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制 [guī zhì]
1. 参见:规制,规制。
规制 引证解释
⒈ 规格制式。
引《新唐书·韦述传》:“及 萧嵩 引 述 撰定, 述 始摹 周 六官领其属,事归于职,规制遂定。”
宋 范仲淹 《再进前所陈十事》:“请密定规制,相时而行。”
伧父 《民国行政机关之改革》:“当民军起义时,各省设军政府为战时组织,其规制殊不一律。”
⒉ 指建筑物的规模形制。
引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五:“中山府 有 夕阳楼,煇 出疆日,骑马自楼下过,在城之隅,规制甚小。”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灵谷寺 乃 太祖 改葬 宝誌 之所,规制甚丽,中殿无梁,云犹是 六朝 所建也。”
《明史·西域传四·天方》:“城东北有土屋,为拜天之所,规制精巧,柱石皆青石,雕为花文。”
⒊ 指器具的规模形制。
引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三:“夫南簇蚕少,规制狭小,殆若戏技,故获利亦薄。”
1. 指建筑物的规模形制。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杨府水渠》:“杨和王 居殿巖日,建第 清湖 洪福桥,规製甚广。”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旁有浮屠,号 孝亲院,石刻 魏公 所建。院规製宏敞,柱皆文石,佛象如新。”
⒋ 指器具的式样。
引宋 何薳 《春渚纪闻·墨磨人》:“其墨匣亦作半笏样,规製古朴,是百餘年物。”
金 岳行甫 《谢人惠二小漆冠》诗:“规製新翻出 杜郎,最宜闺子夜烧香。”
规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日必葺释义:谓虽暂时居住亦必修补墙、屋。《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叔孙 ( 叔孙婼 )所舘者,虽一日,必葺其墙屋,去之如始至。” 明 丘濬 《大学衍义补·备规制·宫阙之居》:“ 宋太祖 开宝 二年,詔曰:‘一日必葺,昔贤之能事。’”
- 2.
三时释义:⒈指春、夏、秋三季农作之时。《左传·桓公六年》:“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杜预 注:“三时,春、夏、秋。”唐 元稹《茅舍》诗:“我欲他郡长,三时务耕稼。”《新唐书·刘蕡传》:“愿陛下废百事之用,以广三时之务,则播植不愆矣。”⒉夏至后半个月。北周 庾信《奉和夏日应令》诗:“五月炎蒸气,三时刻漏长。”明 周之玙《农圃六书·占候·五月占》:“夏至后半月为三时,头时三日,中时五日,三时七日。”⒊早、午、晚。唐 高适《燕歌行》:“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明 刘若愚《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
- 3.
三甲释义:⒈术数家用语。三甲为寿相之征。《三国志·魏志·管辂传》:“背无三甲,腹无三壬,此皆不寿之验。”宋 王安石《追伤河中使君修撰陆公》诗之三:“主张寿禄无三甲,收拾文章有六丁。”参见“三壬”。⒉自 宋 太平兴国 八年始,进士殿试后分一甲、二甲、三甲三等,合称三甲。见《宋史·选举志一》。也指殿试的第三等。《续通典·选举三》:“明 代取士规制与 元 略同……廷试亦曰殿试,分一、二、三甲为次。一甲止三人,曰状元,授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俱赐进士及第;二甲、三甲若干人,赐进士、同进士出身。”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
- 4.
乾清宫释义:宫殿名。在 北京 故宫内。建于 明 永乐 十八年。清 康熙 前,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雍正 以后,皇帝移居 养心殿,但仍在此处理政务。明 刘若愚《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乾清门 外,左右金狮二,入门丹陛至 乾清宫 大殿,其扁曰‘敬天法祖’四字。”
- 5.
仁德堂释义:明 皇宫堂名。 明 刘若愚《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 隆道阁 ﹞之下曰 仁德堂。即旧 精一堂,亦 隆庆 四年所更。”
- 6.
便宜从事释义:谓可斟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
- 7.
便宜施行释义:指可斟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同“便宜从事”。
- 8.
取讨释义:索取;讨。 元 乔吉《扬州梦》第三折:“﹝此女﹞先与 豫章 太守 张尚之 为侍儿,后来 牛太守 往 豫章 经过,取讨为义女。”明 刘若愚《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自 隆宗门 外朝东者,曰司礼监经厂直房,日用纸札书箱皆贮於此,候御前取讨。”《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殷氏 承当了供养公婆,初时也还像样,渐渐半年三个月,要茶不茶,要饭不饭。两人受淡不过,有时只得开口,勉强取讨得些。”
- 9.
同节释义:同样的节度、规制。
- 10.
坚壮释义:坚固高大。宋 苏辙《论黄河软堰札子一首》:“若使所塞坚壮不可动摇,则涨水咽怒必为上流之患。”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汴梁杂事》:“汴 之外城,周 世宗 时开筑,神宗 又展拓,其高际天,坚壮雄伟。”《辽史·耶律铎轸传》:“十七年,城西边,命 鐸軫 相地及造战舰,因成楼船百三十艘,上置兵,下立马,规制坚壮。”
- 11.
定密释义:就是把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每一具体秘密事项,按照国家划定的“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等级,依照法定程序确定下来,并通过相应的法规制度予以保护,从而达到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目的。
- 12.
宝凤释义:指凤凰形的装饰品。南朝 陈 徐陵《<玉台新咏>序》:“南都石黛,最发双蛾;北地燕脂,偏开两靨。亦有岭上仙童,分丸 魏帝,腰中宝凤,授历 轩辕。”唐 王翰《古蛾眉怨》诗:“忽闻天子忆蛾眉,宝凤衔花揲两螭。”《旧唐书·礼仪志五》:“证圣 元年,佛堂灾,延烧明堂。则天 寻令依旧规制重造明堂,凡高二百九十四尺,东西南北广三百尺。上施宝凤,俄以火珠代之。”
- 13.
左祖右社释义:记述了一套营建国都的规制,目前考古已知将左祖右社纳入都城规划设计的最早实例出现在东汉洛阳城的城南礼制建筑群。
- 14.
幽室释义:⒈幽暗或没有光亮的屋子。 《礼记·仲尼燕居》:“譬如终夜有求於幽室之中,非烛何见?”《东观汉记·张湛传》:“以篤行纯淑,乡里归德,虽居幽室闇处,必自整顿,三辅以为仪表。”明 刘若愚《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德用(侯德用)欲杀打更浄军 梁暹、赵进忠 二命,闭之幽室,刻期必死。”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鸦头》:“妾幽室之中,暗无天日,鞭创裂肤,飢火煎心,易一晨昏,如歷年岁。”⒉墓穴。晋 陶潜《挽歌》:“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復朝。”宋 秦观《李状元墓志铭》:“初君襄事期迫,不暇纳幽室之铭。”清 姚鼐《副都统朱公墓
- 15.
广寒殿释义:⒈即广寒宫。宋 陆游《八月十四日夜三叉市对月》诗:“一言欲报 广寒殿,茅簷华屋均相见。”元 袁桷《李宫人琵琶行》:“广寒殿 冷芙蕖秋,簇金鵰袍香不留。”⒉宫殿名。明 刘若愚《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又再南巍然若山者,曰 广寒殿,即俗所云 萧后 梳妆楼也。万历 七年倾頽。”
- 16.
式度释义:规制,法式。
- 17.
悬安释义:悬挂。 明 刘若愚《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至 乾清宫 大殿,其扁曰‘敬天法祖’四字,崇禎 元年八月初四日悬安。”明 刘若愚《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宫之东披簷,曰‘清暇居’,北迴廊曰‘游艺斋’,崇禎 五年十月廿三日悬安者也。”
- 18.
林皋释义:⒈语出《庄子·知北游》:“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后因以“林皋”指山林皋壤或树林水岸。 宋 黄庭坚《送刘士彦赴福建转运判官》诗:“官间得胜日,杖屨之林皋。”明 刘若愚《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每於河冰冻后,近京贫民,於皇城内外,凡有冰处拉拖牀以餬口。遇雪满林皋,坐拖牀者艳素杂遝,交拉如织。”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在西湖寄都中同年》云:‘星河云海望迢迢,八度花朝与雪朝……岂是升沉关气类,轻舟相继返林皋。’”⒉指树林高阜,犹山林。明 陆采《明珠记·买药》:“留连不忍出林皋,叹仙俗难遭。”
- 19.
枚卜释义:⒈一一占卜。古代以占卜法选官,因以指选用官员。《书·大禹谟》:“枚卜功臣,惟吉之从。”孔 传:“枚谓歷卜之而从其吉。”明 代专指选大臣为大学士,入内阁主事。《明史·杨涟传》:“国家最重无如枚卜。忠贤 一手握定……岂真欲门生宰相乎?”清 钱谦益《<内客小识>序》:“厥后规制小变,枚卜阁员,多用部衔推举。”⒉泛指占卜吉凶。隋炀帝《遗陈尚书江总檄》:“守以时月,则鱼烂土崩;接以锋刃,则乌惊鹿走:理在必然,不假枚卜。”唐 李邕《郑州大云寺碑》:“大云寺 者,郑国 慈缘 之所建也。观其肇允枚卜,爰适底居。”⒊指不
- 20.
水关释义:⒈水上关口。 唐 杜甫《峡口》诗之一:“开闢当天险,防隅一水关。”仇兆鳌 注引 王洙 曰:“峡口有关,断以铁锁。”唐 沉亚之《五月六日发石头城步望前船示舍弟兼寄侯郎》诗:“水关开夜锁,雾櫂起晨凉。”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褚生》:“过水关,则老柳之下,横一画橈。”⒉特指旧时穿城壁以通城内外水的闸门。明 刘侗 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水关》:“土人曰水关,是水所从入城之关也。”《清会典事例·工部·京师城垣规制》:“﹝ 北京城 ﹞ 正阳门 东西、崇文门 东、宣武门 西、朝阳门 南、东直门 南、德胜门 西,各设水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