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兵符 兵符的意思
bīng

兵符

简体兵符
繁体
拼音bīng fú
注音ㄅ一ㄥ ㄈ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īng,(1) 武器。【组词】: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2) 战士,军队。【组词】: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3)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组词】: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兵书。兵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兵荒马乱。兵贵神速。

fú,(1) 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组词】:虎符。符信。符节。(2) 代表事物的标记、记号。【组词】:符号。音符。(3) 相合。【组词】:符合。言行相符。(4) 道士画的驱使鬼神的图形或线条。【组词】:符咒。护身符。(5) 古代称祥瑞的征兆。【组词】:符瑞。符应(yìng )(指天降“符瑞”,与人事相应)。(6) 姓。

基本含义

兵符指的是古代将军或统帅所使用的军令牌,也用来比喻掌握军权或决定胜负的权力。

兵符的意思

兵符 [bīng fú]

1. 古时调遣军队的凭证。

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史记·魏公子列传》

[ commander's tally; ]

2. 兵书。

天遣玄女下,受黄帝兵符,伏蚩尤。——《史记·五帝本纪》

[ book on the art of War; ]

兵符 引证解释

⒈ 古代调兵遣将用的一种凭证。

《史记·魏公子列传》:“嬴(侯嬴 )闻 晋鄙 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 如姬 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
唐 刘禹锡 《汴州刺史厅壁记》:“长庆 四年,詔书命 河南 尹 敦煌 令狐公 来莅来刺,锡之介圭、使印、兵符。”
京剧《取南郡》第十四场:“如此 南郡 城池兵符印信,一并交与先生掌管,本帅带兵出城助战去也。”

⒉ 借指兵权。

《南史·刘峻传》:“敬通 当 更始 世,手握兵符,跃马肉食。”
清 洪楝园 《后南柯·立约》:“手握兵符自主张。”
子虚子 《湘事记·军事篇一》:“忠浩 颇负 湘 望,既握兵符,隐以 曾国藩 平 洪 杨 自命,反对革命最力。”

⒊ 兵书,兵法。

唐 李峤 《安辑岭表事平罢归》诗:“絳宫韜将略, 黄石 寝兵符。”


国语词典

兵符 [bīng fú]

⒈ 古代武将发布命令的信符。

《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
《三国演义·第五回》:「次日筑台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兵符将印,请绍登坛。」

⒉ 兵书。


兵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符六诏释义:谓多次发布命令。符,兵符。诏,诏书。
    • 2.
      三珠符释义:元 代兵符名。
    • 3.
      余符释义:指兵符、传符等重要符节以外的用于禁苑、交巡等的凭证。 《唐律·贼盗·盗宫殿门符》:“餘符,徒一年。”长孙无忌 疏议:“餘符,谓禁苑及交廵等符。”
    • 4.
      军符释义:兵符。古时调遣军队的符节凭证。
    • 5.
      勘合释义:⒈验对符契。古时符契文书,上盖印信,分为两半,当事双方各执一半。用时将二符契相并,验对骑缝印信,作为凭证。凡调遣军队、车驾出入皇城、官吏驰驿等,均须勘合。《唐律·擅兴·应给发兵符而不给》“不以符合从事,或符不合不速以闻,各徒二年”唐 长孙无忌 疏议:“不以符合从事者,谓执兵之司,得左符皆用右符勘合,始从发兵之事。”⒉指勘合时所用的符契。宋 叶适《经总制钱一》:“得产有勘合,典卖有牙契。”《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又将银五十两买了个勘合,驰驛到京。”《明史·食货志四》:“编置勘合及底簿……转运司亦有底
    • 6.
      印符释义:印信和兵符。
    • 7.
      卿家释义:⒈你家。《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我家 临川,何如卿家 宛陵。”《南史·沉约传》:“吾昔以弱年出蕃,卿家以亲要见辅,今日之授,意在不薄。”⒉小说和戏剧中君、后对臣下的亲切称呼。《三侠五义》第十七回:“娘娘一壁拭泪,一壁点头,説道:‘卿家平身,歇息去罢。’包公 谢恩,鞠躬退出。”京剧《窃兵符》第二一场:“赵孝成王:‘卿家有何本奏?’”
    • 8.
      合契释义:对合符契。 古代兵符、债券、契约,以竹木或金石制成,刻字后中剖为二,双方各执其一。两半对合则生效。引申为符合。
    • 9.
      圆符释义:圆形兵符。
    • 10.
      庚符释义:兵符;虎符。调兵遣将的凭证。
    • 11.
      戎节释义:兵符。
    • 12.
      武台释义:汉 宫殿名。《汉书·李陵传》:“天汉 二年,贰师将三万骑出 酒泉,击右贤王於 天山。﹝ 武帝 ﹞召 陵,欲使为贰师将輜重。陵 召见 武臺 …… 陵 对:‘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上壮而许之。”颜师古 注:“未央宫 有 武臺殿。”后借指召武将受命的宫室。唐 杜牧《史将军》诗之二:“何日 武臺 坐,兵符授虎臣。”
    • 13.
      渚宫释义:⒈春秋 楚国 的宫名。故址在今 湖北省 江陵县。《左传·文公十年》:“﹝ 子西 ﹞沿 汉 泝 江,将入 郢。王在 渚宫,下,见之。”唐 李商隐《宋玉》诗:“落日 渚宫 供观阁,开年 云梦 送烟花。”宋 张孝祥《鹊桥仙·平国弟生日》词:“渚宫 风月,边城鼓角,更好亲庭一醉。”清 赵翼《荆州咏古》:“抛尽山河剩 渚宫,选楼 遗泽未应终。”⒉代指 江陵。唐 刘禹锡《元和癸巳岁仲秋诏发江陵凯旋之辰卒尔成咏寄荆南严司空》:“蛮水阻朝宗,兵符下 渚宫。”
    • 14.
      牉合释义:⒈两性相配合。 ⒉特指兵符的两半。⒊交缠纠结。
    • 15.
      牙璋释义:⒈古代的一种兵符。⒉借指将帅。
    • 16.
      虎符龙节释义:虎符:古代铜制虎形兵符;龙节:古代邦国使臣用的金制龙形凭证。比喻重要的凭证。
    • 17.
      袖椎释义:亦作“袖鎚”。袖中暗藏铁椎。魏安禧王 二十年,秦 围 赵,魏 使 晋鄙 领兵救 赵,鄙 按兵不动。魏 公子 信陵君 以计盗兵符,用 夷门 隐士 侯生 策,使“朱亥 袖四十斤铁椎,椎杀 晋鄙”,夺其军,进击 秦 兵,解 邯郸 之围。事见《史记·魏公子列传》。后遂用为典故。唐 李白《博平郑太守见访却之武陵立马赠别》诗:“仍要鼓刀者,乃是袖鎚人。”明 刘基《结袜子》诗:“袖椎夺兵符,救 赵 蜚英声。”
    • 18.
      赴节释义:⒈应和着节拍。汉 王粲《七释》:“邪睨鼓下,伉音赴节。”晋 陆机《文赋》:“舞者赴节以投袂,歌者应弦而遣声。”唐 刘禹锡《竹枝词序》:“岁正月,余来 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清 钮琇《觚賸·逍遥居士》:“蒲衣子 性嗜音,常自度曲,孝先 倚而和之,瑶湘 吹洞簫以赴节。”⒉为保全节操而牺牲。晋 陆机《答贾谧》诗:“雄臣腾騖,义夫赴节。”晋 陆机《演连珠》之十四:“贞女要名於没世,烈士赴节於当年。”⒊响应军令,奔赴战场。节,指符节,兵符。晋 张华《劳还师歌》:“积势如鞹弩,赴节如发机。”
    • 19.
      铜虎符释义:汉 代发兵所用的铜制虎形兵符。后亦借指官印。《史记·孝文本纪》:“九月,初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符。”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司马贞 索隐:“《汉旧仪》:铜虎符发兵,长六寸……《古今注》云‘铜虎符银错书之’。张晏 云‘铜,取其同心也’。”唐 岑参《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诗:“手把铜虎符,身总丈人师。”亦省作“铜符”、“铜虎”。唐 王勃《乾元殿颂序》:“易简成功,偃铜符於鹤仗。”《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遂授 澄 节、铜虎、竹使符,御
    • 20.
      银兔符释义:亦作“银菟符”。银制的兔形兵符。

兵符(bingf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兵符是什么意思 兵符读音 怎么读 兵符,拼音是bīng fú,兵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兵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