆王《西池送月泉上人归南海》诗:“天开 达摩 井,云护 普陀 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等到六月里,那位 蒯老太太 照例是要带了合家人等到 普
- 11.
梨板释义:印板。旧时常用梨木刻板印书,故称。清 沉维材《<四溟诗话>跋》:“前 明 谢四溟 先生为 赵 藩重客,尝刊其全集以行世,迄今又二百餘年矣,梨板无存,日就湮没,良可惜焉。”
- 12.
泛交释义:亦作“泛交”。 泛泛之交,一般的友谊。唐 白居易《得乙贵达判》:“贵贱苟合,曾是汎交;穷达相致,乃为执友。”明 谢榛《四溟诗话》卷三:“﹝ 李沧溟 ﹞曰:‘数年常闻高论,皆古人所未发,余每心服,可谓知己,而亦以为泛交之流耶?’”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筮仕·荐记》:“其餘泛交,无庸混托。”
- 13.
相善释义:彼此交好。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初,楚伍参 与 蔡太师 子朝 友,其子 伍举 与 声子 相善也。”《史记·穰侯列传》:“白起 者,穰侯 之所任举也,相善。”明 谢榛《四溟诗话》卷三:“予客京师,有一縉绅相善。”清 钮琇《觚賸续编·文章有本》:“僧孺 子 牛蔚,与同年友 邓敞 相善。”
- 14.
积思释义:⒈专心思考;积久思考。《汉书·东方朔传》:“陛下富於春秋,方积思於六经,留神於王事。”晋 陆云《与兄平原书》之六:“方当积思,思有利钝,如兄所赋,恐不可须。”《隋书·经籍志二》:“故断自 高祖,终於 孝平、王莽 之诛,为十二纪、八表、十志、六十九传,潜心积思二十餘年。”明 谢榛《四溟诗话》卷四:“逊轩子 曰:‘……﹝ 贾岛 ﹞积思三年,局於声律,卒以“数息树边身”为对,不知反为前句之累。’”陈去病《丁未八月海上藏书楼夜坐杂感》诗:“最是委心任运好,不然积思要成痗。”⒉刻骨相思。南朝 齐 王融《奉和南海王殿
- 15.
粗恶释义:⒈粗糙低劣,与精良相对。 宋 沉括《梦溪笔谈·书画》:“筌 恶其轧己,言其画粗恶不入格,罢之。”《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然 唐 永平 钱法,肉好周郭精妙,齐贤 所铸,虽岁增数倍,而稍为粗恶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中国同盟会》:“铁路之汽车,始极粗恶,继渐改良。”⒉极言粗俗。明 谢榛《四溟诗话》卷四:“诗中罕用‘血’字,用则流於粗恶。”
- 16.
老健释义:⒈年老身健。宋 苏轼《送鲜于都曹归蜀灌口旧居》诗:“莫嘆倦游无駟马,要将老健敌千钟。”清 曾国藩《复彭丽生书》:“而贪饕退缩者,果驤首而上腾,而富贵,而名誉,而老健不死。”洪深《五奎桥》:“托 周先生 的福,我还算是老健;饭也吃得落,田也种得动。”⒉指诗文风格老练有力。宋 朱熹《跋病翁先生诗》:“逮其晚岁,笔力老健,出入众作,自成一家,则已稍变此体矣。”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张子野》:“东坡 云:‘子野 诗笔老健,歌词乃其餘波耳。’”明 谢榛《四溟诗话》卷一:“子美 和 裴迪 早梅相忆之作,两联用二
- 17.
蔓连释义:牵连。 谓一人犯罪,别人为此遭受连坐。《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四年》:“成德 则不然,内则胶固岁深,外则蔓连势广。”胡三省 注:“蔓连,如蔓草之曼衍连属也。”《明史·彭如实传》:“羣小蓄忿,蔓连不已,并其次子及婿又復下狱。”明 谢榛《四溟诗话》卷三:“上以科道不言,命锦衣衞遍加捶楚,其蔓连多矣。”
- 18.
车轨共文释义:车同轨,书同文。 指统一。南朝 梁 江淹《萧骠骑让封表》之三:“昔 南楚 偏君,鄢 郢 小政,執珪柱國,尚不輕授,況車軌共文,四溟同宅。”参见“書同文,車同軌”。
- 19.
边戍释义:⒈戍边;守卫边疆。《管子·揆度》:“力足荡游不作,老者譙之,当壮者遣之边戍。”唐 刘商《胡笳十八拍·第十三拍》诗:“山川万里復边戍,背面无由得消息。”明 谢榛《四溟诗话》卷一:“嘉运 所製乐府曰《胡渭州》、《双带子》、《盖罗缝》、《水鼓子》。此皆絶句,述边戍行旅之怀,与题全无干涉。”⒉守边部队。《宋书·索虏传》:“太祖 虑其侵犯 淮 泗,迺敕边戍:‘小寇至,则坚守拒之。’”宋 曾巩《救灾议》:“空近塞之地,失战鬭之民,异时有警,边戍不可以不增尔。”吴晗《朱元璋传》第六章二:“今年秋粮以棉布代输,以给边戍。
- 20.
透悟释义:透彻领悟。明 唐顺之 《答冯午山提学书》:“读来示‘志未坚贞,学无透悟’,令人蹶然有感。”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夫百篇同韵,当试古人押字不苟处,能造奇语於众妙之中,非透悟弗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