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体 [shèng tǐ]
1. 旧指封建国家皇帝的身体。
英[ emperor's body; ]
2. 天主教徒在做弥撒时把面饼代表耶稣的身体,称为“圣体”,教徒领食,称为“领圣体”
英[ symbol of Jesus' body; ]
圣体 引证解释
⒈ 旧称皇帝身体。亦借指皇帝。
引《汉书·王嘉传》:“今圣体久不平,此臣 嘉 所内惧也。”
三国 魏 曹植 《冬至献袜颂》:“南闚北户,西巡王城,翱翔万域,圣体浮轻。”
唐 元稹 《贺圣体平复御紫宸殿受朝贺表》:“昨者圣体不安,纔经累日,穆卜罔害,勿药有瘳,此所以表北极之长尊,配 南山 而永固者也。”
《宣和遗事》后集:“汪佰彦、黄潜善 从容言於上曰:‘上皇之子三十人,今所在者惟圣体耳。’”
⒉ 宗教用语。源于拉丁文eucharist。意为“感谢祭”。天主教、东正教圣事之一。传说 耶稣 受难前夕与门徒聚餐时,曾以面饼和葡萄酒象征自己的身体和血分给门徒们领食。至今教徒们以在弥撒时领食面饼和葡萄酒为圣事之一。宗教改革运动后,新教各派改称圣餐。
⒊ 宗教用语。源于拉丁文host。意为“牺牲”。天主教称弥撒时经神父祝圣后由教徒领食的面饼。
圣体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升遐释义:⒈帝王死去的婉辞。晋 王嘉《拾遗记·轩辕黄帝》:“及昇遐后,羣臣观其铭,皆上古之字。”《魏书·尒朱荣传》:“去月二十五日圣体康悆,至於二十六日奄忽昇遐。”《全唐诗》卷八六九载《嫁女诗》:“月照 驪山 露泣花,似悲先帝早昇遐。”《天雨花》第十三回:“当今一旦昇遐去,继位储君险十分。”⒉亦作“升假”。升天。《淮南子·齐俗训》:“今欲学其道,不得其养气处神,而放其一吐一吸,时詘时伸,其不能乘云升假,亦明矣。”高诱 注:“假,上也。”汉 张衡《思玄赋》:“涉清霄而升遐兮,浮蔑蠓而上征。”⒊帝王去世的婉辞。亦指后
- 2.
圣事释义:⒈圣人之事。 谓孔子弟子学习的成果和表现。⒉基督教的重要礼仪。该教认为它借助一定可见的形式赋予领受者不可见的基督的宠爱和保佑。具体内容有圣洗、坚振、告解、圣体、终傅、神品、婚配等七件。各教派不尽相同,如新教一般只承认洗礼(圣洗)与圣餐(圣体)为圣事。
- 3.
圣体释义:⒈旧指封建国家皇帝的身体。⒉天主教徒在做弥撒时把面饼代表耶稣的身体,称为圣体,教徒领食,称为领圣体。
- 4.
年几释义:年纪,岁数。几,通“纪”。南朝 梁 刘孝威《拟古应教》诗:“美人年几可十餘,含羞转笑敛风裾。”宋 王谠《唐语林》卷五引 黄幡绰 奏曰:“大家年几不为小,圣体又重,儻马力既极,以至颠躓,天下何望?”《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适来这美貌女子,必定是了。看来年几与我相仿。若求得为妇,平生足矣。”
- 5.
拉丁弥撒释义:“解散,离开”,来源于弥撒中的最后一句话:“Ite,missa est”,即“仪式结束,你们离开吧”。弥撒圣祭是天主教最崇高之祭礼,基督的圣体圣血在祭坛上经由祝圣而成为真正的祭祀,乃十字架祭祀的重演,指的是天主教和东正教纪念耶稣牺牲的宗教仪式。
- 6.
殷重释义:⒈繁重。《南齐书·顾宪之传》:“窃寻民之多伪,实由 宋 季军旅繁兴,役赋殷重。”《旧唐书·忠义传上·苏安恒》:“陛下年德既尊,寳位将倦,机务殷重,浩荡心神,何不禪位东宫,自怡圣体。”⒉恳切深厚。宋 叶适《京西运判方公神道碑》:“其言殷重惻切,天子以为然,行之至今。”
- 7.
癯瘠释义:瘦弱;消瘦。 《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若此移年,癯瘠改貌。”李善 注:“《尔雅》曰:‘臞,瘠也。’与癯同。”唐 元稹《贺圣体平复表》:“尧 以癯瘠而为圣,禹 以胼胝而称功。”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七:“上见其癯瘠,惻然许之。”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袁世弼》:“潘子真《诗话》云:‘…… 世弼 年十七……读书最苦,因尔癯瘠。’”
- 8.
简质释义:简朴。 《三国志·魏志·邴原传》:“永寧 大僕 东郡 张阁 以简质闻。”唐 刘知几《史通·序例》:“嶠 言辞简质,叙致温雅,味其宗旨,亦 孟坚 之亚歟?”宋 欧阳修《归田录》卷一:“仁宗 圣性恭俭。至和 二年春,不豫。两府大臣日至寝阁问圣体,见上器服简质。”清 张英《读元道州贼退示官吏诗慨然有作》诗:“我爱 元次山,诗篇独简质。”
- 9.
锦披释义:⒈一种挂在宝座或背上的彩色披。⒉挂在祭台背后和上面或圣体栏杆旁边的一种彩色披。
- 10.
震蚀释义:亦作“震食”。地震和日、月食。《汉书·谷永传》:“申以大水,著以震蚀,各有占应,相为表里。”《后汉书·刘陶传》:“天灾不有痛於肌肤,震食不即损於圣体。”《宋书·五行志五》:“太康 七年正月甲寅朔,日有蚀之。乙亥,詔曰:‘比年灾异屡发,邦之不臧,实在朕躬,震蚀之异,其咎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