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邪气 邪气的意思
xié

邪气

简体邪气
繁体邪氣
拼音xié qì
注音ㄒㄧㄝˊ ㄑ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ié yé yá yú xú,(1) 不正当,不正派。【例句】:邪恶(è)。邪念。邪说。(2) 中医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组词】:寒邪。风邪。(3) 迷信的人指鬼神给予的灾祸。【例句】:中(zhòng)邪。(4) 妖异怪诞。【组词】:邪魔。邪术。(5) 同“斜”。(1) 同“耶”,疑问词。

qì,(1)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组词】:气体。(2) 呼吸。【组词】: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组词】:气候。气温。气象。(4) 鼻子闻到的味。【组词】:气味。臭气。(5) 人的精神状态。【组词】: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 怒,或使人发怒。【例句】: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 )。忍气吞声。(7) 欺压。【组词】:受气。(8)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组词】:气功。气血。气虚。(9) 中医指某种症象。【组词】:痰气。湿气。(10) 景象。【组词】: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基本含义

邪恶的气息或气质。

邪气的意思

邪气 [xié qì]

1. 邪灵。

魔力仪式的目的是消除痛苦的邪气、精神的不安和坏运气。

[demon; evil emanations; perverse trend;]

邪气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邪炁”。

⒉ 中医指伤人致病的因素。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精神不能止邪气邪气畜积而不得泄,是以阳缓而阴急,故暴蹷而死。”
《素问·欬论》:“皮毛先受邪气。”
《云笈七籤》卷三六:“诸风瘑疾尠不在卧中得之,卧则百节不动,故受邪炁。”

⒊ 妖气。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画皮》:“道士曰:‘君身邪气縈绕,何言无?’”
《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是个龙,胸前也有一块骨头,状如石卵,叫作‘龙亶’,含在口里,专能避一切邪气。”

⒋ 不正当的风气或行为。

《淮南子·诠言训》:“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
唐 吕温 《张荆州画赞》:“君子小人,摩肩于朝,直声遂寝,邪气始胜,中兴之业衰矣。”
茅盾 《一个女性》:“人们即使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无邪气,却也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阴险鬼祟。”


国语词典

邪气 [xié qì]

⒈ 邪恶不正之气。

《庄子·刻意》:「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
《文选·枚乘·七发》:「邪气袭逆,中若结轖。」

浩气 正气


邪气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正气释义:⒈光明正大的作风或纯正良好的风气:发扬正气,打击歪风。⒉刚正的气节。⒊中医指人的元气。
    • 2.
      浩气释义:正气。指正大刚直的精神:浩气凛然。

邪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正压百邪释义:俗谚。谓正气能压倒各种邪气。
    • 2.
      不蛊释义:古谓不受邪气侵害。
    • 3.
      乖沴释义:⒈不和之气,邪气。⒉怪异;反常。
    • 4.
      五实释义:邪气闭阻于五脏,表现在外的实热症状的总称,即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
    • 5.
      合襟水释义:汉族风水学术语。 指穴心小明堂周围结印界,它将风水运行的气脉束缚在一起形成屏障,可以屏蔽厄运和邪气。
    • 6.
      合邪释义:一个病因病理学名词。是指内外邪气相合为病。
    • 7.
      嚣张释义:(恶势力、邪气)上涨;放肆:嚣张一时。气焰嚣张。
    • 8.
      女人血分释义:病名。《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三“妇人血分篇”:“血分者,经水流通之际,寒湿伤其冲任为之中止,气壅不行,播在皮肤,邪气相搏,经血分而为水,发为胕肿,故曰血分。”简名血分。
    • 9.
      实邪释义:盛满的邪气。
    • 10.
      害气释义:⒈邪气;有害之气。《汉书·食货志上》:“予甚悼之,害气将究矣。”《后汉书·马援传》:“惟 援 得事朝廷二十二年,北出寒漠,南度江海,触冒害气,僵死军事。”《新唐书·狄仁杰传》:“政不行,则害气作;害气作,则虫螟生,水旱起矣。”《云笈七籤》卷十九:“三合之岁,阴阳隔并,感天动地,害气流行。”⒉方言。生气。韩起祥《刘巧团圆》:“赵老汉 害气的说:‘不论长短,抢回来再说。’”
    • 11.
      打醋炭释义:旧时把炭烧红放醋钵中,以蒸气熏屋子驱逐邪气。
    • 12.
      斗争释义:⒈矛盾的双方互相冲突,一方力求战胜另一方:阶级斗争。 思想斗争。跟歪风邪气作坚决的斗争。⒉群众用说理、揭发、控诉等方式打击敌对分子或坏人:开斗争会。⒊努力奋斗: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斗争。
    • 13.
      斜气释义:⒈犹邪气,不正之气。 ⒉方言。了不得。
    • 14.
      歪风释义:不正派的作风;不好的风气:歪风邪气。刹住铺张浪费的歪风。
    • 15.
      毋庸讳言释义: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毋庸指不用。毋庸讳言,现实生活还存在着歪风邪气。周恩来《关于亚非会议的报告》:“亚非各国在社会制度方面的差异是毋庸讳言的。
    • 16.
      气邪释义:即邪气。
    • 17.
      污邪释义:⒈污秽邪恶。 ⒉谓着了邪气,神志失常。⒊地势低下的田。
    • 18.
      温邪释义:系各种温热病致病邪气的通称。
    • 19.
      煞气释义:⒈〈动〉同“杀气”。 发泄心里不愉快的情绪;出气。⒉〈动〉器物因有小孔而慢慢漏气。⒊凶恶的神色。⒋迷信的人指邪气。
    • 20.
      痿瘻释义:痿痹和颈肿。 《灵枢经·邪气藏府病形》:“﹝肺脉﹞缓甚为多汗,微缓为痿瘻偏风,头以下汗出不可止。”

邪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正压百邪释义:俗谚。谓正气能压倒各种邪气。
    • 2.
      不蛊释义:古谓不受邪气侵害。
    • 3.
      乖沴释义:⒈不和之气,邪气。⒉怪异;反常。
    • 4.
      五实释义:邪气闭阻于五脏,表现在外的实热症状的总称,即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
    • 5.
      合襟水释义:汉族风水学术语。 指穴心小明堂周围结印界,它将风水运行的气脉束缚在一起形成屏障,可以屏蔽厄运和邪气。
    • 6.
      合邪释义:一个病因病理学名词。是指内外邪气相合为病。
    • 7.
      嚣张释义:(恶势力、邪气)上涨;放肆:嚣张一时。气焰嚣张。
    • 8.
      女人血分释义:病名。《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三“妇人血分篇”:“血分者,经水流通之际,寒湿伤其冲任为之中止,气壅不行,播在皮肤,邪气相搏,经血分而为水,发为胕肿,故曰血分。”简名血分。
    • 9.
      实邪释义:盛满的邪气。
    • 10.
      害气释义:⒈邪气;有害之气。《汉书·食货志上》:“予甚悼之,害气将究矣。”《后汉书·马援传》:“惟 援 得事朝廷二十二年,北出寒漠,南度江海,触冒害气,僵死军事。”《新唐书·狄仁杰传》:“政不行,则害气作;害气作,则虫螟生,水旱起矣。”《云笈七籤》卷十九:“三合之岁,阴阳隔并,感天动地,害气流行。”⒉方言。生气。韩起祥《刘巧团圆》:“赵老汉 害气的说:‘不论长短,抢回来再说。’”
    • 11.
      打醋炭释义:旧时把炭烧红放醋钵中,以蒸气熏屋子驱逐邪气。
    • 12.
      斗争释义:⒈矛盾的双方互相冲突,一方力求战胜另一方:阶级斗争。 思想斗争。跟歪风邪气作坚决的斗争。⒉群众用说理、揭发、控诉等方式打击敌对分子或坏人:开斗争会。⒊努力奋斗: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斗争。
    • 13.
      斜气释义:⒈犹邪气,不正之气。 ⒉方言。了不得。
    • 14.
      歪风释义:不正派的作风;不好的风气:歪风邪气。刹住铺张浪费的歪风。
    • 15.
      毋庸讳言释义: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毋庸指不用。毋庸讳言,现实生活还存在着歪风邪气。周恩来《关于亚非会议的报告》:“亚非各国在社会制度方面的差异是毋庸讳言的。
    • 16.
      气邪释义:即邪气。
    • 17.
      污邪释义:⒈污秽邪恶。 ⒉谓着了邪气,神志失常。⒊地势低下的田。
    • 18.
      温邪释义:系各种温热病致病邪气的通称。
    • 19.
      煞气释义:⒈〈动〉同“杀气”。 发泄心里不愉快的情绪;出气。⒉〈动〉器物因有小孔而慢慢漏气。⒊凶恶的神色。⒋迷信的人指邪气。
    • 20.
      痿瘻释义:痿痹和颈肿。 《灵枢经·邪气藏府病形》:“﹝肺脉﹞缓甚为多汗,微缓为痿瘻偏风,头以下汗出不可止。”

邪气造句

1.对于歪风邪气,我们不能熟视无睹,作壁上观。

2.我们班上许多同学顶住歪风邪气,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受到学校表扬。

3.一定要纠正走后门的歪风邪气

4.我们班上许多同学顶住了歪风邪气,受到学校表扬。

5.我们一定要同歪风邪气作斗争。

6.我们学校去年被市里评为“文明单位”后,歪风邪气在校园里根本就没有立足之地。

7.他以一身正气压住了歪风邪气

邪气(xieq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邪气是什么意思 邪气读音 怎么读 邪气,拼音是xié qì,邪气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邪气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