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介行李释义:一个使者。《左传·襄公八年》:“知武子 使行人 子员 对之曰:‘君有 楚 命,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杜预 注:“一介,独使也。行李,行人也。”清 侯方域《止贾三兄过禹州书》:“执事之同年故人其在千里之内百里之外者,固不止一观察也,执事概乎其不自行也,亦不闻一介行李祝釐其间,而独於观察有加,是涉於重观察而轻故人之嫌也。”
- 2.
一则释义:⒈犹言一方面。多用于并列叙述两件事时。《论语·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汉 王充《论衡·量知》:“一则不能见是非,一则畏罚不敢直言。”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四章:“保持较大一部分兵力于适当的机动地区,不要绝对地分散,一则便于应付可能的事变,一则使分散执行的任务有一个重心。”⒉与“二则”、“三则”等连用,列举原因或理由。《朱子语类》卷十六:“《大学》诚意,看来有三样:一则内全无好善恶恶之实,而专事掩覆於外者,此不诚之尤也。”《西游记》第一回:“﹝神仙﹞教我遇烦恼时,即
- 3.
上宅释义:上等住宅。 《韩非子·内储说上》:“於是乃倚一车辕於北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南门之外者,赐之上田上宅。’”
- 4.
专阃释义:专主京城以外的权事。语本《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轂曰:‘閫以内者,寡人制之;閫以外者,将军制之。’”裴駰 集解引 韦昭 曰:“此郭门之閫也。门中橛曰閫。”后称将帅在外统军为“专閫”。
- 5.
优狐释义:指专演老年男子的优人。明 陈宏绪《寒夜录》卷上:“譬如戏场中戈鋋,若在出色优狐手中,定要另生一番光彩。”原注:“元 人谓装外者为狐。”
- 6.
偏闰释义:封建时代指偏据一方,不属正统的王朝。宋 洪迈《容斋续笔·姑舅为婚》:“惟 西魏 文帝 时,禁中外及从母兄弟姊妹为婚,周武帝 又詔不得娶母同姓以为妻妾,宣帝 詔母族絶服外者听婚,皆偏闰之制。”宋 岳珂《桯史·阜城王气》:“居一年,犹云气故在,特稍晦,将为偏闰之象,而不克有终。”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六朝、五季,偏闰劻勷;魏、辽、金、元,夷狄僭窃。”
- 7.
内辞释义:⒈谓为本国君侯讳饰之辞。《公羊传·桓公十八年》:“夫人外者何?内辞也。”何休 注:“内为公讳辞。”《穀梁传·桓公十年》:“秋,公会 卫侯 于 桃丘,弗遇。弗遇者,志不相得也。弗,内辞也。”范宁 注:“倡会者 卫,鲁 至 桃丘 而 卫 不来,故书‘弗遇’以杀耻。”⒉泛指隐微不显之辞。《穀梁传·隐公三年》:“其日有食之何也?吐者外壤,食者内壤。闕然不见其壤,有食之者也。有内辞也,或外辞也。”钟文烝 补注:“‘有’之疑为内辞其辞最微……‘或’之疑为外辞,其辞较著。”⒊对内的言词。《礼记·曲礼下》“内事曰孝王某
- 8.
司阃释义:⒈指地方军事长官。 语出《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閫以内者,寡人制之;閫以外者,将军制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武孝廉》:“石赴都夤缘,选得本省司閫。”⒉谓担任地方军事长官。
- 9.
命祀释义:谓遵天子之命所进行的祭祀。《左传·僖公三十一年》:“相 之不享於此久矣,非 卫 之罪也,不可以閒 成王 周公 之命祀,请改祀命。”杨伯峻 注:“閒借为干,犯也,违也……盖诸侯之国所当祀者,由 周 王室命之;卫 国之所当祀者,为 成王 周公 所命,今祀 相,在命祀之外者,故云犯 成王 周公 之命祀也。”《左传·哀公六年》:“三代命祀,祭不越望。”《国语·鲁语上》:“大惧乏 周公 太公 之命祀,职贡业事之不共而获戾。”韦昭 注:“贾(贾逵)唐(唐固)二君云:‘周公 为太宰,太公 为太师,皆掌命诸侯之国所当祀也
- 10.
堂室释义:⒈厅堂和内室。《论语·先进》:“由 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皇侃 疏:“窗、户之外曰堂,窗、户之内曰室。”《礼记·仲尼燕居》:“室而无奥阼,则乱於堂室也。”《后汉书·桥玄传》:“操 以幼年,逮升堂室,特以顽质,见纳君子。”清 顾炎武《郡县论六》:“譬之有窖金焉,发於五达之衢,则市人聚而争之,发於堂室之内,则唯主人有之,门外者不得而争之。”⒉指母与妻。《文选·陆机<赴洛>诗之一》:“感物恋堂室,离思一何深。”刘良 注:“堂谓母,室谓妻。”
- 11.
外嬖释义:指宫禁外的宠臣(包括男宠)。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驪姬 嬖,欲立其子,赂外嬖 梁五,与 东关嬖五。”杜预 注:“姓 梁 名 五。在闺闥之外者。东关嬖五,别在关塞者,亦名 五。皆大夫,为 献公 所嬖幸,视听外事。”章炳麟《讨满洲檄》:“幕僚外嬖,交伍於道,官邪之成,为古今所未有。”参见“内嬖”。
- 12.
威服释义:⒈以威力慑服。《史记·秦始皇本纪》:“先帝巡行郡县,以示彊,威服海内。”《后汉书·西域传序》:“由此察之,戎狄 可以威服,难以化狎。”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二》:“大田三年,积粟百万,威服外国。”王闿运《拟李鸿章陈苗事折子》:“其在外者,如今 俄 夷诸邦有立国之本,可以德绥,可以威服者也。”⒉畏服。《后汉书·皇甫规传》:“﹝ 规 ﹞在事数岁,北边威服。”
- 13.
感感释义:感激。宋 苏轼《与林天和长官书》之三:“小儿往循已数日矣,贱累闰月初可到此,新居旦夕毕工,承问及,感感不已。”元 柯丹丘《荆钗记·团圆》:“外者多蒙赐柴炭,感感在心。正要到府拜谢,不想年兄相招,所以不果。”
- 14.
殊遇释义:特别的知遇。多指帝王的恩宠、信任。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侍卫之臣不懈於内,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於陛下也。”宋 苏轼《谢失察妖贼表》:“臣早蒙殊遇,擢领大邦。”明 吴承恩《元寿颂》:“承恩 蒙公殊遇,垂二十年。”京剧《渡阴平》第九场:“臣父子蒙先帝厚恩,陛下殊遇,虽肝脑涂地不能补报。”
- 15.
牀栏释义:亦作“床栏”。 床两端(或兼后侧)的栏杆。清 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床帐》:“亦有反此旧制,而使帐出牀外者,善则善矣,其如夏月驱蚊匿于牀栏曲折之处,有若负嵎。”鲁迅《集外集拾遗·<引玉集>后记》:“夫妇在灯下作工,床栏上扶着一个小孩子。”郭沫若《高渐离》第四幕:“时时以杖代筑,练习打击,或击床栏,或击坐椅。”
- 16.
生质释义:犹禀赋。语本 汉 董仲舒《对贤良策一》:“命者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质也,情者人之欲也。”《论语·公冶长》“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 丘 者焉”宋 朱熹 集注:“忠信如圣人,生质之美者也。”清 唐甄《潜书·法王》:“三代 以后多过人之才,皆其生质,不由学问。”严复《救亡决论》:“若夫爱士之仁,报国之勇,虽非自弃流品之外者之所能,然尚可望由於生质之美而得之。”
- 17.
胆智释义:胆识与智谋。 汉 扬雄《解嘲》:“夫 萧 规 曹 随,留侯 画策,陈平 出奇,功若 泰山,响若坻隤,虽其人之胆智哉,亦会其时之可为也。”金 王若虚《文辨》:“视他人拘拘窘束,一步武不敢外者,胆智甚薄也。”清 张岱《陶庵梦忆·报恩塔》:“报恩塔 成於 永乐 初年,非 成祖 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刘揆一《黄兴传记》:“﹝ 黄公 ﹞体貌魁伟,沉默寡言,富于胆智。”
- 18.
行台释义:⒈台省在外者称行台。 ⒉旧时地方大吏的官署与居住之所。⒊客寓,旅馆。⒋临时设立的戏台。
- 19.
訾産释义:资产,财产。訾,通“貲”。《隶释·汉金广延母徐氏纪产碑》宋 洪适 释:“雍直 似是 季本 庶孽不肖子,分以訾产,居之于外者。”
- 20.
讬始释义:缘起;开端。《公羊传·隐公二年》:“始灭,昉乎此乎?前此矣。前此则曷为始乎此?託始焉尔。曷为託始焉耳?《春秋》之始也。”何休 注:“《春秋》託王者始起所当诛也。”元 黄溍《平江西虹桥记》:“则夫可以修废举坠,而出於有司常事之外者,其屡书不一书,尚託始於兹桥也。”蔡元培《图画》:“中国 之图画术託始於 虞夏,备於 唐,而极盛於 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