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善 [zhōng shàn]
1. 忠诚善良。
忠善 引证解释
⒈ 忠诚善良。
引《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后汉书·张酺传》:“臣伏见 夏阳侯 瓌,每存忠善,前与臣言,常有尽节之心。”
三国 蜀 诸葛亮 《出师表》:“若有作姦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忠善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作奸犯科释义: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指干违法乱纪的事。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作奸:做坏事。科:科条,法令。
- 2.
失得释义:⒈失和得。指事之当否、成败、利弊、优劣等。《易·繫辞下》:“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韩康伯 注:“得其会则吉,乖其理则凶。”孔颖达 疏:“失则报之以凶,得则报之以吉。”《后汉书·陈蕃传》:“陛下宜採求失得,择从忠善。”宋 曾巩《永安县君李氏墓志铭》:“性有能否,行有失得。一当於理,士有不克。”《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遐叔 见了这般险路,叹道:‘万里投人,尚未知失得如何,却先受了许多惊恐!’”⒉特指弊病、失误。《后汉书·王符传》:“﹝ 王符 ﹞志意藴愤,乃隐居著书三十餘篇,以讥当时失得。”《资
- 3.
忠善释义:忠诚善良。《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后汉书·张酺传》:“臣伏见 夏阳侯 瓌,每存忠善,前与臣言,常有尽节之心。”三国 蜀 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姦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4.
损怨释义:止息怨谤。《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新唐书·郑畋传》:“右丞 郑薰 诬 畋 罪,不可任郎官,出之…… 郑縠 者,薰 子也。方 畋 秉政,擢为给事中,至侍郎。其损怨类如此。”清 孙枝蔚《君子行》:“古人贵损怨,今人贵作威。”
- 5.
诳误释义:欺骗迷惑。 汉 焦赣《易林·革之坎》:“华言风语,乱相誑误,终无兇事,安寧如故。”《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渊 遣使南通 孙权”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吴书》:“今 魏 家不採録忠善,褒功臣之后,乃令谗譌得行其志,听 幽州 刺史、东莱 太守誑误之言,猥兴州兵,图害臣郡。”《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二年》:“议者咸称 太平公主 令胡僧 慧范 曲引此曹,誑误陛下。”
- 6.
防川释义:⒈制止洪水的泛滥。《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宋书·袁豹传》:“譬犹修隄以防川,忘渊丘之改易,胶柱於昔弦,忽宫商之乖调。”⒉泛指防止水患。唐 杜甫《临邑舍弟书至苦雨》诗:“舍弟卑栖邑,防川领簿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