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隶 [chén lì]
1. 犹臣仆。
臣隶 引证解释
⒈ 犹臣仆。参见“臣僕”。
引《三国志·魏志·管宁传》:“沉委篤痾,寝疾弥留,逋违臣隶颠倒之节。”
《南史·傅昭传》:“王嗣帝位,故时臣隶争求权宠。”
隋 薛道衡 《隋高祖文皇帝颂》:“柳塞毡裘之长,皆为臣隶;瀚海 蹛林 之地,尽充池苑。”
臣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扈隶释义:跟随帝王的臣隶。
- 2.
斯役释义:厮役。指干杂事的劳役。《左传·哀公二年》“人臣隶圉免”杜预 注“去厮役”唐 陆德明 释文:“厮役,如字。厮,又作‘斯’,音同。何休 注《公羊》云:‘艾草为防者曰厮,汲水浆者曰役。’苏林 注《汉书》云:‘厮,取薪者。’韦昭 云:‘析薪曰厮。’”汉 王符《潜夫论·叙录》:“未尝服斯役,无所效其勛。”
- 3.
波臣释义:指水族。古人设想江海的水族也有君臣,其被统治的臣隶称为“波臣”。后亦称被水淹死者为“波臣”。《庄子·外物》:“周 顾视车辙中,有鮒鱼焉。周 问之曰:‘鮒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 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宁皇御舟》:“御鷁至沉於波臣。”清 李渔《蜃中楼·幻因》:“蜃气人人知是幻,独言身世为真,不知也似蜃乾坤:终朝营海市,一旦付波臣。”清 汪中《哀盐船文》:“亦有没者善游,操舟若神。死丧之威,从井有仁。旋入雷渊,并为波臣。”欧阳山《苦斗》八十:“你掉到那大河里
- 4.
陪台释义:臣之臣,末等奴隶。泛指微贱罪隶。《左传·昭公七年》:“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皁,皁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僕,僕臣臺……若从有司,是无所执逃臣也。逃而舍之,是无陪臺也。”宋 王安石《和微之登高斋》:“魏王 兵马接踵出,旗纛千里相搪挨。当时谋臣非不众,上国拔取多陪臺。”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仆臣台义》:“僕则三代奴戮,今罪人为奴矣。谓之臺者,罪人为奴又逃亡,復获之则为陪臺。”
- 5.
隶圉释义:指低贱的身份或地位。《左传·哀公二年》:“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杨伯峻 注:“隶圉,亦奴隶,隶服杂役,圉养马。”《国语·周语下》:“亡其氏姓,踣毙不振;絶后无主,湮替隶圉。”韦昭 注:“隶,役也。圉,养马者。”汉 王符《潜夫论·论荣》:“处隶圉不足以为耻,抚四海不足以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