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乐律 乐律的意思
yuè

乐律

简体乐律
繁体樂律
拼音yuè lǜ
注音ㄩㄝˋ ㄌㄩ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è yuè yào lào,(1) 地名用字。【例句】: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lǜ,(1) 法则,规章。【组词】:纪律。法律。定律。规律。清规戒律。律师。(2) 约束。【组词】:律己。(3)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组词】: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4) 旧诗的一种体裁。【组词】:律诗。(5) 姓。

基本含义

指音乐的节奏和韵律,也用来比喻事物的规律和节奏。

乐律的意思

乐律 [yuè lǜ]

1. 见“音律”

[temperament;]

乐律 引证解释

⒈ 即音律。指音乐上的律吕、宫调等。

《新唐书·王珪传》:“帝使太常少卿 祖孝孙 以乐律授宫中音家,伎不进,数被让。”
元 吴莱 《张氏大乐玄机赋论后题》:“今 大晟 之乐律太高,乐声急矣。”
罗惇曧 《文学源流·论诗》:“然 史公 明云‘弦歌之以合韶武雅颂之音’,则三百五篇,皆可入乐。其删焉者,必其舛於乐律者也。”


国语词典

乐律 [yuè lǜ]

⒈ 乐调及律吕。代指音乐。

如:「他精通乐律。」

音律


乐律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旋律释义:音乐的曲调。 它是由各种高低、长短、强弱的乐音按一定的调式和节奏组织起来的音的进行系列。旋律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音乐的内容、风格以及民族特征等首先由旋律表现出来。
    • 2.
      音律释义:指音乐上的律吕、宫调等。也叫乐律。

乐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旦释义:西域 龟兹(今 新疆 库车)人 苏祗婆 善弹琵琶,于 北周 武帝 时随 突厥 皇后入朝,传述 龟兹 乐律理论。详《隋书·音乐志中》。
    • 2.
      七调释义:古乐律高低音域,自黄钟至中吕,称七调。 《魏书·乐志》:“崔九龙 言於太常卿 祖莹 曰:‘声有七声,调有七调,以今七调,合之七律,起於黄钟,终於中吕。今古杂曲,随调举之,将五百曲。’”《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昔 黄帝 吹九寸之管,得黄钟正声,半之为清声,倍之为缓声,三分损益之以生十二律。十二律旋相为宫以生七调,为一均。凡十二均、八十四调而大备。”后世宫、商、角、羽各有七调,称四声二十八调。参阅《宋史·乐志十七》。
    • 3.
      三调释义:⒈汉 代乐府相和歌的平调、清调、瑟调的合称,也叫清商三调。 南北朝 至 隋 唐,以清、平、侧为三调。《文选·谢灵运<会吟行>》:“六引缓清唱,三调佇繁音。”李善 注引《宋书》:“第一平调、第二清调、第三瑟调、第四楚调、第五侧调。然今三调,盖清、平、侧也。”《旧唐书·音乐志二》:“平调、清调、瑟调,皆 周 房中曲之遗声也,汉 世谓之三调。”宋 沉括《梦溪笔谈·乐律一》:“古乐府有三调声,谓清调、平调、侧调也。”⒉指调粟(征收粮食)、调帛(征交绢帛)、杂调(摊派劳役)。《南齐书·武帝纪》:“水旱为灾,实伤农稼
    • 4.
      乐奏释义:犹奏乐。 《左传·桓公九年》:“享 曹大子,初献,乐奏而叹。”唐 韩愈《送郑尚书赴南海》诗:“货通 师子国,乐奏 武王 臺。”宋 沉括《梦溪笔谈·乐律一》:“自 天寳 十三载始詔法曲与胡部合奏,自此乐奏全失古法。”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词:“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 于闐,诗人兴会更无前。”
    • 5.
      伶伦释义:⒈传说为 黄帝 时的乐官。 古以为乐律的创始者。《吕氏春秋·古乐》:“昔 黄帝 令 伶伦 作为律。”《汉书·古今人表》作“ 泠沦氏 ”,又《律历志上》作“ 泠纶 ”。 清 陈梦雷 《题友人墨竹》诗:“ 伶伦 已往 嶰谷 空,对此令人空嘆息。”⒉乐人或戏曲演员的代称。 唐 沉既济 《任氏传》:“某, 秦 人也,生长 秦城 ,家本伶伦。”《旧唐书·德宗纪论》:“解鹰犬而放伶伦,止榷酤而絶贡奉。”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二折:“因此处有个伶伦,姓 许 名 坚 ,乐名 蓝采和 。”
    • 6.
      作乐释义:⒈取乐:寻欢作乐。 苦中作乐。另见zuòyuè。⒉制定乐律。⒊奏乐。另见zuòlè。
    • 7.
      元闲释义:⒈亦作“元间”。即玄间。天空。⒉亦作“元间”。即大吕。古代十二乐律,阴阳各六。阳为律,阴为吕。在次序排列上六吕与六律相间,而大吕居首位,故又称“元閒”。
    • 8.
      六律六吕释义:六律六吕,古乐的十二调,古代乐律学名词,是古代的定音方法。六律指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六吕指大吕、应钟、南吕、林钟、仲吕、夹钟。
    • 9.
      准法释义:⒈供人遵循的法度、仿效的模式。 ⒉以“准”调和乐律的方法。
    • 10.
      协律释义:⒈调和音乐律吕,使之和谐。 《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赞》:“协律则 李延年,运筹则 桑弘羊。”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乐府》:“延年 以曼声协律,朱 马 以骚体製歌。”姚华《曲海一勺·原乐》:“惜乎协律之署已墟,正音之谱不续。”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十节:“丘仲 造笛,作为协律的乐器。”⒉协律都尉、协律校尉、协律郎等乐官的省称。唐 韩愈 有《赠别元十八协律》诗。唐 刘禹锡 有《送王师鲁协律赴湖南使幕》诗。唐 司空图《成均讽》:“名编协律之籍,妙軼总章之观。”⒊符合音律或格律。唐
    • 11.
      南吕释义:⒈古代乐律调名。十二律之一,属阴律。⒉阴历八月的异名。古人以十二律配十二月,南吕配在八月,故以之代八月。
    • 12.
      双调释义:⒈商调乐律名。⒉填词之格式。词之由前后两阙相迭而成者,谓之“双调”,有前后同段、换头与前后不同之分;仅一段者谓之“单调”。
    • 13.
      发越释义:⒈播散;散发。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郁郁菲菲,众香发越。”郭璞 注:“香气射散也。”《后汉书·冯衍传下》:“﹝ 冯衍《显志》﹞华芳曄其发越兮,时恍忽而莫贵。”《朱子语类》卷一一五:“近来学者如 漳 泉 人物,於道理上发得都浅,都是作文时文采发越,粲然可观。”⒉激扬;激昂。三国 魏 嵇康《琴赋》:“英声发越,采采粲粲。”《隋书·文学传序》:“江 左宫商发越,贵於清綺;河 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宋 沉括《梦溪笔谈·乐律一》:“琴虽用桐,然须多年木性都尽,声始发越。”清 李渔《闲情偶寄·演习·授曲
    • 14.
      古律释义:⒈指古乐律。古代认为度量衡之制起于乐律。⒉指古时的律令。
    • 15.
      吕律释义:我国古代乐律有阳律、阴律各六,合为十二律。 阳六曰律,阴六曰吕;合称律吕或吕律。
    • 16.
      含贞释义:⒈蕴藏贞德。⒉乐律名,姑洗三十四律之一。
    • 17.
      四清释义:⒈乐律名。指宫清、商清、角清、徵清四高声。⒉四位清高的人,即晋王羲之、唐轩辕弥明、卢仝、宋林逋的合称。见元揭傒斯《题四清图》诗。
    • 18.
      大石调释义:商调乐律名。本作大食调。
    • 19.
      夹钟释义:⒈亦作“夹鐘”。古十二乐律中六阴律之一。⒉见“夹钟”。
    • 20.
      奇律释义:新奇的乐律。
乐律是什么意思 乐律读音 怎么读 乐律,拼音是yuè lǜ,乐律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乐律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