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赋 [jiǔ fù]
1. 周代的九类赋税。
九赋 引证解释
⒈ 周 代的九类赋税。
引《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赋歛财贿:一曰邦中之赋,二曰四郊之赋,三曰邦甸之赋,四曰家削之赋,五曰邦县之赋,六曰邦都之赋,七曰关市之赋,八曰山泽之赋,九曰币餘之赋。”
郑玄 注:“邦中在城郭者,四郊去国百里,邦甸二百里,家削三百里,邦县四百里,邦都五百里,此平民也。关市、山泽谓占会百物,币餘谓占卖国中之斥币,皆未作当增赋者。”
按,前六种赋税皆以地区远近为区别,征土地产物;关市之赋征商旅税;山泽之税征矿、渔、林业税;币馀之赋指不属以上各类的其他赋税。后以“九赋”泛指各类赋税。 南朝 宋 鲍照 《喜雨奉勅作》诗:“关市欣九赋,仓廩开万箱。”
《南齐书·武帝纪》:“军国器用,动资四表,不因厥产,咸用九赋。”
唐 柳宗元 《柳常侍行状》:“示优裕之德以周惠,利缓九赋。”
九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九功释义:⒈古谓六府三事为九功。《左传·文公七年》:“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穀,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梁书·武帝纪上》:“文洽九功,武苞七德。”唐太宗《执契静三边》诗:“戢武耀七德,昇文辉九功。”⒉指九种职业的赋税。《周礼·天官·大府》:“大府掌九贡,九赋,九功之贰,以受其货贿之入。”郑玄 注:“九功,谓九职也。”贾公彦 疏:“谓九职之功,大宰以九职任之,成孰敛其税,则是九功也。”⒊欲成功业者慎不可犯的九件事。《逸周书·成开》:“勉兹九功,敬人畏天……九功:一、宾好在笥;二
- 2.
九赋释义:周 代的九类赋税。《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赋歛财贿:一曰邦中之赋,二曰四郊之赋,三曰邦甸之赋,四曰家削之赋,五曰邦县之赋,六曰邦都之赋,七曰关市之赋,八曰山泽之赋,九曰币餘之赋。”郑玄 注:“邦中在城郭者,四郊去国百里,邦甸二百里,家削三百里,邦县四百里,邦都五百里,此平民也。关市、山泽谓占会百物,币餘谓占卖国中之斥币,皆未作当增赋者。”按,前六种赋税皆以地区远近为区别,征土地产物;关市之赋征商旅税;山泽之税征矿、渔、林业税;币馀之赋指不属以上各类的其他赋税。后以“九赋”泛指各类赋税。南朝 宋 鲍照《
- 3.
日要释义:谓每天的统计。北周 庾信《周陇右总管长史赠太子少保豆卢公神道碑》:“其年,授司会。八法斯掌,九赋是均,事总岁成,功参日要。”
- 4.
财贿释义:⒈财货;财物。 《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赋敛财贿。”郑玄 注:“财,泉穀也。”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一:“御史中丞 马德驤 劾奏 普 强占市人第宅,聚敛财贿。”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三》:“未尝如 狄 之入 卫,财贿牲畜荡然一空焉。”⒉指俸禄。唐 韩愈《进学解》:“商财贿之有无,计班资之崇卑。”
- 5.
邦赋释义:《周礼·天官·职内》:“掌邦之赋入。 ”贾公彦 疏:“掌邦之赋入者,谓九职、九贡、九赋之税入皆掌之,独云赋入者,赋是揔名。”后因以“邦赋”指国家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