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 [nóng chǎn pǐn]
1. 即农业产品,如高粱、花生、玉米、小麦等。
英[agricultural products;]
农产品 引证解释
⒈ 指农业中生产的物品,如稻、麦、高粱、棉花、烟叶、甘蔗、蔬菜等。
引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因为工业品特贵,农产品特贱,农民极为贫困,受商人剥削厉害,不得不提倡节俭,借以自卫。”
王炳麟 《怀念山东“高脚青”》:“这些年来 台湾 在农业和园艺技术方面,可以说是一日千里,很多农产品和水果等都有很大改良。”
国语词典
农产品 [nóng chǎn pǐn]
⒈ 农业所生产的收成品。
农产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产品释义:生产出来的物品:农产品。 畜产品。产品出厂前都要经过检验。
- 2.
仓舍释义:用来存放牲畜、饲料、农产品和农机的农场建筑物。
- 3.
伯尔尼释义:瑞士首都。位于该国西部。人口14万(1997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农产品集散中心和交通枢纽。以钟表业闻名于世。万国邮政联盟、国际电信联盟、国际铁路联盟、国际版权同盟的总部均设于此。
- 4.
保护价格释义:为保护生产者或消费者的利益,由国家制定一定限额(上限或下限)并确保其实现的价格。 例如,为保护农民利益,对农产品规定最低收购保护价格,以补偿生产成本并有一定收益;对某些在边远地区销售的工业品(如食盐)规定最高限价,以保护边远地区消费者的利益。
- 5.
农业品释义:农产品。
- 6.
农产释义:⒈农业生产。⒉农产品。
- 7.
农本释义:⒈谓以农业为立国之本。语本《韩非子·诡使》:“仓廩之所以实者,耕农之本务也。”洪诚等校注:“本务,本业。法家以农业为本,以工商业为末。”吴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第十三章六:“自韩非始,方以农为本,以工商为末,形成农本工商末的简明口号。”⒉指生产农产品所用的本钱。如:旱地育秧便于管理,省农本。
- 8.
初级产品释义:指未经加工的或粗加工的原料或农产品。
- 9.
剥制释义:剥取或削除外皮,加工制作。鲁迅《热风·随感录五十三》:“我看这些美术家的作品,不是剥制的鹿,便是畸形的美人,的确不甚高明。”此谓剥取鹿皮制成的标本。《新华半月刊》1958年第3期:“要求农业社应该调配和组织必要的劳动力,进行农产品的采摘、剥制和初步加工。”
- 10.
剪刀差释义:剪刀状价格差距的简称。指在工农业产品交换中,工业品价格偏高,农产品价格偏低。用一定数量的工业品交换农产品的数量越来越多,用一定数量的农产品交换工业品的数量越来越少,这种情况用图来表示,形状像张开的剪刀口,故名。
- 11.
千城万店释义:通过对实体店铺的快速升级转型,充分利用“互联网+传统店铺”的思维和模式,盘活镇村电商物流业,推进乡镇一体化的发展,实现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
- 12.
地入释义:土地的收入。 指农产品。
- 13.
地産释义:⒈土地所产的物品,农产品。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地产作阳德。”郑玄 注:“地产者,植物,谓九穀之属。”《吕氏春秋·上农》:“是故当时之务,农不见於国,以教民尊地产也。”高诱 注:“地产,嘉穀也。”宋 陆游《戏咏乡里食物示邻曲》诗:“不惟人物富名胜,所至地产皆奇瓌。”⒉指国家、团体或个人保持所有权的土地。曹禺《日出》第二幕:“地产、股票、公债哪一样不数他第一?”欧阳山《柳暗花明》九九:“我可什么也不怕。我又没有地产,我又没有生意。”
- 14.
地益肥释义:说一年中在土地中施用本品一次就可以达到全年持久肥力的效果,原因是每下雨一次,施入土壤里面的微生物就大量繁殖一次,就可以增加一次肥力;因为“地一肥”里面含有大量有益菌所以又叫“地益肥”,可以让作物品质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标准;本品中含有大量地衣芽孢杆菌(可以抑制有害细菌),所以也叫“地衣肥”。
- 15.
实物地租释义:封建地租的一种形式。农民定期向地主缴纳一定数量的粮食、牲畜、家禽或其他农产品作为地租。在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通常采用实物地租的形式。
- 16.
征购释义:指国家依法向生产者或所有者购买(农产品、土地等)。
- 17.
战时共产主义释义:又称“军事共产主义”。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为粉碎国内地主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发动的反苏维埃政权的战争而采取的一系列特殊的社会经济政策的总称。1918年开始实施。主要内容包括:实行战时总动员;实行粮食等农产品的征购制度;实行全部工商业的国有化,禁止私人贸易;实行义务劳动制和食堂免费就餐。1921年为新经济政策所代替。
- 18.
换取释义:用交换的方法取得:用工业品换取农产品。
- 19.
无公害释义:指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符合《国标》的产品,多指农产品。
- 20.
晒簟释义:亦称晒垫。是农户用于凉晒农产品的竹席。
农产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产品释义:生产出来的物品:农产品。 畜产品。产品出厂前都要经过检验。
- 2.
仓舍释义:用来存放牲畜、饲料、农产品和农机的农场建筑物。
- 3.
伯尔尼释义:瑞士首都。位于该国西部。人口14万(1997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农产品集散中心和交通枢纽。以钟表业闻名于世。万国邮政联盟、国际电信联盟、国际铁路联盟、国际版权同盟的总部均设于此。
- 4.
保护价格释义:为保护生产者或消费者的利益,由国家制定一定限额(上限或下限)并确保其实现的价格。 例如,为保护农民利益,对农产品规定最低收购保护价格,以补偿生产成本并有一定收益;对某些在边远地区销售的工业品(如食盐)规定最高限价,以保护边远地区消费者的利益。
- 5.
农业品释义:农产品。
- 6.
农产释义:⒈农业生产。⒉农产品。
- 7.
农本释义:⒈谓以农业为立国之本。语本《韩非子·诡使》:“仓廩之所以实者,耕农之本务也。”洪诚等校注:“本务,本业。法家以农业为本,以工商业为末。”吴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第十三章六:“自韩非始,方以农为本,以工商为末,形成农本工商末的简明口号。”⒉指生产农产品所用的本钱。如:旱地育秧便于管理,省农本。
- 8.
初级产品释义:指未经加工的或粗加工的原料或农产品。
- 9.
剥制释义:剥取或削除外皮,加工制作。鲁迅《热风·随感录五十三》:“我看这些美术家的作品,不是剥制的鹿,便是畸形的美人,的确不甚高明。”此谓剥取鹿皮制成的标本。《新华半月刊》1958年第3期:“要求农业社应该调配和组织必要的劳动力,进行农产品的采摘、剥制和初步加工。”
- 10.
剪刀差释义:剪刀状价格差距的简称。指在工农业产品交换中,工业品价格偏高,农产品价格偏低。用一定数量的工业品交换农产品的数量越来越多,用一定数量的农产品交换工业品的数量越来越少,这种情况用图来表示,形状像张开的剪刀口,故名。
- 11.
千城万店释义:通过对实体店铺的快速升级转型,充分利用“互联网+传统店铺”的思维和模式,盘活镇村电商物流业,推进乡镇一体化的发展,实现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
- 12.
地入释义:土地的收入。 指农产品。
- 13.
地産释义:⒈土地所产的物品,农产品。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地产作阳德。”郑玄 注:“地产者,植物,谓九穀之属。”《吕氏春秋·上农》:“是故当时之务,农不见於国,以教民尊地产也。”高诱 注:“地产,嘉穀也。”宋 陆游《戏咏乡里食物示邻曲》诗:“不惟人物富名胜,所至地产皆奇瓌。”⒉指国家、团体或个人保持所有权的土地。曹禺《日出》第二幕:“地产、股票、公债哪一样不数他第一?”欧阳山《柳暗花明》九九:“我可什么也不怕。我又没有地产,我又没有生意。”
- 14.
地益肥释义:说一年中在土地中施用本品一次就可以达到全年持久肥力的效果,原因是每下雨一次,施入土壤里面的微生物就大量繁殖一次,就可以增加一次肥力;因为“地一肥”里面含有大量有益菌所以又叫“地益肥”,可以让作物品质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标准;本品中含有大量地衣芽孢杆菌(可以抑制有害细菌),所以也叫“地衣肥”。
- 15.
实物地租释义:封建地租的一种形式。农民定期向地主缴纳一定数量的粮食、牲畜、家禽或其他农产品作为地租。在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通常采用实物地租的形式。
- 16.
征购释义:指国家依法向生产者或所有者购买(农产品、土地等)。
- 17.
战时共产主义释义:又称“军事共产主义”。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为粉碎国内地主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发动的反苏维埃政权的战争而采取的一系列特殊的社会经济政策的总称。1918年开始实施。主要内容包括:实行战时总动员;实行粮食等农产品的征购制度;实行全部工商业的国有化,禁止私人贸易;实行义务劳动制和食堂免费就餐。1921年为新经济政策所代替。
- 18.
换取释义:用交换的方法取得:用工业品换取农产品。
- 19.
无公害释义:指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符合《国标》的产品,多指农产品。
- 20.
晒簟释义:亦称晒垫。是农户用于凉晒农产品的竹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