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麻黄 麻黄的意思
huáng

麻黄

简体麻黄
繁体麻黃
拼音má huáng
注音ㄇㄚˊ ㄏㄨㄤ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á,(1) 草本植物,种类很多,有“大麻”、“苎麻”、“苘麻”、“亚麻”等。茎皮纤维通常亦称“麻”,可制绳索、织布。【组词】:麻布。麻衣。麻袋。麻绳。麻纺。(2) 指“芝麻”。【组词】:麻酱。麻油。(3) 像腿、臂被压后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组词】:脚麻了。(4) 感觉不灵,或丧失感觉,引申为思想不敏锐。【组词】:麻痹。麻醉。麻木不仁。(5) 面部痘瘢,引申指物体表面粗糙。【组词】:麻子。(6) 带细碎斑点的。【组词】:麻雀。麻蝇。(7) 喻纷乱。【组词】:麻乱。麻沸。(8) 姓。

huáng,(1) 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组词】:黄色。黄昏。牛黄。黄澄澄。信口雌黄。(2) 特指中国黄河。【组词】:黄灾。治黄。黄泛区。(3) 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例句】:黄老(黄帝和老子)。炎黄子孙。(4) 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组词】:事情黄了。(5) 姓。

基本含义

指人勇敢果断,敢于冒险。

麻黄的意思

麻黄 [má huáng]

1. 常绿小灌木,茎细长,丛生,叶子对生,鳞片状,带红紫色,雌雄异株,种子圆形,茎为提制麻黄素的原料。北宋末南宋初两浙一带民间对摩尼教首领的称呼。

麻黄 引证解释

⒈ 常绿小灌木,茎细长,丛生,叶子对生,鳞片状,带红紫色,雌雄异株,种子圆形,茎为提制麻黄素的原料。

《神农本草经》卷二:“麻黄,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欬逆上,除寒热,破癥坚积聚,一名沙龙。”

⒉ 北宋 末 南宋 初两 浙 一带民间对摩尼教首领的称呼。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其魁谓之魔王,为之佐者,谓之魔翁、魔母……俗误以魔为麻,谓其魁为麻黄,或云易魔王之称也。”


国语词典

麻黄 [má huáng]

⒈ 植物名。麻黄麻黄属,常绿多年生草本或小灌木。高二、三尺,状似木贼,茎上有节,节上生叶,叶小如鳞片,夏日开花,茎可入药,含有麻黄素等生物碱。


麻黄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黄节士释义:中药麻黄的别名。
    • 2.
      冰毒释义:有机化合物,成分是去氧麻黄素。白色晶体,很像小冰块,对人的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有强烈刺激作用,常用成瘾。因用作毒品,所以叫冰毒。
    • 3.
      提制释义:提炼制造:用麻黄提制麻黄素。
    • 4.
      散湿之剂释义:麻黄加术汤是一则民间单方。
    • 5.
      桂苓汤释义:组成桂心半两,赤茯苓1两,半夏1两,细辛半两,麻黄2两,五味子1两。
    • 6.
      滴剂释义:一滴一滴服用或外用的液体药剂,如浓缩维生素 A、D 滴剂、麻黄素滴鼻剂等。
    • 7.
      狼虎药释义:药性较猛的药。《红楼梦》第五一回:“旧年我病了,却是伤寒,内里饮食停滞,他瞧了,还説我禁不起麻黄、石膏、枳实等狼虎药。”
    • 8.
      生药释义:直接从植物体或动物体采来,经过干燥加工而未精炼的药物。通常所说的生药多指植物性的,如甘草、麻黄等。
    • 9.
      盏落汤释义:名称:盏落汤 别名:盏落汤 组成:麻黄7钱半,人参5钱,陈皮7钱,甘草8钱,御米壳(去隔瓤顶蒂,蜜炒黄)3钱。
    • 10.
      碾转释义:碾转是临夏农家人“尝新”的青物之一,将青稞在夏至前后吸浆将满,但又未完全黄熟时,也就是在青稞麻黄时,将其穗头齐腰摘下,扎成整齐的束把,用火在锅内焖熟,乘热搓去壳,俗称青稞麻麦。青稞麻麦费嫩味美,极耐咀嚼,是小孩和年轻人最爱吃的青物之一。
    • 11.
      通膈汤释义:中药名,组成材料有桑根白皮,麻黄,甘草等。
    • 12.
      麦奴丸释义:小麦、麻黄、大黄、黄芩等组成的药方。
    • 13.
      麻黄释义:多年生草本植物。老枝木质化,呈小灌木状,多分支,茎节明显,叶退化成片状。全草入药,可提取麻黄素,有发汗、止喘等作用。
    • 14.
      麻黄素释义:药名。有机化合物,是从麻黄中提出来的一种生物碱,白色结晶。有兴奋神经中枢、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血压上升、胃肠蠕动减弱等作用。临床上用来治疗哮喘、鼻黏膜炎、荨麻疹等。

麻黄(mahu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麻黄是什么意思 麻黄读音 怎么读 麻黄,拼音是má huáng,麻黄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麻黄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