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仲山 仲山的意思
zhòngshān

仲山

简体仲山
繁体
拼音zhòng shān
注音ㄓㄨㄥˋ ㄕㄢ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òng,(1) 兄弟排行次序二。【组词】:仲兄。仲弟。(2) 在当中的。【例句】: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仲夏、仲秋、仲冬依此类推)。仲裁(居间调停、裁判)。(3) 姓。

shān,(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组词】: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2) 形状像山的。【例句】: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3) 形容大声。【组词】:山响。山呼万岁。(4) 姓。

基本含义

指在位置、排行上居中的人。

仲山的意思

仲山 [zhòng shān]

1. 指仲山甫。周宣王时著名的大臣。见《诗·大雅·烝民》。

3. 山名。在陕西省泾阳县西北。传说汉高祖兄刘仲葬其地。唐唐彦谦有《仲山》诗。

仲山 引证解释

⒈ 指 仲山甫。周宣王 时著名的大臣。见《诗·大雅·烝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吕望 铭功於 昆吾,仲山 鏤绩於庸器,计功之义也。”
唐 张九龄 《祭张燕公文》:“故能羽翼 圣后,丹青元化,陈 皋陶 之謨谋,尽 仲山 之夙夜。”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上:“丁晋公 之南迁也,行过 潭州,自作《斋僧疏》云:‘补 仲山 之袞,虽曲尽於巧心;和 傅説 之羹,实难调於众口。’”

⒉ 山名。在 陕西省 泾阳县 西北。传说 汉高祖 兄 刘仲 葬其地。 唐 唐彦谦 有《仲山》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二·西安府上·泾阳县》:“中山 …… 汉 元鼎 初,获寳鼎於 汾阴,荐之 甘泉,鼎至 中山,氤氲有黄气盖焉,俗譌为 仲山,云 汉高祖 兄 仲 居此。”


仲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茹柔释义:语本《诗·大雅·烝民》:“维 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谓不欺弱小。
    • 2.
      仲山释义:⒈指仲山甫。⒉山名。在陕西省泾阳县西北。传说汉高祖兄刘仲葬其地。
    • 3.
      仲桥释义:桥名。在 陕西省 醴泉县 东北。《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和四年》:“赵 南阳王 胤 帅众数万自 上邽 趋 长安 ……诸郡 戎 夏 皆起兵应之,胤 军于 仲桥。”胡三省 注:“郑国渠 逕 仲山,渠上有桥,谓之 仲桥,在 九嵕山 之东。”
    • 4.
      华衮释义:⒈古代王公贵族的多采的礼服。常用以表示极高的荣宠。⒉《诗·大雅·烝民》:“衮职有闕,维仲山甫补之。”孔颖达疏:“举衮以表君也。”后以“华衮”指君王。
    • 5.
      吕望释义:即 周 初人 吕尚。尚 年老。隐于渔钓,文王 出猎,遇于 渭 滨,与语大悦,曰:“吾 太公 望子久矣。”故号之曰 太公望。后世亦称 吕望。《楚辞·离骚》:“吕望 之鼓刀兮,遭 周文 而得举。”三国 魏 曹植《七启》:“此 寗子 商歌之秋,而 吕望 所以投纶而逝也。”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铭箴》:“吕望 铭功於 昆吾,仲山 鏤绩於庸器。”参阅《史记·齐太公世家》。
    • 6.
      将明释义:谓人臣奉行王命,明辨国事。语出《诗·大雅·烝民》:“肃肃王命,仲山父 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父 明之。”《汉书·刑法志》:“有司无 仲山父 将明之材。”颜师古 注:“言王有誥命,则 仲山父 行之;邦国有不善之事,则 仲山父 明之。”宋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臣不敢輒废将明之义,而苟逃讳忌之诛。”
    • 7.
      山甫释义:即 仲山甫。
    • 8.
      泾水释义:渭河 的支流,在 陕西省 中部。 也称 泾河。《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五十五里,曰 涇谷之山,涇水 出焉,东南流注于 渭。”汉 应劭《风俗通·山泽·渠》:“涇水 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稷黍。”唐 杜甫《北征》诗:“邠 郊入地底,涇水 中荡潏。”《资治通鉴·秦始皇帝元年》:“韩 欲疲 秦 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 郑国 为间於 秦,凿 涇水 自 仲山 为渠,并北山,东注 洛。”清 俞正燮《癸巳存稿·诗泾见谓浊申笺义》:“七月啟 涇 口,引 涇水 灌地,则春、秋、冬皆清。”
    • 9.
      爱莫能助释义:《诗经·大雅·烝民》:“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 指有心帮助,但因力量不够或条件所限而做不到。
    • 10.
      申甫释义:⒈周 代名臣 申伯 和 仲山甫 的并称。《诗·大雅·崧高》:“维 申 及 甫,维 周 之翰。”⒉借指贤能的辅佐之臣。《梁书·元帝纪》:“大国有蕃,申 甫 惟翰。”唐 元稹《赠乌重胤父承玭等诰》:“载诞 颇 牧,降生 申 甫。”清 曾国藩《李忠武公神道碑铭》:“文宗 震悼,手詔曰:‘惜我良将,不克令终,尚冀其忠灵不昧,他年生 申 甫 以佐予也。’”
    • 11.
      补衮释义:⒈补救规谏帝王的过失。语本《诗·大雅·烝民》:“衮职有闕,维仲山甫补之。”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愿仁君及孤,虚心回意,以应《诗》人补衮之叹,而慎《周易》牵復之义。”宋司马光《谢门下侍郎表》:“逮事仁皇,备员諫省,容逆鳞之愚直,无补衮之嘉谋。”明无名氏《四贤记·义功》:“一点丹衷期补衮,半生孝道成虚局。”⒉唐代对补阙的别称。
    • 12.
      衮阙释义:指帝王职事的缺失。 语出《诗·大雅·烝民》:“衮职有闕,维 仲山甫 补之。”汉 蔡邕《胡公碑》:“弘纲既整,衮闕以补。”晋 张华《尚书令箴》:“补我衮闕,阐我王猷。”《三国志·魏志·程昱传》:“纵令校事有益於国,以礼义言之,尚伤大臣之心,况姦回暴露,而復不罢,是衮闕不补,迷而不返也。”一说为衮衣的缺损,比喻帝王的过失。参阅 清 俞樾《群经平议·毛诗四》“衮职有闕”。
    • 13.
      认爲释义:对人或事物确定某种看法,做出某种判断。金 王若虚《五经辨惑一》:“‘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诗》所以美 仲山甫 也……然世之学者,皆认为远害自全之意。”毛泽东《实践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茅盾《子夜》八:“冯云卿 苦笑着,认为这是一句普通的应酬。”
    • 14.
      谷口释义:⒈山谷的出入口。 《六韬·分险》:“衢道谷口,以武衝絶之。”唐 王维《归辋川作》诗:“谷口疎鐘动,渔樵稍欲稀。”清 黄景仁《偕邵元直游吾谷》诗:“此间看山復看枫,谷口敞与平原同。”⒉古地名。又名 瓠口。在今 陕西 礼泉 东北。西汉 于此置 谷口县,东汉 废。因位于 九嵕山 东、仲山 西,当 泾水 出山之处,故谓之 谷口。古时相传为 黄帝 升仙的地方。也称 寒门。《汉书·郊祀志上》:“其后 黄帝 接万灵 明庭。明庭 者,甘泉 也。所谓 寒门 者,谷口 也。”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黄帝 升仙之处也。”又注
    • 15.
      鲰鱻释义:小杂鱼。 明 刘基《题仲山和尚群鱼图》诗:“鯫鱻不作霄汉梦,潜心泳暖何悠哉。”

仲山(zhongsh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仲山是什么意思 仲山读音 怎么读 仲山,拼音是zhòng shān,仲山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仲山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