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暴动 暴动的意思
bàodòng

暴动

简体暴动
繁体暴動
拼音bào dòng
注音ㄅㄠˋ ㄉㄨㄥ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ào pù,(1) 强大而突然来的,又猛又急的。【组词】:暴雷。暴病。暴动。暴力。暴涨。暴发。风暴。暴风骤雨(亦喻声势浩大、发展迅猛的群众运动)。(2) 过分急躁的,容易冲击的。【组词】:脾气暴躁。暴跳如雷。(3) 凶恶残酷的。【组词】:凶暴。暴虐。暴君。暴戾恣睢(残暴凶狠,任意胡为)。暴政。横征暴敛。(4) 横蹋,损害。【组词】:自暴自弃。暴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5) 鼓起来,突出。【组词】:暴起青筋。(6) 徒手搏击。【例句】:暴虎冯(píng)河(喻有勇无谋)。(7) 〔暴露〕显露,如“暴暴无遗”。(8) 姓。 ◎ 同“曝1”。

dòng,(1)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组词】:变动。波动。浮动。振动(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动(①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动动了一下”;②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动动全国”)。(2) 使开始发生。【组词】:发动。(3) 使用。【组词】:动用。动武。动问(客套话,请问)。(4)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组词】:感动。动人心弦。娓娓动听。动容。(5) 吃(多用于否定式)。【例句】:这几天不动荤腥。(6) 非静止的。【组词】:动画。(7) 可变的。【组词】:动产。(8) 行为。【组词】:举动。动作。(9) 常常。【组词】:动辄得咎。

基本含义

指群众因不满或不公而集体行动,采取暴力手段进行抗议或反抗。

暴动的意思

暴动 [bào dòng]

1. 为反抗当时的统治制度、社会秩序而采取的集体武装行动。

农民暴动。

[insurrection; rebellion;]

暴动 引证解释

⒈ 为反抗当时的统治制度、社会秩序而采取的集体武装行动。

周恩来 《关于湘鄂西苏区发展的几个问题》:“暴动是革命斗争发展到了最高峰的一种群众武装推翻反动阶级、夺取政权的直接行动。”
郭沫若 《我想起了陈涉吴广》诗:“他们是农民暴动的前驱,他们由农民出身,称过帝王。”


国语词典

暴动 [bào dòng]

⒈ 群众共同实施不法的暴力行为,其所用方式有威胁、打斗、破坏等,以致造成险恶情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及安宁。

暴乱 动乱


暴动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动乱释义:(社会)骚动变乱:局势动乱。发生了一场动乱。
    • 2.
      暴乱释义:破坏社会秩序的武装骚动:武装暴乱。平定暴乱。

暴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山舰事件释义:也叫三二○事件。 1926年3月18日,蒋介石指使其亲信下令调共产党人李之龙担任舰长的中山舰到黄埔候用,随即反诬共产党“擅入黄埔”“阴谋暴动”。接着于3月20日拘捕了中山舰舰长等共产党员五十多人,又强迫在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工作的共产党员退出,并调动军队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这是蒋介石反对共产党、企图篡夺国民革命军领导权的阴谋事件。
    • 2.
      举义释义:起义;武装暴动。
    • 3.
      举事释义:发动武装暴动。
    • 4.
      兵暴释义:士兵暴动。程子华《学习运用毛主席关于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思想》:“在红四师被打散后,我和一些党员同志,先后到国民党军 岳维峻 部进行秘密工作,并于一九二九年十二月胜利地举行了 大冶、阳新 兵暴。”
    • 5.
      号礮释义:亦作“号砲”。 亦作“号炮”。军中用来传达信息的火炮。喻为表明事件即将发生的信号。《水浒传》第四七回:“只听得 祝家庄 里一箇号砲,直飞起半天里去。”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行军总要》:“须设立号砲、号灯,方能一传既至。”清 魏源《筹海篇》下:“然有一宜防者,则曰飞礮,非谓悬桅上之号礮,而谓仰空堕弹之炸礮也。”邹韬奋《坚持抗战与积极办法》:“自‘八·一三’全面抗战的号炮发出之后,有两件令人兴奋而于 中国 抗战非常有利的事实是很显著的。”茅盾《子夜》十四:“丝厂总同盟罢工是共产党七月全国总暴动计划里的
    • 6.
      屯积居奇释义:把奇货储存起来,待机高价出售 出处 邓子恢《闽西暴动与红十二军》:“通过重租、高利贷、苛捐杂税、囤积居奇,贱买贵卖和充斥市场的洋货,吸吮着闽西人民的鲜血。”
    • 7.
      徵创释义:犹惩戒。 徵,通“惩”。黄药眠《五月歌》:“他们起来徵创了昏愦的官僚,演成了壮美的暴动。”
    • 8.
      抗租释义:抗缴地租。 《清史稿·食货志一》:“至是以抗租胶葛,定议民租田,令公司补价承业,资八旗生计焉。”茅盾《子夜》七:“今年不行,到处抗租暴动!”
    • 9.
      揭竿释义:⒈举竿;持竿。⒉特指武装暴动。⒊竖立旗竿。
    • 10.
      文疯释义:精神分裂症的一种类型,只胡言乱语而无粗暴动作。
    • 11.
      暴民释义:参与暴动或暴乱的人。
    • 12.
      松树炮释义:一种土炮。 江西民歌《松树炮》:“树林里,放上一门松树炮;看见白匪来,点着引子赶快跑;轰的一声炮响了,四个白匪应声倒。”《诗刊》1977年第11期:“秋收暴动的松树炮,南昌 起义的‘花机关’。”
    • 13.
      民溃释义:旧时反动统治者对人民暴动的诬称。
    • 14.
      蓄发释义:⒈留发。 清 严有禧《漱华随笔·先邵武》:“一日过姻家,见侍女年且及笄,而尚未蓄髮。”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二节:“其中有抗捐、抗粮、抗租、饥民暴动等纯经济性的斗争,也有攻占城池、蓄发称王等反 清 起事。”⒉指僧尼留发还俗。清 江藩《汉学师承记·武亿》:“僧尼虽不解其説,然感其诚,皆蓄髮还俗。”陈衍《元诗纪事·溥光》:“﹝ 溥光 ﹞幼为头陀,号 雪菴和尚。文宗 詔蓄髮,授大学士。”
    • 15.
      衆口同声释义:同“眾口一辞”。 唐闲叟《轩亭冤·秋女士赞》序:“一唱百和,众口同声,微特女士之寃可大白於天下,即女士之名亦永传於后世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记江西袁州乡民暴动事》:“知县 德禄 知官穀,平日侵亏甚鉅,且復众口同声,未经出议。”
    • 16.
      起义释义:⒈人民为反抗反动统治而举行武装暴动:农民起义。秋收起义。⒉指非正义集团中的某部分武装力量或个人改变立场,投到正义方面来。
    • 17.
      起事释义:⒈办事;行事。⒉指武装暴动或武装斗争。
    • 18.
      进阶释义:⒈进升官阶。晋 潘岳《闲居赋》序:“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进阶,再免,一除名,一不拜职,迁者三而已矣。”唐 韩愈《平淮西碑》:“丞相 度 朝京师,道封 晋国公,进阶金紫光禄大夫。”清 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卷三:“是其时将军为提督进阶,非实有其官也。”⒉犹台阶。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彼其胸中久已视忠孝为迷信,视暴动为文明之进阶。”
    • 19.
      途众释义:谓奴隶主镇压奴隶的暴动。
    • 20.
      龟孙子释义:詈词。犹言龟子孙。《中国歌谣资料·暴动》:“不扒河,要淹死,去扒河,挨打死,翻来覆去都是死,团结起来,揍他妈的龟孙子!”亦省称“龟孙”。《诗刊》1978年第6期:“今晚上,龟孙们都把嘴张大,香的甜的塞个够。”

暴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山舰事件释义:也叫三二○事件。 1926年3月18日,蒋介石指使其亲信下令调共产党人李之龙担任舰长的中山舰到黄埔候用,随即反诬共产党“擅入黄埔”“阴谋暴动”。接着于3月20日拘捕了中山舰舰长等共产党员五十多人,又强迫在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工作的共产党员退出,并调动军队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这是蒋介石反对共产党、企图篡夺国民革命军领导权的阴谋事件。
    • 2.
      举义释义:起义;武装暴动。
    • 3.
      举事释义:发动武装暴动。
    • 4.
      兵暴释义:士兵暴动。程子华《学习运用毛主席关于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思想》:“在红四师被打散后,我和一些党员同志,先后到国民党军 岳维峻 部进行秘密工作,并于一九二九年十二月胜利地举行了 大冶、阳新 兵暴。”
    • 5.
      号礮释义:亦作“号砲”。 亦作“号炮”。军中用来传达信息的火炮。喻为表明事件即将发生的信号。《水浒传》第四七回:“只听得 祝家庄 里一箇号砲,直飞起半天里去。”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行军总要》:“须设立号砲、号灯,方能一传既至。”清 魏源《筹海篇》下:“然有一宜防者,则曰飞礮,非谓悬桅上之号礮,而谓仰空堕弹之炸礮也。”邹韬奋《坚持抗战与积极办法》:“自‘八·一三’全面抗战的号炮发出之后,有两件令人兴奋而于 中国 抗战非常有利的事实是很显著的。”茅盾《子夜》十四:“丝厂总同盟罢工是共产党七月全国总暴动计划里的
    • 6.
      屯积居奇释义:把奇货储存起来,待机高价出售 出处 邓子恢《闽西暴动与红十二军》:“通过重租、高利贷、苛捐杂税、囤积居奇,贱买贵卖和充斥市场的洋货,吸吮着闽西人民的鲜血。”
    • 7.
      徵创释义:犹惩戒。 徵,通“惩”。黄药眠《五月歌》:“他们起来徵创了昏愦的官僚,演成了壮美的暴动。”
    • 8.
      抗租释义:抗缴地租。 《清史稿·食货志一》:“至是以抗租胶葛,定议民租田,令公司补价承业,资八旗生计焉。”茅盾《子夜》七:“今年不行,到处抗租暴动!”
    • 9.
      揭竿释义:⒈举竿;持竿。⒉特指武装暴动。⒊竖立旗竿。
    • 10.
      文疯释义:精神分裂症的一种类型,只胡言乱语而无粗暴动作。
    • 11.
      暴民释义:参与暴动或暴乱的人。
    • 12.
      松树炮释义:一种土炮。 江西民歌《松树炮》:“树林里,放上一门松树炮;看见白匪来,点着引子赶快跑;轰的一声炮响了,四个白匪应声倒。”《诗刊》1977年第11期:“秋收暴动的松树炮,南昌 起义的‘花机关’。”
    • 13.
      民溃释义:旧时反动统治者对人民暴动的诬称。
    • 14.
      蓄发释义:⒈留发。 清 严有禧《漱华随笔·先邵武》:“一日过姻家,见侍女年且及笄,而尚未蓄髮。”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二节:“其中有抗捐、抗粮、抗租、饥民暴动等纯经济性的斗争,也有攻占城池、蓄发称王等反 清 起事。”⒉指僧尼留发还俗。清 江藩《汉学师承记·武亿》:“僧尼虽不解其説,然感其诚,皆蓄髮还俗。”陈衍《元诗纪事·溥光》:“﹝ 溥光 ﹞幼为头陀,号 雪菴和尚。文宗 詔蓄髮,授大学士。”
    • 15.
      衆口同声释义:同“眾口一辞”。 唐闲叟《轩亭冤·秋女士赞》序:“一唱百和,众口同声,微特女士之寃可大白於天下,即女士之名亦永传於后世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记江西袁州乡民暴动事》:“知县 德禄 知官穀,平日侵亏甚鉅,且復众口同声,未经出议。”
    • 16.
      起义释义:⒈人民为反抗反动统治而举行武装暴动:农民起义。秋收起义。⒉指非正义集团中的某部分武装力量或个人改变立场,投到正义方面来。
    • 17.
      起事释义:⒈办事;行事。⒉指武装暴动或武装斗争。
    • 18.
      进阶释义:⒈进升官阶。晋 潘岳《闲居赋》序:“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进阶,再免,一除名,一不拜职,迁者三而已矣。”唐 韩愈《平淮西碑》:“丞相 度 朝京师,道封 晋国公,进阶金紫光禄大夫。”清 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卷三:“是其时将军为提督进阶,非实有其官也。”⒉犹台阶。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彼其胸中久已视忠孝为迷信,视暴动为文明之进阶。”
    • 19.
      途众释义:谓奴隶主镇压奴隶的暴动。
    • 20.
      龟孙子释义:詈词。犹言龟子孙。《中国歌谣资料·暴动》:“不扒河,要淹死,去扒河,挨打死,翻来覆去都是死,团结起来,揍他妈的龟孙子!”亦省称“龟孙”。《诗刊》1978年第6期:“今晚上,龟孙们都把嘴张大,香的甜的塞个够。”

暴动造句

1.当局已下令,对暴动份子格杀勿论。

2.这次暴动正是为了报仇雪恨。

3.秦朝末年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暴动

4.劳苦大众纷纷组织起来暴动

暴动是什么意思 暴动读音 怎么读 暴动,拼音是bào dòng,暴动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暴动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