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榛 [pī zhēn]
1. 砍去丛生之草木。多喻创业或前进中的艰难。
披榛 引证解释
⒈ 砍去丛生之草木。多喻创业或前进中的艰难。
引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脱迹违难,披榛来洎。”
晋 赵至 《与嵇茂齐书》:“近无所依,退无所据,涉泽求蹊,披榛觅路。”
清 陶澂 《游香岩寺》诗之二:“披榛造幽微,转侧信险絶。”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虎邱贺方回题名》:“难得 石林 老居士,氊椎到处爱披榛。”
国语词典
披榛 [pī zhēn]
⒈ 榛,丛生的草木。披榛指砍去丛生的草木。形容排除困难。
引《文选·赵至·与嵇茂齐书》:「涉泽求蹊,披榛觅路。」
披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委诚释义:⒈委任、信用。《后汉书·王堂传》:“自是委诚求当,不復妄有辞教,郡内称治。”⒉投诚,归顺。《宋书·索虏传》:“是以 秦 赵 羈旅,披榛委诚,施紱乘轩,剖符州郡。”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三》:“南秦王 仇池 杨难当 捨蕃委诚,重译拜闕陛见之所也,故殿以 广德 为名。”⒊犹倾诚,倾心。明 沉德符《野获编·妓女·侠倡》:“误此子性命者君也。向年委诚於君,君坚不从。范仲子 因以甘言朝夕诱之,遂订偕老。”
- 2.
庭宇释义:⒈房舍。《后汉书·陈蕃传》:“蕃 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晋 潘岳《西征赋》:“街衢如一,庭宇相袭。”《宋书·礼志一》:“路经 闕里,过覲 孔庙,庭宇倾顿,轨式頽弛。”⒉庭院。晋 葛洪《<抱朴子>外篇序》:“贫无僮僕,篱落顿决,荆棘丛於庭宇,蓬莠塞乎阶霤,披榛出门,排草入室。”《资治通鉴·唐僖宗中和二年》:“夜掷铜器於阶,令鏗然有声,又密以囊盛彘血,洒於庭宇,如格鬭之状。”
- 3.
节使释义:⒈节度使的省称。 唐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盗贼亭午起,问谁多穷民。节使杀亭吏,捕之恐无因。”《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原来 王节使 另是一个座船,他家小先到一日。”清 袁枚《随园随笔·后五代藩镇之尊见于碑碣》:“碑文中於大 唐 文宗、宣宗 及上书皆空二格,于 清河公 亦空二格,于 陇西 令公则跳行书。盖当时 河 朔之俗,知有节使不知有天子也。”⒉持符节的使者。唐 王维《老将行》:“节使 三河 募年少,詔书五道出将军。”清 姚鼐《翁学士苏米斋》诗:“披榛逢节使,摹石载舟还。”
- 4.
衆曲释义:诸邪恶之人。 汉 袁康《越绝书·德序外传记》:“子胥 赐剑,将自杀,叹曰:‘嗟乎,众曲矫直,一人固不能独立。’”《淮南子·说山训》:“众曲不容直,众枉不容正。”各种曲调。宋 晁补之《披榛亭赋》:“罗裾从风,众曲入耳。”
- 5.
西秦释义:⒈指 秦国。以其地处西方,故称。《文选·张衡<西京赋>》:“是时也,并为彊国者有六,然而四海同宅,西秦 岂不诡哉!”吕延济 注:“言六国皆为 秦 并而居之,岂不异哉!”三国 魏 曹植《七启》之七:“故 田光 伏剑於 北燕,公叔 毕命於 西秦。”⒉指 关中 陕西 一带 秦 之旧地。晋 陆机《汉高祖功臣颂》:“脱跡违难,披榛来洎,改策 西秦,报辱北 冀。”清 吴伟业《吴门遇刘雪舫》诗:“长戈指北闕,鼙鼓来 西秦。”⒊晋 时十六国之一。淝水 之战后,陕西 鲜卑族 乞伏国仁 据 枹罕 称大单于;弟 乾归 据 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