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ài,(1) 与“内”、“里”相对。【组词】:外边。外因。里应(yìng )外合。外行(háng )。(2)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组词】:外国。外路(同“外地”)。外族。外省。外星人。(3) 指“外国”。【组词】:外域。外宾。外商。(4)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组词】:外公。外婆。外甥。(5) 称岳父母。【组词】:外父。外姑(岳母)。(6) 称丈夫。【例句】:外子(亦指非婚生之子)。(7) 关系疏远的。【组词】:外人。(8)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例句】:外号(绰号)。外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外传(zhuàn )。(9) 传统戏剧角色名。【组词】:外旦。外末。外净。
xué,(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组词】:学生。学徒。学习。学业。学友。学者。学阀。学制。学历。学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例句】:学校(简称“学”或“校”)。学院。学府。中学。大学。上学。(3) 掌握的知识。【例句】:学问(简称“学”)。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学位。学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学。治学。学识。博学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组词】:学说。哲学。数学。小学(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1).指太学以外的学校。《宋史·哲宗纪一》:“詔 大寧郡王 以下出就外学。”《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元年》:“甲戌,詔天下兴学贡士,建外学於国南。”
(2). 东汉 儒生以“六经”为外学。《资治通鉴·汉顺帝永和二年》:“ 扶风 田弱 荐同郡 法真 博通内、外学,隐居不仕,宜加衮职。” 胡三省 注:“ 东都 诸儒以‘七纬’为内学,‘六经’为外学。”
(3).佛教指佛经以外的典籍为外学。 唐 鲍溶 《送僧东游》诗:“风流 东晋 后,外学入僧家。独唱 郢中 雪,还游天际霞。” 宋 王禹偁 《左街僧录通惠大师文集序》:“释子谓佛书为内典,调儒书为外学。”《四库全书简明目录·集部四·<柳塘外集>四卷》:“ 宋 释 道璨 撰。以别有语録,故名外集。 释 氏以佛典为内学,以儒书为外学也。”参见“ 内学 ”。
1. 指太学以外的学校。
2. 东汉儒生以“六经”为外学。
4. 佛教指佛经以外的典籍为外学。
⒈ 指太学以外的学校。
引《宋史·哲宗纪一》:“詔 大寧郡王 以下出就外学。”
《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元年》:“甲戌,詔天下兴学贡士,建外学於国南。”
⒉ 东汉 儒生以“六经”为外学。
引《资治通鉴·汉顺帝永和二年》:“扶风 田弱 荐同郡 法真 博通内、外学,隐居不仕,宜加衮职。”
胡三省 注:“东都 诸儒以‘七纬’为内学,‘六经’为外学。”
⒊ 佛教指佛经以外的典籍为外学。参见“内学”。
引唐 鲍溶 《送僧东游》诗:“风流 东晋 后,外学入僧家。独唱 郢中 雪,还游天际霞。”
宋 王禹偁 《左街僧录通惠大师文集序》:“释子谓佛书为内典,调儒书为外学。”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集部四·<柳塘外集>四卷》:“宋 释 道璨 撰。以别有语録,故名外集。 释 氏以佛典为内学,以儒书为外学也。”
1.方先生在国外学得了制造飞机的本领,但在没有航空工业的旧中国,这种本领不过是屠龙之技罢了。
2.过去在外学成回国的专家学者大都怀宝迷邦,不是悒悒终生,就是学非所用。
3.有志者事竟成!预祝海外学习生活成功,前程似锦。
4.海外学子怀着满腔热忱回到了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