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剩 [kuān shèng]
1. 见“宽剩钱”。
宽剩 引证解释
⒈ 多而有剩余。见“宽剩钱”。
引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缘物料宽賸,适足以资盗窃。”
宽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宽剩释义:⒈多而有剩余。 ⒉见“宽剩钱”。
- 2.
宽剩钱释义:宋 代行免役法时于所收免役钱、助役钱外增收的钱。又称免役宽剩钱。
- 3.
封桩释义:宋 代的一种财政制度。凡岁终用度之余,皆封存不用,以备急需,故称。宋太祖 建隆 三年始行于中央,后各地皆有封桩,乃至按月而桩,称月桩钱,与初意大异。《宋史纪事本末·太祖建隆以来诸政》:“三年八月,置封桩库。帝平 荆、湖、西蜀,收其金帛,别为内库储之,号封桩。凡岁终用度之餘皆入之,以为军旅饥饉之备。”宋 叶适《财总论二》:“於 熙寧、元丰 以后,随处之封桩,役钱之宽剩,青苗之倍息,比 治平 以前数倍。”《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年》:“以军用不足,创取 江、浙、湖南 诸路大军月桩钱,以上供、经制、系省封桩等
- 4.
平估释义:⒈公平的价格。《宋史·食货志下三》:“天圣 八年,上书者言:‘县官禁盐,得利微而害博,两池积盐为阜,其上生木合抱,数莫可较,宜听通商,平估以售,可以宽民力。’”⒉抑价。宋 秦观《论议上》:“於是变而为免役之法,虽曰岁使中外之民悉输僦直以免其身,然而平估至於室庐,检括及於车马,裒多以为宽剩,厚积以为封桩,则其弊又有甚於差役者矣。”
- 5.
科出释义:谓超额科征。 《宋史·食货志上五》:“﹝ 熙寧 ﹞十年,知 彭州 吕陶 奏:‘朝廷欲宽力役,立法召募,初无过敛民财之意,有司奉行过当,增添科出,谓之宽剩。’”
- 6.
科纳释义:犹科输。《宋史·食货志上五》:“﹝ 熙寧 ﹞十年,知 彭州 吕陶 奏……自 熙寧 六年施行役法,至今四年,臣本州四县,已有宽剩钱四万八千七百餘贯,今岁又须科纳一万餘贯。”
- 7.
逐旋释义:逐渐;渐渐。宋 苏轼《议给田募役状》:“宽剩役钱本非经赋常入,亦非国用所待而后足者,今付有司逐旋支费。”《元典章·圣政二·减私租》:“借过贷粮,丰年逐旋归还,田主无以巧计多取租数,违者治罪。”明 陶宗仪《辍耕录·写像诀》:“放笔如在笔底,然后以淡墨霸定,逐旋积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