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中书舍人 中书舍人的意思
zhōngshūshèrén

中书舍人

简体中书舍人
繁体中書舍人
拼音zhōng shū shè rén
注音ㄓㄨㄥ ㄕㄨ ㄕㄜˇ ㄖㄣˊ
结构ABCD式
字数4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ōng zhòng,(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组词】:中心。当(dàng)中。中原。中华。(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组词】:暗中。房中。中饱。(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例句】: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组词】:在研究中。(5) 特指“中国”。【组词】:中式。中文。(6) 适于,合于。【组词】:中看。(1) 恰好合上。【组词】:中选。中奖。中意(会意,满意)。(2) 受到,遭受。【组词】:中毒。中计。(3) 科举考试被录取。【组词】:中举。中状元。

shū,(1) 成本的著作。【组词】: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组词】:书信。书札。书简。书函。(3) 文件。【组词】:证书。说明书。(4) 写字或写的字。【组词】: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5) 写文章。【组词】:大书特书。罄竹难书。(6) 字体。【组词】:草书。隶书。楷书。(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组词】:说书。听书。

shè shě,(1) 放弃,不要了。【组词】:舍己为人。舍近求远。四舍五入。(2) 施舍。【组词】:舍粥。舍药。(1) 居住的房子。【组词】:宿舍。旅舍。校舍。(2) 居住,休息。【组词】:舍于山麓。(3) 谦辞,多指亲属中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组词】:舍弟。舍侄。舍亲。(4) 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例句】:退避三舍(喻对人让步)。(5) 姓。

rén,(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组词】:人类。(2) 别人,他人。【例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例句】:丢人,文如其人。

基本含义

指官员中的文学家或文化人士。

中书舍人的意思

中书舍人 [zhōng shū shè rén]

1. 中书舍人,官名。 舍人始于先秦,本为国君、太子亲近属官,魏晋时于中书省内置中书通事舍人,掌传宣诏命。


中书舍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舍人诗释义:指 唐 之 令狐楚、王涯、张仲素 三人的诗集。三人同为中书舍人,故称。
    • 2.
      两制释义:内制和外制的合称。指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宋史·真宗纪一》:“﹝ 咸平 元年十月﹞丙午,许羣臣著述诣閤献,令两制銓简。”明 宋濂《大明故资善大夫章公神道碑铭》:“章 为东南著姓,自 五季 以迄于 宋 代多显者,内则两制八座,外则州牧邑宰,皆未尝无其人。”参阅 宋 赵昇《朝野类要·两制》。
    • 3.
      两省释义: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合称。 为 唐 代最高国务机构。《新唐书·权德舆传》:“始,德舆 知制誥,而 徐岱 给事中,高郢 为舍人。居数岁,岱 卒,郢 知礼部,德舆 独直两省,数旬一还舍。”唐 王建《贺杨巨源博士拜虞部员外》诗:“两省郎官开道路,九州山泽属曹司。”《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四年》:“九月,中书舍人 竇儼 上疏……乞令即日宰相於南宫三品、两省给、舍以上,各举所知。”胡三省 注:“两省,谓中书、门下省也。”
    • 4.
      中书舍人释义:中书舍人,官名。 舍人始于先秦,本为国君、太子亲近属官,魏晋时于中书省内置中书通事舍人,掌传宣诏命。
    • 5.
      中书格释义:明 代有中书舍人,掌书写诰敕等事。其书体一般端正而流于刻板,人谓之中书格。
    • 6.
      举驳释义:亦作“举駮”。提出理由,予以驳回。《宋史·仁宗纪一》:“詔大辟疑者奏讞,有司毋輒举驳。”《宋史·职官志一》:“元丰 七年有旨,举駮事,依中书舍人封还词头例。”
    • 7.
      五花判事释义:唐 宋 时,中书省各官员,对军国大事因所见不同,须分别在文书上签具意见并署名,谓之“五花判事”。《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三年》:“故事: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宋 苏轼《谢中书舍人表》之一:“虽四户擅权,非当时之公议,而五花判事,亦前代之美谈。”
    • 8.
      代拜释义:代为拜受君命。《宋书·殷景仁传》:“景仁 卧疾者五年,虽不见上,而密表去来,日中以十数……代 义康 为 扬州 刺史,僕射领吏部如故。遣使者授印綬,主簿代拜。”《宋书·殷景仁传》:“丁母忧,葬竟,起为领军将军,固辞。上使纲纪代拜,遣中书舍人 周赳 舆载还府。”
    • 9.
      优借释义:⒈优待,借重。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晋 朝南渡,优借士族,故 江 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僕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唐 孟棨《本事诗·情感》:“时 吒利 初立功,代宗 方优借。”⒉宽容,宽假。《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夏州 边镇,朝廷向来每加优借,府州 褊小,得失不繫重轻,且宜抚諭 彝兴,庶全大体。”宋 司马光《辞入对小殿札子》:“以臣劝君,其罪至大,緃陛下优借,而天威咫尺,恐陨越随之。”
    • 10.
      传诏释义:⒈传达诏命。唐 韩愈《华山女》诗:“天门贵人传詔召,六宫愿识师颜形。”宋 苏轼《赠写御容妙善师》诗:“紫衣中使下传詔,跪奉冉冉闻天香。”⒉传达诏命的官员。《宋书·朱脩之传》:“会 宋 使传詔至,脩之 名位素显,传詔见即拜之。彼国人敬传詔,谓为‘天子边人’。”《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元年》:“﹝ 谢朏 ﹞曰:‘有何公事?’传詔曰:‘解璽綬授 齐王。’”胡三省 注:“传詔属中书舍人,出入宣传詔旨。”
    • 11.
      佥议释义:⒈众人的意见。 多用于群臣百官。南朝 梁 沉约《授萧惠休右僕射诏》:“入副朝端,僉议斯在。”唐 白居易《中书舍人韦贯之授礼部侍郎制》:“仪曹之选,僉议所归。”《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六年》:“﹝ 宋璟 ﹞又奏:‘大理卿 元行冲 素称才行,初用之时,实允僉议;当事之后,颇非称职,请復以为左散骑常侍。’”⒉共同商议。《宋史·胡銓传》:“檜 之遂非愎諫,已自可见,而乃建白令臺諫、侍臣僉议可否,是盖畏天下议己,而令臺諫、侍臣共分谤耳。”《续资治通鉴·宋太祖乾德三年》:“先是 全斌 受詔,每制置必与诸将僉议,因是虽小
    • 12.
      侍讲释义:⒈从师读书,听其讲学。《后汉书·卢植传》:“少与 郑玄 俱事 马融 ……女倡歌舞於前。植 侍讲积年,未尝转眄,融 以是敬之。学终辞归。”⒉为皇帝或太子讲学。《后汉书·桓郁传》:“和帝 即位,富於春秋,侍中 竇宪 自以外戚之重,欲令少主颇涉经学……由是迁长乐少府,復入侍讲。”《后汉书·桓荣传》:“荣 尝寝病,太子朝夕遣中傅问病……后病愈,復入侍讲。”《北史·高允传》:“殿下以臣侍讲日久,哀臣乞命耳。”唐 韩愈《韦侍讲盛山十二诗序》:“及此年,韦侯 为中书舍人,侍讲六经禁中。”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第二
    • 13.
      兢畏释义:敬慎。 宋 曾巩《贺熙宁四年明堂礼毕大赦表》:“伏惟皇帝陛下有聪明好古之质,有恭俭爱人之诚,兢畏万机,仔肩一德。”宋 叶适《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陈公墓志铭》:“公之从 郑 薛 也,以克己兢畏为主,敬德集义,於 张公 尽心焉。”
    • 14.
      六押释义:唐 制,中书省舍人六员,分押尚书六曹,佐宰相判案。见《新唐书·百官志二》。后因以“六押”为中书舍人之别称。
    • 15.
      六街释义:⒈唐 京都 长安 的六条中心大街。北宋 汴京 也有六街。《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元年》:“中书舍人 韦元 徼巡六街。”胡三省 注:“长安 城中左、右六街,金吾街使主之;左、右金吾将军掌昼夜巡警之法,以执御非违。”唐 司空图《省试》诗:“閒繫 长安 千匹马,今朝似减六街尘。”北宋 汴京 也有六街。《宋史·魏丕传》:“初,六街巡警皆用禁卒,至是,詔左右街各募卒千人,优以廩给,使传呼备盗。”宋 梅尧臣《醉中留别永叔子履》诗:“六街禁夜犹未去,童僕窃讶吾儕痴。”⒉泛指京都的大街和闹市。前蜀 韦庄《秋霁晚景》诗:“秋
    • 16.
      典掌释义:主管,掌管。 晋 虞溥《江表传》:“权 为 吴 王,初置节度官,使典掌军粮,非 汉 制也。”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故 江 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僕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新唐书·韦述传》:“述 典掌图书,餘四十年,任史官二十年,澹荣利,为人纯厚长者,当世宗之。”
    • 17.
      内制释义:⒈唐 宋 时称由翰林学士所掌的皇帝诏令为“内制”。唐 初,中书省设中书舍人,负责起草诏命,无内外制之分。至 玄宗 开元 二十六年,始置翰林学士,掌内制;中书舍人只掌外制。唐 朱庆馀《上翰林蒋防舍人》诗:“清重可过知内制,从前礼絶外庭人。”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五:“至 唐 置翰林学士,以文章侍从,而本朝因之。翰林学士司麻制批答等为内制,中书舍人六员分房行词为外制云。”清 赵翼《寄芷堂》诗之一:“视草久高 唐 内制,论文恰到 汉《西京》。”⒉翰林学士的别称。宋 赵昇《朝野类要·称谓》:“翰林学士官谓之内制
    • 18.
      凤阁舍人释义:官名。 即中书舍人。
    • 19.
      制草释义:诏令的文稿。 《宋史·李仲容传》:“自集制草为《冠凤集》十二卷。”宋 苏轼《次韵完夫再赠之什》:“竹簟凉风眠昼永,玉堂制草落人间。”宋 王谠《唐语林·言语》:“高贞公 郢 为中书舍人九年,家无制草。”
    • 20.
      博闻彊识释义: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礼记·曲礼上》:“博闻彊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三国志·魏志·邴原传》“太祖 征 吴,原 从行”裴松之 注引《原别传》:“郑君 学览古今,博闻彊识,鉤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 博晰斋 ﹞博闻彊识,於京圻掌故,民族源流,尤能殫洽。”亦作“博闻强识”。宋 苏轼《林希中书舍人》:“具官 林希,博闻强识,篤学力行,绰有 建安 之风。”
中书舍人是什么意思 中书舍人读音 怎么读 中书舍人,拼音是zhōng shū shè rén,中书舍人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中书舍人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