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同好 同好的意思
tónghào

同好

简体同好
繁体
拼音tóng hào
注音ㄊㄨㄥˊ ㄏ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óng tòng,(1) 一样,没有差异;相同。同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同侪(同辈)。同庚(同岁)。同年。同胞。同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同仁(同人)。同仇敌忾。同工异曲。同室操戈。情同手足。(2) 共,在一起(从事)。【组词】:共同。同学。同步。殊途同归。同舟共济。(3) 和,跟。【组词】:同流合污。(4) 姓。 ◎ 〔胡同〕见“胡”。

hǎo hào,(1) 优点多或使人满意的,与“坏”相对。【组词】:好人。好汉。好歹。好事多磨。(2) 身体康健,疾病消失,生活幸福。【组词】:您好。安好。(3) 友爱,和睦。【组词】:友好。相好。(4) 容易。【组词】:好办。好使。好懂。(5) 完成,完善。【组词】:办好了。(6) 表示应允、赞成。【例句】:好!你干得不错。(7) 很,甚。【组词】:好冷。好快。好坏。好一会儿。(8) 便于。【例句】:场地清理干净好打球。(9) 反话,表示不满意:好,这下可坏了!(1) 喜爱,与“恶”(wù)相对。【组词】:好奇。好色。好尚(爱好和崇尚)。好高骛远(亦作“好高务远”)。好逸恶劳。(2) 常常,容易(发生事情)。【例句】:刚学会骑车的人好摔跤。

基本含义

指志趣相同的人,共同爱好的人。

同好的意思

同好 [tóng hào]

1. 有相同爱好的人。

[people with the same hobby;]

同好 引证解释

⒈ 互相友好,共同交好。

《左传·僖公四年》:“齐侯 曰:‘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如何?’”

⒉ 谓志趣相同。

汉 蔡邕 《郭有道林宗碑》:“凡我四方同好之人,永怀哀悼。”
鲁迅 《集外集拾遗·<奔流>凡例五则》:“本刊揭载关于文艺的著作,翻译,以及绍介,著译者各视自己的意趣及能力著译,以供同好者的阅览。”

⒊ 指志趣相同的人。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虽未能藏之於名山,将以传之於同好。”
宋 陈师道 《寒夜有怀晁无斁》诗:“同好共城郭,十日不一顾。”
沈从文 《<沈从文散文选>题记》:“至于我这两本习作,能看做探路打前站的哨兵纪录,对家乡同好起点参考作用,就足够了。”


国语词典

同好 [tóng hào]

⒈ 志趣相同的人。

《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虽未能藏之于名山,将以传之于同好。」
宋·陈师道〈寒夜有怀晁无斁〉诗:「同好共城郭,十日不一顾。」

⒉ 喜好相同。

《文选·蔡邕·郭有道碑文》:「凡我四方同好之人,永怀哀悼,靡所寘念。」


同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谷释义:⒈不得养;不得相养。《诗·小雅·小弁》:“民莫不穀,我独于罹。”郑玄 笺:“穀,养。天下之人无不父子相养者,我大子独不然,日以忧也。”《诗·小雅·蓼莪》:“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⒉不善。古代王侯自称的谦词。《老子》:“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穀。”穀,一本作“轂”。《左传·僖公四年》:“齐侯 曰:‘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如何?’”《史记·韩世家》:“不穀国虽小,已悉发之矣!”汉 刘向《说苑·正谏》:“庄王 曰:‘善,不穀知詘。’”⒊不长五谷。《逸
    • 2.
      交善释义:结交。《后汉书·桓彬传》:“﹝ 桓彬 ﹞厉志操,与左丞 刘歆、右丞 杜希 同好交善。”明 刘基《郁离子·省敌》:“秦王 与吾交善,而救 楚 是絶 秦 也。”清 侯方域《卢告》:“我之交善於 西旅氏 有年矣。”参见“交好”。
    • 3.
      厘剔释义:⒈清理剔除;革除。 《明史·黄镐传》:“镐 有才识,敏吏事,理盐政,多所釐剔,时论称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他要是将一省的弊竇都釐剔乾净,他又从那里调剂私人呢?”⒉指甄别、辨别。清 林则徐《会札南澳镇谕令长山尾等洋外船一律呈缴烟土稿》:“查中路本係外夷通市处所,乃夷船来往所必经,良贾奸商难以分辨,是以办理之法,不得不加意釐剔。”⒊整理修订。清 程伟元《<红楼梦>序》:“然漶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细加釐剔,截长补短,钞成全部,復为鐫板,以公同好。”
    • 4.
      同好释义:爱好相同的人:公诸同好。
    • 5.
      同恶释义:共同作恶。亦指共同作恶者。《左传·昭公十三年》:“对曰:‘无与同好,谁与同恶?’”陆德明 释文:“好、恶,并如字。”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马季长 佞媚获誚,蔡伯喈 同恶受诛。”元 刘壎《隐居通议·杂录》:“其同恶在某处,姓名、状貌,悉以西邻指之。”郭希仁《从戎纪略》:“﹝ 韩映堃 ﹞遂与同恶 张秉祥 等,乘机鼓煽各刀匪,并代为部勒。”参见“同恶相求”。
    • 6.
      同担据否释义:拒绝同好,很喜欢一个偶像喜欢到有了“独占欲”的地步,不喜欢和别人讨论他,觉得和自己喜欢一样事物的人是“情敌”。
    • 7.
      同欲释义:⒈同心;同一愿望。《左传·襄公二十年》:“书曰:‘蔡 杀其大夫 公子燮’,言不与民同欲也。”《左传·昭公四年》:“求逞於人,不可;与人同欲,尽济。”《孙子·谋攻》:“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⒉有共同愿望的人。《左传·成公二年》:“四王之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史记·吴王濞列传》:“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趋,同利相死。”
    • 8.
      同牢合卺释义:结婚时夫妻所作的一种仪式,就是共食同一牲畜之肉、夫妇交杯而饮,是象征夫妻合二为一,永结同好的意思。
    • 9.
      弃恶释义:⒈丢弃怨恨。《左传·成公十三年》:“吾与女同好弃恶,復脩旧德,以追念前勋。”⒉嫌弃厌恶。《元典章·户部四·嫁娶》:“民间婚姻词讼繁多,盖缘侥倖之徒不守节义,妄生嫌疑,弃恶夫家,故违原约。”
    • 10.
      毕娶释义:据《后汉书·逸民传·向长》载:向长(嵇康《高士传》作“尚长”)隐居不仕,“男女娶嫁既毕,勑断家事勿相关”,于是与同好“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后遂以“毕娶”为办完子女婚事,避世优游的典故。
    • 11.
      然故释义:犹是故;因此。《穀梁传·襄公九年》:“所以不异言者善得 郑 也,嘉其服心受盟,比之旧同好,然故不异言也。”《管子·任法》:“故圣君失度量,置仪法,如天地之坚,如列星之固,如日月之明,如四时之信,然故令往而民从之。”《荀子·大略》:“然故民不困财,贫窶者有所窜其手。”王念孙《读书杂志·荀子八》:“然故,犹是故也。”
    • 12.
      狼羊同饲释义:比喻把坏人同好人一样对待。
    • 13.
      辛心释义:苦心。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四篇:“然 鶚(高鶚)所作序,仅言‘友人 程子 小泉 过予,以其所购全书见示,且曰,“此僕数年銖积寸累之辛心,将付剞劂,公同好。子闲且惫矣,盍分任之。”……’盖不欲明言己出,而寮友则颇有知之者。”
    • 14.
      魏韩之战释义:三国魏正始七年即公元246年魏国与朝鲜半岛南部的韩人发生过一场规模很大的战争,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包括对东北亚古代颇有兴趣的一些同好也对此非常陌生。

同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谷释义:⒈不得养;不得相养。《诗·小雅·小弁》:“民莫不穀,我独于罹。”郑玄 笺:“穀,养。天下之人无不父子相养者,我大子独不然,日以忧也。”《诗·小雅·蓼莪》:“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⒉不善。古代王侯自称的谦词。《老子》:“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穀。”穀,一本作“轂”。《左传·僖公四年》:“齐侯 曰:‘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如何?’”《史记·韩世家》:“不穀国虽小,已悉发之矣!”汉 刘向《说苑·正谏》:“庄王 曰:‘善,不穀知詘。’”⒊不长五谷。《逸
    • 2.
      交善释义:结交。《后汉书·桓彬传》:“﹝ 桓彬 ﹞厉志操,与左丞 刘歆、右丞 杜希 同好交善。”明 刘基《郁离子·省敌》:“秦王 与吾交善,而救 楚 是絶 秦 也。”清 侯方域《卢告》:“我之交善於 西旅氏 有年矣。”参见“交好”。
    • 3.
      厘剔释义:⒈清理剔除;革除。 《明史·黄镐传》:“镐 有才识,敏吏事,理盐政,多所釐剔,时论称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他要是将一省的弊竇都釐剔乾净,他又从那里调剂私人呢?”⒉指甄别、辨别。清 林则徐《会札南澳镇谕令长山尾等洋外船一律呈缴烟土稿》:“查中路本係外夷通市处所,乃夷船来往所必经,良贾奸商难以分辨,是以办理之法,不得不加意釐剔。”⒊整理修订。清 程伟元《<红楼梦>序》:“然漶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细加釐剔,截长补短,钞成全部,復为鐫板,以公同好。”
    • 4.
      同好释义:爱好相同的人:公诸同好。
    • 5.
      同恶释义:共同作恶。亦指共同作恶者。《左传·昭公十三年》:“对曰:‘无与同好,谁与同恶?’”陆德明 释文:“好、恶,并如字。”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马季长 佞媚获誚,蔡伯喈 同恶受诛。”元 刘壎《隐居通议·杂录》:“其同恶在某处,姓名、状貌,悉以西邻指之。”郭希仁《从戎纪略》:“﹝ 韩映堃 ﹞遂与同恶 张秉祥 等,乘机鼓煽各刀匪,并代为部勒。”参见“同恶相求”。
    • 6.
      同担据否释义:拒绝同好,很喜欢一个偶像喜欢到有了“独占欲”的地步,不喜欢和别人讨论他,觉得和自己喜欢一样事物的人是“情敌”。
    • 7.
      同欲释义:⒈同心;同一愿望。《左传·襄公二十年》:“书曰:‘蔡 杀其大夫 公子燮’,言不与民同欲也。”《左传·昭公四年》:“求逞於人,不可;与人同欲,尽济。”《孙子·谋攻》:“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⒉有共同愿望的人。《左传·成公二年》:“四王之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史记·吴王濞列传》:“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趋,同利相死。”
    • 8.
      同牢合卺释义:结婚时夫妻所作的一种仪式,就是共食同一牲畜之肉、夫妇交杯而饮,是象征夫妻合二为一,永结同好的意思。
    • 9.
      弃恶释义:⒈丢弃怨恨。《左传·成公十三年》:“吾与女同好弃恶,復脩旧德,以追念前勋。”⒉嫌弃厌恶。《元典章·户部四·嫁娶》:“民间婚姻词讼繁多,盖缘侥倖之徒不守节义,妄生嫌疑,弃恶夫家,故违原约。”
    • 10.
      毕娶释义:据《后汉书·逸民传·向长》载:向长(嵇康《高士传》作“尚长”)隐居不仕,“男女娶嫁既毕,勑断家事勿相关”,于是与同好“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后遂以“毕娶”为办完子女婚事,避世优游的典故。
    • 11.
      然故释义:犹是故;因此。《穀梁传·襄公九年》:“所以不异言者善得 郑 也,嘉其服心受盟,比之旧同好,然故不异言也。”《管子·任法》:“故圣君失度量,置仪法,如天地之坚,如列星之固,如日月之明,如四时之信,然故令往而民从之。”《荀子·大略》:“然故民不困财,贫窶者有所窜其手。”王念孙《读书杂志·荀子八》:“然故,犹是故也。”
    • 12.
      狼羊同饲释义:比喻把坏人同好人一样对待。
    • 13.
      辛心释义:苦心。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四篇:“然 鶚(高鶚)所作序,仅言‘友人 程子 小泉 过予,以其所购全书见示,且曰,“此僕数年銖积寸累之辛心,将付剞劂,公同好。子闲且惫矣,盍分任之。”……’盖不欲明言己出,而寮友则颇有知之者。”
    • 14.
      魏韩之战释义:三国魏正始七年即公元246年魏国与朝鲜半岛南部的韩人发生过一场规模很大的战争,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包括对东北亚古代颇有兴趣的一些同好也对此非常陌生。

同好造句

1.这幅画他已珍藏多年,现在终于拿出来公诸同好

2.老王,把你带回来的名画,拿出来公诸同好吧!

3.王老师把他从美国带回来的名画公诸同好

4.这部有关知青主题的小说,三易其稿,终于出版。着者在一次插兄聚会上公诸同好,作为礼物,分送朋友。

同好(tongh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同好是什么意思 同好读音 怎么读 同好,拼音是tóng hào,同好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同好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