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通好 通好的意思
tōnghǎo

通好

简体通好
繁体
拼音tōng hǎo
注音ㄊㄨㄥ ㄏㄠ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ōng tòng,(1)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组词】:通风。通天。通气。通宵。通行。通过。通衢。贯通。四通八达。曲径通幽。(2) 懂得,彻底明了。【组词】:通晓。通彻。通今博古。通情达理。(3) 传达。【组词】:通令。通讯。通报。通告。通知。通缉。通谍。(4) 往来交接。【组词】:通敌。通商。通邮。通融。通假(jiǎ)(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通。沟通。(5) 普遍、全。【例句】:通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通论。通体。通身。通读。通常。通病。通盘。普通。(6)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组词】:通奸。私通。

hǎo hào,(1) 优点多或使人满意的,与“坏”相对。【组词】:好人。好汉。好歹。好事多磨。(2) 身体康健,疾病消失,生活幸福。【组词】:您好。安好。(3) 友爱,和睦。【组词】:友好。相好。(4) 容易。【组词】:好办。好使。好懂。(5) 完成,完善。【组词】:办好了。(6) 表示应允、赞成。【例句】:好!你干得不错。(7) 很,甚。【组词】:好冷。好快。好坏。好一会儿。(8) 便于。【例句】:场地清理干净好打球。(9) 反话,表示不满意:好,这下可坏了!(1) 喜爱,与“恶”(wù)相对。【组词】:好奇。好色。好尚(爱好和崇尚)。好高骛远(亦作“好高务远”)。好逸恶劳。(2) 常常,容易(发生事情)。【例句】:刚学会骑车的人好摔跤。

基本含义

相互理解、相互和谐的关系。

通好的意思

通好 [tōng hǎo]

1. 彼此友好往来(多指国与国之间)

[(of nations)have friendly relations;]

通好 引证解释

⒈ 往来交好;结交。

唐 柳珵 《上清传》:“会 宣武 节度使 刘士寧 通好於 郴州,廉使条疏上闻。”
清 大汕 《海外纪事》卷一:“而王国境土与 广东 密邇,诚能遣使通好督抚将军,然后拜表修贡,疏请封王。”

⒉ 指关系密切的人,友好。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是僕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⒊ 私通。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叛臣妻女没官》:“此妾厌其老,窃与 焦 之子编修 黄中 通好,其父知之,争鬭於室。”


国语词典

通好 [tōng hǎo]

⒈ 彼此往来交好。

《北史·卷六四·柳虬传》:「侯景作乱江南,周文令带韦使江、郢二州,与梁邵陵、南平二王通好。」


通好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绝交释义:(朋友间或国家间)断绝关系:断然绝交。 绝交多年。

通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交聘释义:两国互相遣使通好往来。
    • 2.
      和通释义:⒈调和;和畅。⒉中和通达。⒊和洽。⒋通好。
    • 3.
      契家释义:通好之家。
    • 4.
      开纳释义:⒈广泛采纳。 《晋书·张寔传》:“偃聪塞智,开纳羣言。”⒉见“开内”。⒊接纳,允许往来通好。宋 王安石《与赵卨龙图书》:“议者多言遽欲开纳西人,则示之弱,彼或崛强。以事情料之,殆不如此。”宋 陆游《蜡弹省札》:“应有据以北州郡归命者,即其所得州郡,裂土封建……机会之来,时不可失,各宜勇决,以称朝廷开纳之意。”《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六年》:“朝廷开纳 夏国,本欲宽财息民。”
    • 5.
      折正释义:指正;纠正。汉 班固《白虎通·谏诤》:“臣諫君以义,故折正之也。”《新唐书·韩休传》:“休 临事或折正 嵩,嵩 不能平。”《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朝廷与 契丹 通好岁久,故事、仪式,遗散者多,每使人生事,无以折正。”
    • 6.
      款好释义:⒈友谊诚笃。⒉和好,通好。
    • 7.
      款节释义:表示求降通好的旌节。
    • 8.
      注辇释义:古国名。故地在今 印度 科罗曼德耳 海岸。宋 大中祥符 八年曾遣使来 中国 通好。自十一世纪前期至十五世纪前期,同 中国 保持悠久的友好关系。宋 欧阳修《答圣俞白鹦鹉杂言》诗:“海中洲岛穷人迹,来市 广州 纔八国。其间 注輦 来最稀,此鸟何年随海舶?”参阅《宋史·外国传五·注辇》。
    • 9.
      涖盟释义:参加盟会。《春秋·僖公三年》:“冬,公子友 如 齐 涖盟。”孔颖达 疏引《公羊传》:“涖盟者何,往盟乎彼也。”《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年》:“燕 主 跋 与 夏 连和,夏王 勃勃 遣御史中丞 乌珞孤 如 燕 涖盟。”胡三省 注:“春秋 之时,列国释仇通好,两君不及相见而盟,必使其臣涖盟。”清 魏源《圣武记》卷六:“於是遣使往 江华岛 涖盟。”
    • 10.
      牙职释义:牙前将校级武职。《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三年》:“从諫 榷马牧及商旅,岁入钱五万緡,又卖铁、煮盐亦数万緡。大商皆假以牙职,使通好诸道,因为贩易。”胡三省 注:“牙职,牙前将校之职。”《宋史·高怀德传》:“怀德 忠厚倜儻,有武勇。行周 歷 延、潞 二镇及留守 洛都,节制 宋、亳,皆署以牙职。”
    • 11.
      珍币释义:珍宝财物。汉 刘向《说苑·至公》:“太王 有至仁之恩,不忍战百姓,故事 勋育 戎氏 以犬马珍币,而伐不止。”《新唐书·窦抗传》:“赐女乐一部,珍币不貲。”《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太祖设四关与明互市》:“明国 亦遣使通好,岁以珍币聘问。”
    • 12.
      私面释义:⒈古谓使者非因公事而以私人身份见国君。《周礼·秋官·司仪》:“及礼,私面,私献,皆再拜稽首,君答拜。”郑玄 注:“私面,私覿也。”孙诒让 正义:“《聘义》亦云:‘宾私面私覿。’面与覿为二。此经及《左传》直以私覿为私面者,以覿面义同通称。”《左传·昭公六年》:“﹝ 楚 公子 弃疾 ﹞辞不敢见。固请,见之,见如见王,以其乘马八匹私面。”参见“私覿”。⒉谓居官者以私事相见;私自会见。《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权 遣 瑾 使 蜀 通好 刘备,与其弟 亮 俱公会相见,退无私面。”《太平广记》卷四三九引 唐 薛用
    • 13.
      聘使释义:奉命聘问。亦指聘问之使。《百喻经·五百欢喜丸喻》:“昔有一妇……会值其夫聘使邻国,妇密为计,造毒药丸,欲用害夫。”《北史·邢邵传》:“于时与 梁 和,妙简聘使,邵 与 魏收 及从子 子明 被徵入朝。”宋 叶适《始论一》:“非惟不务讨伐二虏以定西北之疆域,而乃反行聘使封册以申百年之誓信。”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十四:“南北通好,尝藉使命增国之光,必妙选行人,择其容止可观、文学优赡者以充聘使。”
    • 14.
      聘好释义:互访通好。
    • 15.
      莅盟释义:⒈会盟;缔结盟约。《穀梁传·僖公三年》:“公子 季友 如 齐 莅盟。”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史料一·裕靖节公殉难》:“一日,裕公 望见 招寳山 上有白旗,颇心疑之,乃劝 步云 以竭诚报国,且与之盟;步云 伪称足疾,勉强莅盟。”⒉涖盟:参加盟会。《春秋·僖公三年》:“冬,公子友 如 齐 涖盟。”孔颖达 疏引《公羊传》:“涖盟者何,往盟乎彼也。”《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年》:“燕 主 跋 与 夏 连和,夏王 勃勃 遣御史中丞 乌珞孤 如 燕 涖盟。”胡三省 注:“春秋 之时,列国释仇通好,两君不及相见而盟,必
    • 16.
      译通释义:通好,交往。
    • 17.
      通好释义:互相友好往来(多指国与国之间):累世通好。
    • 18.
      须索释义:⒈索取;勒索。 《旧唐书·裴度传》:“宣徽院五坊小使,每岁秋按鹰犬於畿甸,所至官吏必厚邀供餉,小不如意,即恣其须索,百姓畏之如寇盗。”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赐宴罢,有 振武 都头卒,不堪一行人须索,忽操白刃入斫 圣美。”《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二年》:“自与 辽 通好,其接受使人皆自 京 差三番使臣,沿路州军,困於须索。”⒉必须,须要。《敦煌曲子词·洞仙歌》:“拟铺鸳被,把人尤泥,须索琵琶从理。”《宣和遗事》前集:“休要忘了东岳保护之恩,须索去烧香赛还心愿则箇。”元 石德玉《秋胡戏妻》第三折:“今

通好(tongh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通好是什么意思 通好读音 怎么读 通好,拼音是tōng hǎo,通好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通好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