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利 [běn lì]
1. 本金和利息。
例还清本利。
英[principal and interest;]
本利 引证解释
⒈ 根本利益。
引《管子·轻重甲》:“桓公 忧北郭民之贫,召 管子 而问曰:‘北郭者尽屨缕之甿也,以唐园为本利,为此有道乎?’”
《荀子·富国》:“人之生不能无羣,羣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矣。故无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
⒉ 本钱和利息。
引《敦煌资料·西夏天庆十年典麦契残卷十五件》之四:“加四利,共本利大麦四斗二升。”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一折:“自从 李府尹 借了我十个银子,今经一年光景,不见回来,算本利该二十个银子还我。”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将了有用的银子,置这样无用的东西,虽然买得贱,这偌多几时脱得手去,讨得本利到手?”
《儒林外史》第五二回:“毛二鬍子 自认不是,情愿把这一笔帐本利清还,只求 凤四老爹 不要动手。”
国语词典
本利 [běn lì]
⒈ 本金和利息。
引《儒林外史·第五二回》:「毛二胡子自认不是,情愿把这一笔帐本利清还,只求凤四老爹不要动手。」
本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个代表释义:指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和要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2.
下架释义:谓典当期满。典当的衣物,都放在架上备赎,期满则从架上取下,故云下架。元 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别人家便当的一周年,下架容赎解。这员外呵!他巴到那五个月还钱本利该。”
- 3.
利上生利释义:⒈谓本利到期不付,利息又转为本金,再生利息。⒉今亦常作“利上滚利”。
- 4.
利随本清释义:一种在货币借贷关系中本利偿还方式的特别约定。 即借款人在借款到期日一次性还清借款本钱和利息。
- 5.
印子钱释义:旧中国高利贷的一种。 放债人以高利放款,本利一起计算,限借债人分次归还,每次归还都在折子上盖一印记。是放债人对借债人的一种残酷剥削形式。
- 6.
合子钱释义:一本一利。即本利相等。
- 7.
复利计息释义:投资的角度来看,以复利计算的投资报酬效果是相当惊人的,许多人都知道复利计算的公式:本利和=本金×(1+利率)^期数。而对于复利的观念,若以一般所说的“利滚利”来说明最容易明白。
- 8.
对抗性矛盾释义:指在根本 性质、根本利益上互相敌对,斗争形式一般表现为剧烈的外部冲突的矛盾。与“非对抗性矛盾”相对。
- 9.
年金现值释义:在已知等额收付款金额未来本利、利率(这里我们默认为年利率)和计息期数n时,考虑货币时间价值,计算出的这些收付款到现在的等价票面金额。
- 10.
敌我矛盾释义:由敌对阶级之 间的根本利益冲突而产生的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相对。
- 11.
漠视释义:冷淡地对待;不注意:不能漠视群众的根本利益。
- 12.
爷死钱释义:一种本利相等高利贷。父一死即须归还。
- 13.
社会利益释义:也称“公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相对。社会整体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需要。如社会进行生产和再生产的条件,人们公共生活的福利事业,发展精神文明的条件等。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利益是人民群众的利益。
- 14.
经济效益释义:经济活动中的效果和利益。体现于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即劳动耗费或资金占用与劳动成果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资金利润率、成本利润率、工资利润率等指标来反映。
- 15.
羊羔利释义:元 代盛行的一种高利贷。 羊产羔时本利对收,故名。
- 16.
草皮价释义:草皮价用来形容价格很低,除去成本利润微薄,是微利的代名词。
- 17.
跟斗翻释义:指旧社会本利成倍滚上去的一种高利贷。
- 18.
还帐释义:亦作“还账”。 归还所欠的债或偿付所欠的贷款。清 蒲松龄《禳妒咒·闺戏》:“六年的瓜子没还账,至少也该个本利平,你可説説谁理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四回:“上海 县断了个七成还帐,大家都具了结领了,他也具结领了。”《负曝闲谈》第十八回:“黄子文 道:‘我是代朋友还帐,不是我自己还帐。’”丁玲《母亲》二:“爷爷们既不能替我还账,又不能替我抚孤,也就管不到我许多。”
- 19.
长随带驮子释义:旧时外官因贫不能赴任,向人借贷,并携之随赴任所,任以长随之事,丰厚其佣金以清偿本利,谓之“长随带驮子”。 徐珂《清稗类钞·奴婢·长随带驮子》:“外官以贫而不能赴任者,輙觅长随,向之假贷,藉以製冠裳,备舟车,一切费用皆取给焉。从之赴任所,派为司閽,任重事,数年而清偿子母,佣值必加丰,谓之带驮子,盖取马骡负重之意…… 同 光 间,乃有以幕友而为带驮子之事者,帐房是也。”
- 20.
阶级矛盾释义:指因社会经济地位不同而产生的阶级之间的矛盾。主要指剥削阶级和劳动阶级(如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因根本利害冲突而产生的矛盾。这类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表现为激烈的阶级斗争。在特殊条件下,也可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如我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劳动阶级(如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阶级差别,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