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八科 八科的意思

八科

简体八科
繁体
拼音bā kē
注音ㄅㄚ ㄎㄜ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ā, ◎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组词】:八面玲珑。八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kē,(1) 动植物的分类单位。【例句】:狮子属于猫科。槐树是豆科。(2) 机关内部组织的划分。【组词】:科室。财务科。(3) 学术或专业的类别。【组词】:科目。学科。文科。外科。(4) 古代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组词】:科举。科甲。科第。登科。(5) 判定(刑罚)。【例句】:科处(chù)。科罚。(6) 古典戏剧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组词】:笑科。科白。(7) 古同“棵”。

基本含义

指八个学科,即文学、史学、子学、经学、子学、易学、礼学、法学。

八科的意思

八科 [bā kē]

1. 封建时代科举取士的八种科目。唐代取士科目甚多,有秀才、明经、开元礼、三传、史、进士、明法、书学、算学及童子等科。《旧唐书·文苑传中·员半千》:“上元初,应八科举,授武陟尉。”八科,即指诸科中的八种。宋初以九经、五经、开宝通礼、三礼、三传、三史、学究、明法为讲武殿复试八科。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

八科 引证解释

⒈ 封建时代科举取士的八种科目。 唐 代取士科目甚多,有秀才、明经、开元礼、三传、史、进士、明法、书学、算学及童子等科。八科,即指诸科中的八种。 宋 初以九经、五经、开宝通礼、三礼、三传、三史、学究、明法为 讲武殿 复试八科。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制度》。

《旧唐书·文苑传中·员半千》:“上元 初,应八科举,授 武陟 尉。”


国语词典

八科 [bā kē]

⒈ 科举取士的八种科目:(1)​ 唐代为秀才明经、开元礼、三传、史、进士、明法、书学、算学八科。见《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2)​ 宋初是九经、五经、开宝通礼、三礼、三传、三史、学究、明法八科。见《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一》。


八科(bak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八科是什么意思 八科读音 怎么读 八科,拼音是bā kē,八科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八科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