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除授 除授的意思
chúshòu

除授

简体除授
繁体
拼音chú shòu
注音ㄔㄨˊ ㄕㄡ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ú,(1) 去掉。【组词】:除害。除名。除根。铲除。废除。排除。除暴安良。(2) 改变,变换。【例句】:岁除(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除夕。(3) 不计算在内。【组词】:除非。除外。(4) 算术中用一个数去分另一个数,是“乘”的反运算。【组词】:除法。(5) 台阶。【组词】:阶除。庭除。(6) 任命官职。【例句】:除拜(授官)。除授。除书(授官的诏令)。

shòu,(1) 给,与。【组词】:授予。授权。授命。授奖。授旗。授衔。授意。(2) 教,传给。【组词】:授业。

基本含义

除去旧的任命,授予新的职务。指撤销原有的职位,授予新的职务。

除授的意思

除授 [chú shòu]

1. 拜官授职。

除授 引证解释

⒈ 拜官授职。

唐 白居易 《论孙璹张奉国状》:“况今圣政日明,朝纲日举,每命一官一职,人皆侧耳听之。则除授之间,深宜重慎。”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德宗 躬亲庶政,中外除授皆自揽。”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先君因赴试,流落京师,以后得第,除授 钱塘 县尹。”


国语词典

除授 [chú shòu]

⒈ 任命官职。

《三国演义·第二回》:「隽表奏孙坚、刘备等功。坚有人情,除别郡司马上任去了;惟玄德听候日久,不得除授。」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其时有个粤西横州刺史张翰方得除授,患病身故,告身还在铨曹。」


除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劝农使释义:官名。 汉 承 秦 制,置大农丞十三人,各领一州,以劝农桑力田者,此劝农官之始。后 唐 宋 均置劝农使。宋 高承《事物纪原·抚字长民·劝农》:“汉 承 秦,置大农丞十三人,人部一州,以劝农桑力田者,此劝农官之始也。唐 中 睿 之世,州郡牧守皆以劝农名其官。《宋朝会要》曰:至道 二年七月,直史馆 陈靖 言天下多旷土流民,请置使招集,八月以 靖 为劝农使……至 景德 三年二月詔诸路转运、开封 知府、诸知州少卿监以上并兼劝农使,其餘知州军通判并兼判农事,令自今除授依此。”宋 范成大《离堆行》:“我昔官称劝晨使,
    • 2.
      夹袋中人物释义:宋 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丞相许国吕文穆公》:“公夹袋中有册子,每四方替罢謁见,必问其有何人才,客去随即疏之,悉分门类。或有一人而数人称之者,必贤也。朝廷求贤,取之囊中。故公为相,文武百官各称职者,以此。”《宋史·施师点传》:“师点 惓惓搜访人才,手书置夹袋中,谓 蜀 去朝廷远,人才难以自见,蜀 士之贤者,使各疏其所知,差次其才行、文学,每有除授,必列陈之。”后成为收揽人才以备选用的典实。
    • 3.
      实授释义:以额定之官职,正式除授实缺。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当某年得知县,某年署大县,某年实授。”《清会典事例·吏部·除授》:“十一年奏准:现任实授之员,捐升离任,续经註销,仍归原职补用者,悉令其以原缺坐补。”
    • 4.
      宣封释义:指除授官爵的制书。封建时代除拜王公将相时,先将制书密封,再在规定的仪式上拆封宣读,故云。参阅 宋 程大昌《演繁露》卷四。
    • 5.
      宣锁释义:宋 制,凡拟草除授宰执及重要事项的制诏,由天子当晚宣召当直翰林学士官面谕,归院后,令内侍锁学士院,禁人出入。天明前呈送皇帝,俟当日晨交中书授舍人宣读后,方可开院。合称“宣锁”。见《宋史·职官志二》。宋 周必大《玉堂杂纪》卷下:“隆兴 初,上用 真宗 故事,轮讲筵,学士院官直宿禁林……间遇除授宣锁,讲筵官已入直,率闻名苍皇而出,有不及伺候,从吏借马於内诸司者。”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史嵩之致仕》:“丙申之春,御笔:‘史嵩之 退安晚节已踰十年,可特授观文殿大学士,依旧金紫光禄大夫求国公致仕,仍尽与宰执恩数
    • 6.
      循行释义:⒈巡视;巡行。循,通“巡”。《墨子·号令》:“大将信人行守,长夜五循行,短夜三循行。”晋 袁宏《后汉纪·顺帝纪》:“既而,从轻骑循行田亩,劝民耕农。”⒉指巡视人员。清 袁枚《随园随笔·碑补史所不及》:“河南 尹下有循行一百三十人,莲勺 左卿有秩,池阳 左卿有秩云云,皆史所无。”⒊品行美好。亦指好的德行。汉 王符《潜夫论·贤难》:“然则循行论议之士,得不遇于嫉妒之名,免于刑戮之咎者,盖其幸者也。”《汉书·陈汤传》:“汤 待迁,父死不犇丧,司隶奏 汤 无循行。”⒋遵行,照办。《元典章·吏部四·除授送赴各路
    • 7.
      恩除释义:指朝廷除授官职。
    • 8.
      所除释义:除授。
    • 9.
      承权释义:谓权宜除授官员。《元典章·刑部八·取受》:“三年一次,朝廷差官迁调,若有急缺去处,从行省选注,谓之承权勾当。”
    • 10.
      拜职释义:除授官职。
    • 11.
      正任释义:五代 时授官任职为正任,宋 时仅食俸禄而无实职。 《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兴二年》:“元祐 初,减定除授正任已下,奉禄递损,物数不多,有亏朝廷优异之礼。”清 钱大昕《廿二史考异·五代史·袁象先传》:“‘復献五万緡,求为真刺史。’宋 时防御团练使、刺史,皆有遥授正任之分,盖始於此。但 宋 时所谓正任者,亦仅食其俸,非真履其任也。”
    • 12.
      淹日释义:⒈满日;经日。 《新唐书·房琯传》:“圆 以金畀 李辅国,不淹日被宠,遂怨 琯。”《新唐书·奸臣传下·蒋玄暉》:“﹝ 蒋玄暉 ﹞还 洛 不淹日,全忠 矫詔收付有司车裂之。”⒉拖延时日。宋 程大昌《演繁露续集·差除行词》:“用此观之,则凡有除授即命词,词下即给告,不淹日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康定元年》:“知諫院 富弼 力奏:‘平 引兵赴援,行不淹日,以姦臣不救,故败,竟駡贼不食而死,宜恤其家。’”
    • 13.
      清定释义:⒈清平安定;使安定。《后汉书·张奂传》:“奂 遣司马 尹端、董卓 并击,大破之,斩其酋豪,首虏万餘人,三州清定。”《三国志·魏志·任城威王彰传》:“彰 前受命北伐,清定朔土,厥功茂焉。”《北齐书·李浑传》:“未明,达城下,贼徒惊散,生擒 社客,斩首送 洛。海隅清定。”⒉指对官吏进行清理考核,决定进退升降。《晋书·石季龙载记上》:“魏 始建九品之制,三年一清定之。”郭沫若《中国史稿》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这些人任官时,政府按照他们的品第,分别除授;已经入仕的人,也要三年清定一次。”
    • 14.
      特除释义:⒈不按常规的免除。《南齐书·武帝纪》:“逋负督赃,建元 四年三月以前,皆特除。”⒉亦称“特除拜”。指不按常规的授官。宋 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将帅才略·侍其渊》:“熙寧 中,致仕,介甫 知其为人,特除一子官,给全俸。”《宋史·选举志四》:“旧制,州县官南曹判成,流内銓注拟,其职事官中书除授……其特除拜者听朝旨。”
    • 15.
      美除释义:谓除授美官。
    • 16.
      觉罗学释义:清 初为皇族子孙设立的学校名。除授 满 汉 文字、经史文艺外,兼习骑射。
    • 17.
      超补释义:越级除授。
    • 18.
      迁除释义:谓官职之升迁除授。
    • 19.
      锁院释义:亦作“鏁院”。亦作“鎻院”。指 宋 代翰林院处理如起草诏书等重大事机时,锁闭院门,断绝往来,以防泄密。《宋史·职官志二》:“凡拜宰相及事重者,晚漏上,天子御内东门小殿,宣召面諭,给笔札书所得旨。禀奏归院,内侍锁院门,禁止出入。夜漏尽,具词进入;迟明,白麻出,閤门使引授中书,中书授舍人宣读。其餘除授并御札,但用寳封,遣内侍送学士院锁门而已。至於赦书、德音,则中书遣吏持送本院,内侍锁院如除授焉。”宋 庞元英《文昌杂录》卷六:“自正月九日鏁院,方定二十八日奏号。”宋 吴自牧《梦粱录·士人赴殿试唱名》:“诸路举人
    • 20.
      除授释义:拜官授职。唐 白居易 《论孙璹张奉国状》:“况今圣政日明,朝纲日举,每命一官一职,人皆侧耳听之。则除授之间,深宜重慎。”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 德宗 躬亲庶政,中外除授皆自揽。”《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先君因赴试,流落京师,以后得第,除授 钱塘 县尹。”

除授(chusho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除授是什么意思 除授读音 怎么读 除授,拼音是chú shòu,除授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除授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