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儒宗 儒宗的意思
zōng

儒宗

简体儒宗
繁体
拼音rú zōng
注音ㄖㄨˊ ㄗㄨ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rú,(1) 指读书人。【组词】:儒生。腐儒。通儒(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儒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儒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2)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组词】:儒家。儒教(即“孔教”)。儒士。儒术。儒学。(3) 同“懦”,懦弱。

zōng,(1) 家族的上辈,民族的祖先。【组词】:祖宗。宗庙。宗祠。(2) 家族。【例句】:宗法(封建社会以家族为中心,按制统远近区别亲疏的制度)。宗族。宗室(帝王的宗族)。宗兄。(3) 派别。【组词】:宗派。禅宗(佛教的一派)。(4) 主要的目的和意图。【组词】:宗旨。开宗明义。(5) 尊奉。【组词】:宗仰。(6) 为众人所师法的人物。【组词】:宗师。(7) 量词,指件或批。【组词】:一宗心事。(8) 姓。

基本含义

指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和理念。也用来形容某个学派或团体的主要思想、理念或核心价值观。

儒宗的意思

儒宗 [rú zōng]

1. 儒者的宗师。汉以后亦泛指为读书人所宗仰的学者。

儒宗 引证解释

⒈ 儒者的宗师。 汉 以后亦泛指为读书人所宗仰的学者。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赞》:“叔孙通 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 汉 家儒宗。”
《汉书·萧望之传赞》:“望之 堂堂,折而不橈,身为儒宗,有辅佐之能,近古社稷臣也。”
宋 王安石 《上邵学士书》:“昔 昌黎 为 唐 儒宗。”
清 叶廷琯 《吹网录·石林公著作存佚考》:“石林 公以宏通渊雅之才,研求经义,撰述辞章,蔚为一代儒宗文伯。”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先生遂身衣学术的华衮,粹然成为儒宗。”


国语词典

儒宗 [rú zōng]

⒈ 儒家的宗师。

《史记·卷九九·刘敬传·太史公曰》:「叔孙通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
《汉书·卷七八·萧望之传·赞曰》:「望之堂堂,折而不桡,身为儒宗,有辅佐之能,近古社稷臣也。」


儒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桡释义:亦作“不挠”。不弯曲。形容刚正不屈。《荀子·荣辱》:“义之所在,不倾於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橈,是士君子之勇也。”《汉书·萧望之传赞》:“望之 堂堂,折而不橈。身为儒宗,有辅佐之能,近古社稷臣也。”颜师古 注:“橈,曲也。”《明史·曾同亨传》:“三十三年大计京官,与考功郎 徐必达 持正不挠。”
    • 2.
      规仪释义:规章仪式。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教养·讲学》:“讲学规仪,颇为明晰。”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先圣创其规仪,后儒宗其模式。”
    • 3.
      谘询释义:⒈征求意见。汉 王逸《九思·疾世》:“纷载驱兮高驰,将諮询兮皇 羲。”《三国志·吴志·贺邵传》“邵 年四十九”裴松之 注引 晋 虞预《晋书》:“时朝廷初建,动有疑议,宗庙制度皆 循 所定,朝野諮询,为一时儒宗。”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诸子》:“至 鬻熊 知道,而 文王 諮询。”宋 张齐贤《洛阳搢绅旧闻记·白中令知人》:“中令在 北京 日,素与 周祖 亲洽。周太祖 屡召中令諮询戎事。”王重民《<徐光启集>序言》:“在博访谘询以外,进而通过试验,以提高自己的科学研究。”⒉询问,打听。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 4.
      黄耇释义:⒈年老。 《诗·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遐不黄耇。”毛 传:“黄,黄髮也;耇,老。”三国 魏 曹植《上责躬表》:“心离志絶,自分黄耇永无执圭之望。”宋 王安石《奉酬许承权》诗:“后会敢期黄耇日,相看且度白鸡年。”亦指年老的人。景耀月《读史感言》诗:“熊羆一入占,后车载黄耇。”⒉元老。《汉书·师丹传》:“丹 经为世儒宗,德为国黄耇。”
儒宗是什么意思 儒宗读音 怎么读 儒宗,拼音是rú zōng,儒宗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儒宗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