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避开 避开的意思
kāi

避开

简体避开
繁体避開
拼音bì kāi
注音ㄅㄧˋ ㄎㄞ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ì,(1) 躲,设法躲开。【组词】:避雨。避暑。避世。避讳。回避。避重就轻。避世绝俗。(2) 防止。【组词】:避免。避孕。避嫌。避雷针。

kāi,(1) 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组词】:开启。开化。开诚布公。(2) 分割。【组词】:对开。三十二开本。(3) 通,使通。【组词】:开导。开窍。(4) 使显露出来。【例句】:开采(挖掘矿物)。开发。(5) 扩大、发展。【组词】:开扩。开拓。(6) 发动或操纵。【组词】:开动。开车。(7) 起始。【组词】:开始。开宗明义。(8) 设置、建立。【组词】:开创。开国。开设。(9) 列举,写出。【组词】:开单子。开发票。(10) 支付。【组词】:开销。开支。(11) 沸腾,滚。【组词】:开水。(12) 举行。【组词】:开运动会。(13) 放在动词后面,表示效果。【组词】:躲开。

基本含义

避开意味着避免接触或回避某人或某事。这个词语常用来描述避免困扰或危险。

避开的意思

避开 [bì kāi]

1. 躲开,不接触。

他有意避开她。

[ avoid; ]

2. 摆脱,不受困扰。

他暂时避开了萦怀在他头脑中的沉重的心事。

[ escape; ]


国语词典

避开 [bì kāi]

⒈ 躲避、离开。

《文明小史·第二八回》:「莫如早早避开为是,合他强不来的。」

参与


避开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参与释义:参加(事务的计划、讨论、处理):参与其事。他曾参与这个规划的制订工作。

避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吃释义:⒈避免(如错误的、不合适的,令人讨厌的或有害的事物)⒉有意避开某事物;放过。⒊不买帐。
    • 2.
      东躲西跑释义:躲:躲藏,避开。形容四处逃散,分头躲藏。形容极为惊慌。
    • 3.
      东躲西逃释义:躲:躲藏,避开。 形容四处逃散,分头躲藏。形容极为惊慌。
    • 4.
      为尊者讳释义:古代避讳的一种,是指古人在取名或者说话时,避开能代表尊者的字或号。
    • 5.
      乐行忧违释义:指所乐的事就去做,所忧的事则避开。
    • 6.
      亸避释义:⒈躲避。宋 陈元靓《事林广记戊集·圆社市语》:“把金银锭打旋起,花星临照我,怎嚲避?”⒉軃避:避开;回避。《五灯会元·临济宗·兴化存奖禅师》:“昨日赴箇村斋,中途遇一阵卒风暴雨,却向古庙里軃避得过。”《新编五代史平话·梁史上》:“国祚之所以长短,盗贼之所以生发,皆有个一定的数在其间,终是軃避不得。”明 吕坤《好人歌》:“恶人打好人,好人只軃避。”
    • 7.
      全福远祸释义:远:避开。旧时做官得意时,为免除官场勾心斗角的祸患而及时引退,以保全既得利益。比喻保全已得的幸福,避开祸患。
    • 8.
      出一头地释义:指当避开此人让其高出众人一头之地。 后以之比喻高人一着。
    • 9.
      出次释义:⒈为悼念死者而避开正寝,出郊外暂住。《左传·文公四年》:“楚 人灭 江,秦伯 为之降服,出次,不举,过数。”杜预 注:“出次,避正寝。”《晋书·元帝纪》:“三月,帝素服出次,举哀三日。”唐 吴兢《贞观政要·仁恻》:“襄州 都督 张公谨 卒,太宗闻而嗟悼,出次发哀。”清 方苞《兄子道希墓志铭》:“余虽在外,遇期、功,道希 必率诸弟出次。”⒉出军驻扎。《宋书·索虏传》:“﹝ 江夏王 义恭 ﹞德望兼崇,风略遐被,即可三府文武,并被以中仪精卒,出次 徐 方,为众军节度。”唐 柳宗元《平淮夷雅·皇武》:“度 拜稽首
    • 10.
      划圆防守释义:击剑中随对手的剑划圈,然后仍回到原来姿势,避开对方的剑。
    • 11.
      创造亚当释义:意大利米开朗琪罗1508-1512年绘制的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创世纪》中的一个场面。画家避开宗教题材的神秘色彩,赋予画面人文主义思想。亚当被画成一个体魄雄健的裸体青年,上帝则被描绘成一个既威严又慈祥的老人。
    • 12.
      呵辟释义:喝令避开。辟,通“避”。
    • 13.
      回避释义:⒈让开,避开。 ⒉为保证案件的公正审理,法律规定与案件有一定利害关系和其他关系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不得参与本案审理的诉讼制度。此规定也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 14.
      孙辞释义:⒈谦逊的言辞。孙,通“逊”。《汉书·韩王信传》:“﹝ 韩增 ﹞为人宽和自守,以温颜孙辞承上接下,无所失意,保身固宠,不能有所建明。”《礼记·儒行》“孙接者,仁之能也”唐 孔颖达 疏:“言孙辞接物是仁儒之技能。”⒉犹遁辞。故意掩饰本意或避开正题的话。孙,通“逊”。《左传·隐公五年》“五年春,公将如 棠 观鱼者。臧 僖伯 諫……公曰:‘吾将略地焉。’”晋 杜预 注:“孙辞以略地。”略,巡行。隐公 本意是观鱼,口头上说略地,所以称为“孙辞”。
    • 15.
      就虚避实释义: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找敌人的弱点进攻。又指谈问题回避要害。
    • 16.
      山野村夫释义:一般是指山民,也常常是避开繁华浮世、在山野悠游生活的隐士的谦称。
    • 17.
      岸标释义:设在岸上指示航行的标志,可以使船舶避开沙滩、暗礁等。
    • 18.
      市合释义:⒈开市。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以东街北曰潘楼酒店,其下每日自五更市合,买卖衣物书画、珍玩犀玉。”元 王恽《玉堂嘉话》卷七:“燕城 阁前晌午市合更忙,猝不能过,即擎虚器云:‘油著!油著!’人即避开。”⒉市制容量单位。一市合等于十分之一市升。通称合。
    • 19.
      循墙释义:⒈谓避开道路中央,靠墙而行。 表示恭谨或畏惧。《左传·昭公七年》:“故其鼎铭云:‘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杜预 注:“言不敢安行也。”晋 陆云《逸民箴》:“咎自专宠,福在循墙,是故保其安者常危,而忘其存者不亡。”明 宋濂《题梁元帝画职贡图》:“其画……亦为 宋 代名笔所作,世之粗工,涂青抹红以欺世者,见之必循墙而避矣。”⒉为沿墙。王闿运《影山草堂铭》:“且庭室可改,忆迹无迁;阶墀已平,循墙犹见。”
    • 20.
      忌避释义:避开禁忌;顾忌回避。

避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吃释义:⒈避免(如错误的、不合适的,令人讨厌的或有害的事物)⒉有意避开某事物;放过。⒊不买帐。
    • 2.
      东躲西跑释义:躲:躲藏,避开。形容四处逃散,分头躲藏。形容极为惊慌。
    • 3.
      东躲西逃释义:躲:躲藏,避开。 形容四处逃散,分头躲藏。形容极为惊慌。
    • 4.
      为尊者讳释义:古代避讳的一种,是指古人在取名或者说话时,避开能代表尊者的字或号。
    • 5.
      乐行忧违释义:指所乐的事就去做,所忧的事则避开。
    • 6.
      亸避释义:⒈躲避。宋 陈元靓《事林广记戊集·圆社市语》:“把金银锭打旋起,花星临照我,怎嚲避?”⒉軃避:避开;回避。《五灯会元·临济宗·兴化存奖禅师》:“昨日赴箇村斋,中途遇一阵卒风暴雨,却向古庙里軃避得过。”《新编五代史平话·梁史上》:“国祚之所以长短,盗贼之所以生发,皆有个一定的数在其间,终是軃避不得。”明 吕坤《好人歌》:“恶人打好人,好人只軃避。”
    • 7.
      全福远祸释义:远:避开。旧时做官得意时,为免除官场勾心斗角的祸患而及时引退,以保全既得利益。比喻保全已得的幸福,避开祸患。
    • 8.
      出一头地释义:指当避开此人让其高出众人一头之地。 后以之比喻高人一着。
    • 9.
      出次释义:⒈为悼念死者而避开正寝,出郊外暂住。《左传·文公四年》:“楚 人灭 江,秦伯 为之降服,出次,不举,过数。”杜预 注:“出次,避正寝。”《晋书·元帝纪》:“三月,帝素服出次,举哀三日。”唐 吴兢《贞观政要·仁恻》:“襄州 都督 张公谨 卒,太宗闻而嗟悼,出次发哀。”清 方苞《兄子道希墓志铭》:“余虽在外,遇期、功,道希 必率诸弟出次。”⒉出军驻扎。《宋书·索虏传》:“﹝ 江夏王 义恭 ﹞德望兼崇,风略遐被,即可三府文武,并被以中仪精卒,出次 徐 方,为众军节度。”唐 柳宗元《平淮夷雅·皇武》:“度 拜稽首
    • 10.
      划圆防守释义:击剑中随对手的剑划圈,然后仍回到原来姿势,避开对方的剑。
    • 11.
      创造亚当释义:意大利米开朗琪罗1508-1512年绘制的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创世纪》中的一个场面。画家避开宗教题材的神秘色彩,赋予画面人文主义思想。亚当被画成一个体魄雄健的裸体青年,上帝则被描绘成一个既威严又慈祥的老人。
    • 12.
      呵辟释义:喝令避开。辟,通“避”。
    • 13.
      回避释义:⒈让开,避开。 ⒉为保证案件的公正审理,法律规定与案件有一定利害关系和其他关系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不得参与本案审理的诉讼制度。此规定也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 14.
      孙辞释义:⒈谦逊的言辞。孙,通“逊”。《汉书·韩王信传》:“﹝ 韩增 ﹞为人宽和自守,以温颜孙辞承上接下,无所失意,保身固宠,不能有所建明。”《礼记·儒行》“孙接者,仁之能也”唐 孔颖达 疏:“言孙辞接物是仁儒之技能。”⒉犹遁辞。故意掩饰本意或避开正题的话。孙,通“逊”。《左传·隐公五年》“五年春,公将如 棠 观鱼者。臧 僖伯 諫……公曰:‘吾将略地焉。’”晋 杜预 注:“孙辞以略地。”略,巡行。隐公 本意是观鱼,口头上说略地,所以称为“孙辞”。
    • 15.
      就虚避实释义: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找敌人的弱点进攻。又指谈问题回避要害。
    • 16.
      山野村夫释义:一般是指山民,也常常是避开繁华浮世、在山野悠游生活的隐士的谦称。
    • 17.
      岸标释义:设在岸上指示航行的标志,可以使船舶避开沙滩、暗礁等。
    • 18.
      市合释义:⒈开市。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以东街北曰潘楼酒店,其下每日自五更市合,买卖衣物书画、珍玩犀玉。”元 王恽《玉堂嘉话》卷七:“燕城 阁前晌午市合更忙,猝不能过,即擎虚器云:‘油著!油著!’人即避开。”⒉市制容量单位。一市合等于十分之一市升。通称合。
    • 19.
      循墙释义:⒈谓避开道路中央,靠墙而行。 表示恭谨或畏惧。《左传·昭公七年》:“故其鼎铭云:‘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杜预 注:“言不敢安行也。”晋 陆云《逸民箴》:“咎自专宠,福在循墙,是故保其安者常危,而忘其存者不亡。”明 宋濂《题梁元帝画职贡图》:“其画……亦为 宋 代名笔所作,世之粗工,涂青抹红以欺世者,见之必循墙而避矣。”⒉为沿墙。王闿运《影山草堂铭》:“且庭室可改,忆迹无迁;阶墀已平,循墙犹见。”
    • 20.
      忌避释义:避开禁忌;顾忌回避。

避开造句

1.为了避免引起纷争,应暂且避开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

2.只有到了迫于生计无法避开的时候,才会不得已而为之。

3.这里人多嘴杂,你还是避开些好。

4.张良就是懂得适时急流勇退,才能避开如韩信鸟尽弓藏的下场。

5.本想要避开对方,没想到狭路相逢,又在此地碰见。

6.玲子看不惯那些人为工资、职称、住房而鸡鹜争食,总是远远地避开他们。

7.他本来还不知如何找台阶下,刚好经理来电话,他也就顺水推舟,藉机避开这尷尬场面。

8.心情不好,就无需说话。反正是他的前妻来接孩子,你可以避开不接触就行了。

9.是一个不错的机会,避开其他人,在只有你俩的旅途中,能更好地彼此了解,拿捏好了也能迅速升温你们的关系。

10.善于用兵作战的人,避开士气旺盛的敌军,而在他疲倦和想要撤军的时候攻击他。

11.在欧元的庇护下,成员国在一定程度上避开了外国资本的反复无常,结果减少了改进的压力。

12.相比较而言,中国谍报人员避开那些有报复性的人,因为他们认为那些人可能会变得反复无常、易暴露。

13.算命的总喜欢说谁会遇到劫难,让你多掏钱避开

14.师父说错了,出家,并不一定就能避开,修行的最高境界,乃在于红尘中,依然能自如。

15.避开视线尽量不去看你,是因为希望能够永远关注你。

16.不喜欢,那么避开它。

17.假如你成功地避开了某些痛苦,那往往说明你痛苦地避开了成功。

18.你拼命的爱着我,而我觉得是沉重的负担,不知不觉就避开了你。

19.要理解一秒钟的价值,就去听听刚才恰好避开事故的人的看法。

20.所有的人都尽量避开那个人的原因是他行为不良,拖拖拉拉,着实不让人喜欢。

避开是什么意思 避开读音 怎么读 避开,拼音是bì kāi,避开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避开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