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者 [zhǔ zhě]
1. 主人。
例主者故不受。——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英[ host; ]
2. 又。
例幸主者出。
3. 又。
例主者又不即出见。
主者 引证解释
⒈ 主管人。
引《史记·陈丞相世家》:“上曰:‘主者谓谁?’ 平 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穀,责治粟内史。’”
南朝 梁 沉约 《南郊恩诏》:“主者详为条格,疾速施行。”
宋 张齐贤 《洛阳缙绅旧闻记·梁太祖优待文士》:“主者留之,不令私去。”
主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释义:一天不劳动,就一天不得饭吃。谓当勤于劳作,积德修福。《景德传灯录·百丈怀海禅师》:“师凡作务执劳,必先於众。主者不忍,密收作具而请息之。师曰:‘吾无德争合劳於人。’既徧求作具不获,而亦忘飡。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语流播寰宇矣。”
- 2.
九主释义:指三皇五帝及 夏禹 。 《史记·殷本纪》:“ 伊尹 处士, 汤 使人聘之,五反然后肯往从 汤 ,言素王及九主之事。” 司马贞 索隐:“九主者,三皇五帝及 夏禹 也。”一说指历代九种类型的人主。 裴骃 集解引 汉 刘向 《别录》:“九主者,有法君、专君、授君、劳君、等君、寄君、破君、国君、三岁社君,凡九品,图画其形。”
- 3.
二府释义:⒈汉 代称丞相与御史。《汉书·刘向传》:“今二府奏佞讇不当在位。”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二府,丞相、御史也。”《后汉书·何敞传》:“二府闻 敞 行,皆遣主者随之。”章炳麟《秦政记》:“武帝 以降,国之辅拂,不任二府。”⒉宋 代称中书省和枢密院。《宋史·职官志二》:“宋 初,循 唐 五代 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宋 王安石《父制诰》:“践更二府,执国机要。”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建炎 维扬 南渡时,虽甚苍猝,二府犹张盖搭狨坐而出,军民有怀甎狙击 黄 相者。”⒊明、清
- 4.
从吉释义:⒈谓居丧毕,脱去丧服,穿上吉服;或丧期内因有嫁娶庆贺或吉祭之礼暂易吉服。《晋书·隐逸传·孟陋》:“丧母,毁瘠殆於灭性,不饮酒食肉十有餘年。亲族迭谓之曰:‘少孤!谁无父母?谁有父母!圣人制礼,令贤者俯就,不肖企及。若使毁性无嗣,更为不孝也。’陋 感此言,然后从吉。”《书·顾命》“卿士邦君麻冕蚁裳入即位”唐 孔颖达 疏:“太保、太史有所主者,则纯如祭服,暂从吉也。”宋 赵昇《朝野类要·从吉》:“大祥毕,禫服终,踰月从吉,谓改服也。然后朝见或参选。”⒉旧时居丧期内参与他人庆贺之礼,多在书简上写“从吉”二字,本此
- 5.
关谘释义:⒈征询。《南齐书·郁林王纪》:“乃谋出 高宗 於 西州,中勑用事,不復关諮。”《南齐书·江祏传》:“高宗 虽顾命羣公,而意寄多在 祏 兄弟。至是更直殿内,动止关諮。”⒉禀报请示。《资治通鉴·晋愍帝建兴元年》:“军兴以来,处事不用律令,竞作新意,临事立制,朝作夕改,至於主者不敢任法,每輒关諮,非为政之体也。”
- 6.
准式释义:⒈标准,准则。清 顾炎武《日知录·封国》:“宋 时封国,大小之名,皆有準式。”⒉作为标准模式。《明史·周忱传》:“又请敕工部颁铁斛,下诸县準式,革粮长之大入小出者。”⒊标准;楷模。南朝 宋 鲍照《论国制启》:“当今世问政睦,藩国相望,君举必书,动成准式。”南朝 梁 萧统《<文选>序》:“若夫 姬公 之籍,孔父 之书,与日月俱悬,鬼神争奥,孝敬之准式,人伦之师友。”⒋依照准则或样式。唐 孙逖《立忠王为皇太子制》:“宜膺择嗣之举,俾受昇储之命,可立为皇太子,仍取来月内择日册命,所司准式主者施行。”清 潘荣
- 7.
勒休释义:令官员退休。清 恽敬《书山东知县事》:“巡抚、按察使相继迁去,会大计,主者当知县年老,官勒休。”
- 8.
县马释义:旧俗宗室之女封县主者,其夫称县马。
- 9.
因国释义:⒈指已经灭亡的故国。 因其地为今国所承袭,故名。《礼记·王制》:“天子诸侯,祭因国之在其地而无主后者。”郑玄 注:“谓所因之国,先王先公有功德宜享世祀,今絶无后,为之祭主者。”章炳麟《秦献记》:“燔书者,本 秦 旧制,不始 李斯,自 斯 始旁及因国耳。”⒉可以依靠、利用的国家。《穀梁传·庄公三十年》:“桓 内无因国,外无从诸侯,而越千里之险,北伐 山戎,危之也。”范宁 注:“内无因缘 山戎 左右之国为内间者。”
- 10.
国舅释义:⒈指封建王朝中太后或皇后的弟兄,即皇帝的母舅或妻舅。⒉韦澳为京兆尹,豪右敛手。国舅郑光庄不纳租,澳絷其主者。--唐.裴庭裕《东观奏记》
- 11.
圈地释义:⒈指 清 初满族统治阶级圈占指定的民地。系掠夺土地的一种方式。《清史稿·食货志一》:“顺治 元年,定近京荒地及前 明 庄田无主者,拨给东来官兵,圈地议自此始……八年,帝以圈地妨民,諭令前圈占者悉数退还。”⒉指圈占的土地。《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这项地,原是我家祖上从龙进 关 的时候佔的一块老圈地,当日大得很呢。”
- 12.
完行释义:⒈使操行完美。 汉 王充《论衡·佚文》:“文德之操,治身完行,徇利为私,无为主者。”⒉完美的操行。《后汉书·杜林传》:“国无廉士,家无完行。”《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臣闻古之建官,员不必备,士有完行,家有廉节,朝庭有餘俸,百姓有餘食。”
- 13.
官告释义:即告身。 古代官吏的委任状。唐 白居易《与高固诏》:“表朕念功之心,仍赐卿官告,卿宜即赴闕庭。”《旧唐书·宪宗纪下》:“新授 桂管 观察使 房启 降为太僕少卿。启 初拜 桂管,启 吏赂吏部主者,私得官告以授 启。”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本朝枢密本兵、礼,均二府。又有学士院、舍人院为两制,下则粮料、审计、进奏、官告、登闻、检鼓,是为六院。”《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显忠 军中有中侍大夫至小使臣官告付身仅二十道,是役也,书填悉尽。”
- 14.
庄屯释义:清 初,政府圈拨土地给各旗官兵而形成的村庄。又称屯庄。《清史稿·食货志一》:“顺治 元年,定近京荒地及前 明 庄田无主者,拨给东来官兵……四年,圈 顺 直 各州县地百万九千餘晌,给 满洲 为庄屯。”
- 15.
怱遽释义:⒈忙碌。唐 冯翊《桂苑丛谈·沙弥辩诗意》:“顷年在京权寄 青龙寺 日,见有客尝访寺僧,届宾署,属主者怱遽,不暇留连。”⒉匆促,急急忙忙。唐 薛用弱《集异记·萧颖士》:“俟及岸,方将啟请,而二子怱遽负担而去。”宋 苏辙《论御试策题札子第二》:“盖知事出怱遽则民受其病耳!”沈从文《如蕤集·泥涂》:“做出一种决心的神气,很怱遽的走了出去。”
- 16.
恻怛释义:⒈哀伤。《礼记·问丧》:“惻怛之心,痛疾之意,悲哀志懣气盛,故袒而踊之。”《后汉书·祭遵传》:“征虏将军 潁阳侯 遵,不幸早薨,陛下仁恩,为之感伤,远迎 河 南,惻怛之慟,形於圣躬。”《旧唐书·岑文本传》:“其夕,太宗 闻严鼓之声,曰:‘文本 殞逝,情深惻怛,今宵夜警,所不忍闻。’命停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老龙舡户》:“状中称死者不下百餘,其千里无主者,更不知凡几。公骇异惻怛,筹思废寝。”⒉犹恻隐。宋 叶适《乐清县学三贤祠堂记》:“贾公 惻怛长者,惠贫恤孤。”明 宋濂《<杏庭摘稿>序》:“其发之於诗
- 17.
持仗释义:手执武器。《唐律疏议·贼盗·强盗》:“其持仗者,虽不得财,流三千里。”宋 程大昌《演繁露·饥民强盗人穀米》:“天圣 三年詔 陕西 州军持仗劫人仓廪非伤主者,减死刺配。”
- 18.
撞钟舞女释义:⒈见“撞鐘舞女”。⒉谓纵情声色,恣意行乐。《左传·昭公二十年》:“其适遇淫君,外内颇邪,上下怨疾,动作辟违,从欲厌私,高臺深池,撞鐘舞女。”鐘,一本作“钟”。《韩非子·说疑》:“为人主者,诚明於臣之所言,则虽罼弋驰骋,撞鐘舞女,国犹且存也。”
- 19.
撤材释义:拆除建筑物。清 王晫《今世说·德行》:“所坐卧小室,人每劝撤材新之。”清 冯桂芬《耕渔轩记》:“土人曰:数十年前 海盐 查氏 筑园于此,一日撤材輦石去,嗣是无主者。”
- 20.
斋舫释义:运载斋库物资的船。《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六年》:“主者求坚船以为斋舫。”胡三省 注:“以船载斋库物,因曰斋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