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劳役 劳役的意思
láo

劳役

简体劳役
繁体勞役
拼音láo yì
注音ㄌㄠˊ 一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áo,(1) 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组词】:劳动。劳力。劳逸。功劳(功业,成绩)。按劳分配。(2) 辛苦,辛勤。【组词】:劳苦。劳顿(劳累困顿)。劳瘁(劳累病苦)。劳碌(事情多而辛苦)。劳心。疲劳。烦劳。任劳任怨。(3) 劳动者的简称。【例句】:劳工(旧时指工人)。劳资。(4) 用力。【组词】:劳苦功高。勤劳。徒劳无功。(5) 用言语或实物慰问。【组词】:慰劳。劳军(慰劳军队)。(6) 姓。

yì,(1) 服兵务,从军。【组词】:从役。现役。(2) 战事。【组词】:战役。(3) 服劳力之事。【组词】:劳役。徭役。(4) 使唤。【组词】:役使。奴役。(5) 被役使的人。【组词】:役夫。役徒。仆役。杂役。

基本含义

劳役指的是辛苦劳动和勤奋工作。

劳役的意思

劳役 [láo yì]

1. 为政者役使人民作工,强迫的劳动。

服劳役。

[ forced labor; penal servitude; ]

2. 奴仆向其地主应当提供的一天或更长时间的无偿劳动(如修路)

[ corvée; ]

劳役 引证解释

⒈ 指统治者强迫人民出劳力当差服役。

《淮南子·泰族训》:“无軼民,无劳役,无寃刑。”
唐 钱起 《送张管书记》诗:“边事多劳役,儒衣逐鼓鼙。”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养好了伤,服满三八二十四天劳役, 王二 从县城回到 王家堡子 了。”

⒉ 劳苦。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五:“元 曰:‘相公口气逼人,恐著述搜索劳役,心气不正,何不坐禪?’”
明 高明 《琵琶记·才俊登程》:“风光正暮春,便纵然劳役,何必愁闷?”


国语词典

劳役 [láo yì]

⒈ 出劳力以供役使。

《淮南子·泰族》:「无隐士,无轶民,无劳役,无冤刑,四海之内,莫不仰上之德。」
《文选·钟会·檄蜀文》:「愍此百姓,劳役未已。」


劳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丁差释义:成丁男子的劳役。
    • 2.
      丁役释义:⒈服劳役的壮丁。 唐 张籍《西州诗》:“郡县发丁役,丈夫各征行。”⒉指成年男子的劳役。《唐律·名例三·徒应役无兼丁》“诸犯徒应,而家无兼丁者”唐 长孙无忌 等疏议:“其残疾既免丁役,亦非兼丁之限。”
    • 3.
      三调释义:⒈汉 代乐府相和歌的平调、清调、瑟调的合称,也叫清商三调。 南北朝 至 隋 唐,以清、平、侧为三调。《文选·谢灵运<会吟行>》:“六引缓清唱,三调佇繁音。”李善 注引《宋书》:“第一平调、第二清调、第三瑟调、第四楚调、第五侧调。然今三调,盖清、平、侧也。”《旧唐书·音乐志二》:“平调、清调、瑟调,皆 周 房中曲之遗声也,汉 世谓之三调。”宋 沉括《梦溪笔谈·乐律一》:“古乐府有三调声,谓清调、平调、侧调也。”⒉指调粟(征收粮食)、调帛(征交绢帛)、杂调(摊派劳役)。《南齐书·武帝纪》:“水旱为灾,实伤农稼
    • 4.
      下剂释义:⒈最低限度的劳役法。⒉中医指泻药。
    • 5.
      不事释义:⒈不侍奉,不服事。《易·蛊》:“不事王侯,高尚其事。”⒉指不任以官职。《晋书·刘寔传》:“臣以为古之养老,以不事为优,不以吏之为重。”《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三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不事,谓不使任事。”⒊不服劳役。《荀子·大略》:“八十者一子不事,九十者举家不事,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事。”《史记·秦始皇本纪》:“於是立石 东海 上 胊 界中,以为 秦 东门。因徙三万家 丽邑,五万家 云阳,皆復不事十岁。”《资治通鉴·始皇帝三十五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不事者,不供征役之事。”⒋不办事;不做事
    • 6.
      义作释义:旧指无偿劳役。《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吴 赤乌 十年,权 适 南宫。三月,改作 太初宫,诸将及州郡皆义作。”
    • 7.
      乌拉释义:⒈西藏民主改革前,农奴为官府或农奴主所服的劳役,主要是耕种和运输,还有种种杂役、杂差。⒉服这些劳役的人。‖也作乌喇。⒊东北地区冬天穿的鞋,用皮革制成,里面垫乌拉草。也作靰鞡。
    • 8.
      乌拉差役释义:“用腿走路的差”,即劳役差,包括人、牛、马、驴等所支应的劳役。
    • 9.
      事役释义:⒈劳役。 ⒉政务;公务。⒊指战事。
    • 10.
      于役释义:行役。 谓因兵役、劳役或公务奔走在外。
    • 11.
      五任释义:以五种技能服劳役的刑徒。 洛阳 汉 墓《刑徒墓砖铭》:“五任 汝南 南顿 鬼新 黄柏 元初 六年闰月二日死。”《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十一年》:“大率二岁刑已上岁至五千人;徒居作者具五任。”胡三省 注:“任,谓其人巧力所任也。五任,谓任攻木者则役之攻木,任攻金者则役之攻金,任攻皮者则役之攻皮,任设色者则役之设色,任摶埴者则役之摶埴。”
    • 12.
      人役释义:⒈仆役;奴婢。⒉差役,差人。⒊服劳役的人。
    • 13.
      从役释义:⒈服劳役。《后汉书·刘平传》:“政有恩惠,百姓怀感,人或增貲就赋,或减年从役。”⒉谓赴任官事。唐 杜甫《奉送二十三舅录事之摄郴州》诗:“郴州 颇凉冷,橘井尚凄清。从役何蛮貊,居官志在行。”役,一本作“事”。⒊指奴仆。唐 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知古》:“保母请 知古 脱服以休,既解麻衣,而皂袍见。保母誚曰:‘岂有逢掖之士,而服从役之衣耶?’”
    • 14.
      份地释义:封建社会里,农民从封建主那里领到的耕地。土地所有权属于封建主,农民使用份地时必须在封建主土地上做无偿劳役或缴纳实物或货币地租,担负各种赋税和徭役。
    • 15.
      伕子释义:〈方〉被强逼服劳役的人。
    • 16.
      作工徒释义:指服劳役的工匠。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穀水》:“永建 六年九月,詔书脩太学,刻石记年用作工徒十一万二千人。”
    • 17.
      作徒释义:⒈被判徒刑而罚作劳役的人。 《汉书·成帝纪》:“壬午,行幸初陵,赦作徒。”颜师古 注:“徒人之在陵作役者。”《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明三年》:“赦作徒、繫囚。”⒉泛指服劳役的人。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轿释名》:“禹 行九州山川险阻八年之久,必不当与作徒同步行。”
    • 18.
      做夫释义:服劳役。
    • 19.
      傜使释义:劳役与差役。
    • 20.
      傜戍释义:谓服劳役与戍守边疆。《资治通鉴·唐则天后万岁通天元年》:“吐蕃 百姓疲於傜戍,早愿和亲。”

劳役(lao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劳役是什么意思 劳役读音 怎么读 劳役,拼音是láo yì,劳役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劳役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