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嗣服 嗣服的意思

嗣服

简体嗣服
繁体
拼音sì fú
注音ㄙˋ ㄈ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ì,(1) 接续,继承。【例句】:嗣后(以后)。嗣岁(来年)。嗣响(继承前人之业,如回声之相应)。嗣徽(继承先人的美德、声誉)。(2) 子孙。【组词】:后嗣。嗣子。

fú fù,(1) 衣裳。【组词】:服装。制服。(2) 穿衣裳。【组词】:服丧。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3) 作,担任。【组词】:服务。服刑。服兵役。(4) 顺从。【组词】:信服。佩服。降(xiáng )服。服辩(旧指认罪书)。服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5) 习惯,适应。【组词】:不服水土。(6) 吃(药)。【组词】:内服。(7) 乘,用。【例句】:服牛乘(chéng )马。(8) 姓。 ◎ 量词,指中药(亦作“付”)。【组词】:两服药。

基本含义

继承服侍前辈或祖先。

嗣服的意思

嗣服 [sì fú]

1. 谓继承先人的事业。

3. 指继承帝位。

嗣服 引证解释

⒈ 谓继承先人的事业。

《诗·大雅·下武》:“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郑玄 笺:“服,事也。明哉, 武王 之嗣行祖考之事,谓伐 紂 定天下。”
南朝 宋 王韶之 《相国掾府君歌》:“显允皇祖,昭是嗣服。”
宋 秦观 《代贺兴龙节表》:“昭哉嗣服,纘六圣之洪休。”

⒉ 指继承帝位。

《旧唐书·德宗纪上》:“朕嗣服丕构,君临万邦。”
宋 岳珂 《桯史·嘉禾篇》:“钦皇 嗣服,会时相主其人,赠以太保。”
《清史稿·刑法志一》:“清太祖 嗣服之初,始定国政,禁悖乱,戢盗贼,法制以立。”


国语词典

嗣服 [sì fú]

⒈ 继行祖先的志业。

《诗经·大雅·下武》:「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南朝宋·王韶之〈宋宗庙登歌·相国掾府君歌〉:「显允皇祖,昭是嗣服。」


嗣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案释义:指 明 宫庭中发生于 神宗 万历四十三年的梃击案、 光宗 泰昌 元年的红丸案和 熹宗 天启 初的移宫案。当时奸党首领 魏忠贤 借此为名,编《三朝要典》一书,以诬陷东林党人,成为 明 代历史上著名的三大案。《明史·光宗纪赞》:“ 光宗 潜德久彰,海内属望,而嗣服一月,天不假年,措施未展,三案构争,党祸益炽,可哀也夫。”
    • 2.
      丕构释义:犹大业。《新唐书·刘蕡传》:“朕顾唯昧道,祗荷丕构,奉若謨训,不敢怠荒。”《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上》:“鄂王 轻捨宗祧,不克负荷,洪基大宝,危若缀旒,须立长君,以绍丕构。”《资治通鉴·唐德宗兴元元年》:“朕嗣服丕构,君临万邦,失守宗祧,越在草莽。”胡三省 注:“丕,大也。构,立屋也。《书·大誥》曰:‘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丕构之语本诸此。”
    • 3.
      洪休释义:犹洪福。宋 秦观《代贺兴龙节表》:“昭哉嗣服,纘六圣之洪休;大矣孝熙,备三宫之至养。”《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年十月初二日》附《记粤东绅民呈送颂牌》:“民歌孔邇,户被洪休。”
    • 4.
      谳疑释义:议处疑难案件。语出《史记·酷吏列传》:“奏讞疑事,必豫先为上分别其原。”宋 王安石《敕奖谕赐审刑院详议官大理寺详断官等》:“朕初嗣服,德化未孚,永念元元,多罹犴狱。汝等并膺选擢,任在讞疑。”
    • 5.
      露盖释义:⒈车无帷盖。仪仗不整貌。借指君王栉风沐雨,戎马倥偬或蒙尘遭难。《史记·萧相国世家》:“汉 三年,汉王 与 项羽 相距 京 索 之閒,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 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宋 岳珂《桯史·献陵疏文》:“恭惟 大行孝慈渊圣皇帝,夙躋上圣,遽辱多艰,嗣服几年,躬勤庶政。屈尊絶域,本为生灵,已深露盖之嗟,更剧輬车之痛。”按,孝慈渊圣皇帝 指 宋钦宗。⒉泛指劳苦狼狈貌。宋 陆游《谢晁运使启》:“焦头烂额,本资众力之同;露盖暴衣,至屈使华之重。”

嗣服(sif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嗣服是什么意思 嗣服读音 怎么读 嗣服,拼音是sì fú,嗣服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嗣服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