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国课 国课的意思
guó

国课

简体国课
繁体國課
拼音guó kè
注音ㄍㄨㄛˊ ㄎㄜ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uó,(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组词】:国家。国土。国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国格。国魂。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2) 特指中国的。【组词】:国产。国货。国粹。国乐(yuè ㄩㄝˋ)。国药。(3) 姓。

kè,(1) 教学上的一个阶段。【组词】:上课。课时。课间。旷课。授课。课余活动。(2) 教学的科目。【组词】:课程。课表。基础课。专业课。课本。课文。(3) 教书讲学或攻读学习。【组词】:课徒。课读。(4) 古代的一种赋税。【组词】:国课。完粮交课。(5) 使交纳赋税。【组词】:课税。课役。(6) 机关、企业等行政上的单位(现亦称“科”)。【组词】:会计课。(7) 迷信占卜的一种。【组词】:起课。

基本含义

指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也指一国的基本功课。

国课的意思

国课 [guó kè]

1. 犹国赋。

国课 引证解释

⒈ 犹国赋。

明 张纲孙 《苦旱行》:“高田低田薄有收,比里稍可完国课。不然官吏猛如虎,终朝鞭扑畴能那!”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钱粮者,朝廷之国课,非县官之私蓄。”
清 马建忠 《适可斋记言》卷一:“此铁道经理之规模也。其所以裕国课,便民生,有不待言者。”


国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侵用释义:非法占用公物或他人之物。《太平广记》卷二七引《神仙传拾遗·唐若山》:“况帑藏钱帛,颇有侵用,诚为君忧之。”《儒林外史》第九回:“商人 杨执中,累年在店不守本分,嫖赌穿吃,侵用成本七百餘两,有误国课。”
    • 2.
      国课释义:国课就是国家税收。
    • 3.
      巡茶释义:巡察茶政。古代茶税为重要的国课,明 曾专设巡茶御史负责监察茶叶的销售。《明史·食货志四》:“成化 三年命御史巡茶 陕西。”明 张瀚《松窗梦语·宦游纪》:“余尝辖 关中,有巡茶侍御欲骫法庇吏,余坚持不从。”
    • 4.
      追征释义:⒈追徵:亦作“追征”。 催迫征收。唐 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有者皆已输纳,无者徒被追徵。”清 蒲松龄《钱粮比较说》:“如以四季比较,倘虑其追征之缓,或至有误国课,合无便定为每年十次比较。”⒉加征;补征。《明史·葛守礼传》:“自 嘉靖 三十六年以后完欠、起解、追徵之数及贫民不能输纳,备録簿中。”明 王世贞《中官考九》:“真定、山西 等处所输柴炭,运官揽头,积有逋负;工部以为此因加耗过多,所徵运不及,请以明加及暗加之半,竝準正数,其餘覆实追徵。”⒊催迫征召。唐 谷神子《博异志·敬元颖》:“天命追徵
    • 5.
      鹾贾释义:盐商。唐 薛莹《龙女传·郑德璘传》:“德璘 抵 江夏,将返 长沙,驻舟于 黄鹤楼 下,傍有鹺贾 韦生 者,乘巨舟,亦抵于 湘潭。”清 昭槤《啸亭续录·稗事数则》:“后廿餘年,花晓亭 侍御 杰 之劾鹺贾 查有圻 侵冒国课,人復以此语归之。”

国课(guok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国课是什么意思 国课读音 怎么读 国课,拼音是guó kè,国课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国课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