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言使 言使的意思
yánshǐ

言使

简体言使
繁体
拼音yán shǐ
注音ㄧㄢˊ ㄕ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án,(1) 讲,说。【组词】: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2) 说的话。【组词】: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3) 汉语的字。【组词】: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4) 语助词,无义。【组词】:言归于好。“言告师氏,言告言归”。(5) 姓。

使

shǐ,(1) 用。【组词】:使用。使劲。使役。使力。使钱。(2) 派,差谴。【组词】:使唤。使命。使女。(3) 让,令,叫。【组词】:迫使。(4) 假若。【组词】:假使。即使。(5) 奉命办事的人。【组词】:使者。大使。公使。使馆。

基本含义

言语能够引起行动或产生影响。

言使的意思

言使 [yán shǐ]

1. 信使,使者。

言使 引证解释

⒈ 信使,使者。

《北史·崔季舒传》:“言使往还,须禀节度。”


言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介马释义:⒈给战马披甲。《左传·成公二年》:“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杜预 注:“介,甲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因令诸族置烽火,有急则举燧,介马以待。”明 包捷《过通济门》诗:“金城介马弃东游,軹道亭连故国秋。”⒉谓驰骋。钱基博《无锡光复志·军政篇》:“万有一不幸復蹉跌,北军益得席其战胜之威,长驱而东,介马 吴 越,祸诚不可言。”⒊披甲的战马。南朝 梁 沉约《饮马长城窟》诗:“介马渡龙堆,涂縈马屡廻。”宋 苏洵《送石昌言使北引》:“闻介马数万骑驰过。”清 方文《赠杨总戎》诗:“介马东驰
    • 2.
      双文制释义:一种语言使用两个文字系统。
    • 3.
      发顔释义:犹言使脸色发红。三国 魏 嵇康《养生论》:“劲刷理鬢,醇醴发颜,仅乃得之;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髮衝冠。”
    • 4.
      发颜释义:犹言使脸色发红。
    • 5.
      句群释义:也叫语段。由前后衔接、表达中心语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子组成,介于句子和段落之间的语言使用单位。如:“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 这是一个由三个句子构成的句群。
    • 6.
      打狠儿释义:方言。犹言使劲耍赖。
    • 7.
      撒奸释义:⒈亦作“撒奸”。犹言使乖、耍滑头。⒉见“撒姦”。
    • 8.
      无足道释义:不值得说;不值一提。 《穀梁传·隐公二年》:“吾 伯姬 归于 纪,故志之也。其不言使,何也?逆之道微,无足道焉尔。”明 李贽《复邓石阳书》:“弟异端者流,本无足道者也。”
    • 9.
      混淆视听释义:用假象或谎言使人们视听混乱,分辨不清是非。
    • 10.
      请骸骨释义: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言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语本《史记·项羽本纪》:“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汉书·陈平传》:“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大王所赐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明 郎瑛《七修类稿·事物四·肃愍忠诚爱才》:“吾友 沉知府 南金 尝曰:‘吾伯在京时,每劝公安逸。公曰:“尝疏请骸骨,奈不放何!只是一腔血报朝廷耳!”’”
    • 11.
      踢枪弄棒释义:犹言使枪弄棒。
    • 12.
      转喻释义:转喻历来被看作一种修辞格。随着认知语义学的崛起,人们对转喻的“修辞说”提出质疑,认为该类语言使用涉及(话语意思)推理中的常规运算,与日常话语理解并无本质不同。

言使(yan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言使是什么意思 言使读音 怎么读 言使,拼音是yán shǐ,言使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言使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