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外学 外学的意思
wàixué

外学

简体外学
繁体外學
拼音wài xué
注音ㄨㄞˋ ㄒㄩㄝ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ài,(1) 与“内”、“里”相对。【组词】:外边。外因。里应(yìng )外合。外行(háng )。(2)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组词】:外国。外路(同“外地”)。外族。外省。外星人。(3) 指“外国”。【组词】:外域。外宾。外商。(4)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组词】:外公。外婆。外甥。(5) 称岳父母。【组词】:外父。外姑(岳母)。(6) 称丈夫。【例句】:外子(亦指非婚生之子)。(7) 关系疏远的。【组词】:外人。(8)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例句】:外号(绰号)。外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外传(zhuàn )。(9) 传统戏剧角色名。【组词】:外旦。外末。外净。

xué,(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组词】:学生。学徒。学习。学业。学友。学者。学阀。学制。学历。学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例句】:学校(简称“学”或“校”)。学院。学府。中学。大学。上学。(3) 掌握的知识。【例句】:学问(简称“学”)。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学位。学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学。治学。学识。博学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组词】:学说。哲学。数学。小学(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基本含义

(1).指太学以外的学校。《宋史·哲宗纪一》:“詔 大寧郡王 以下出就外学。”《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元年》:“甲戌,詔天下兴学贡士,建外学於国南。”
(2). 东汉 儒生以“六经”为外学。《资治通鉴·汉顺帝永和二年》:“ 扶风 田弱 荐同郡 法真 博通内、外学,隐居不仕,宜加衮职。” 胡三省 注:“ 东都 诸儒以‘七纬’为内学,‘六经’为外学。”
(3).佛教指佛经以外的典籍为外学。 唐 鲍溶 《送僧东游》诗:“风流 东晋 后,外学入僧家。独唱 郢中 雪,还游天际霞。” 宋 王禹偁 《左街僧录通惠大师文集序》:“释子谓佛书为内典,调儒书为外学。”《四库全书简明目录·集部四·<柳塘外集>四卷》:“ 宋 释 道璨 撰。以别有语録,故名外集。 释 氏以佛典为内学,以儒书为外学也。”参见“ 内学 ”。

外学的意思

外学 [wài xué]

1. 指太学以外的学校。

2. 东汉儒生以“六经”为外学。

4. 佛教指佛经以外的典籍为外学。

外学 引证解释

⒈ 指太学以外的学校。

《宋史·哲宗纪一》:“詔 大寧郡王 以下出就外学。”
《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元年》:“甲戌,詔天下兴学贡士,建外学於国南。”

⒉ 东汉 儒生以“六经”为外学

《资治通鉴·汉顺帝永和二年》:“扶风 田弱 荐同郡 法真 博通内、外学,隐居不仕,宜加衮职。”
胡三省 注:“东都 诸儒以‘七纬’为内学,‘六经’为外学。”

⒊ 佛教指佛经以外的典籍为外学。参见“内学”。

唐 鲍溶 《送僧东游》诗:“风流 东晋 后,外学入僧家。独唱 郢中 雪,还游天际霞。”
宋 王禹偁 《左街僧录通惠大师文集序》:“释子谓佛书为内典,调儒书为外学。”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集部四·<柳塘外集>四卷》:“宋 释 道璨 撰。以别有语録,故名外集。 释 氏以佛典为内学,以儒书为外学也。”


外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内外学释义:内学和外学。东汉 儒生以七纬为内学,以六经为外学。《资治通鉴·汉顺帝永和二年》:“扶风 田弱 荐同郡 法真 博通内外学,隐居不仕,宜就加袞职。”胡三省 注:“东都 诸儒以七纬为内学,六经为外学。”参见“内学”。
    • 2.
      外学释义:⒈指太学以外的学校。《宋史·哲宗纪一》:“詔 大寧郡王 以下出就外学。”《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元年》:“甲戌,詔天下兴学贡士,建外学於国南。”⒉东汉 儒生以“六经”为外学。《资治通鉴·汉顺帝永和二年》:“扶风 田弱 荐同郡 法真 博通内、外学,隐居不仕,宜加衮职。”胡三省 注:“东都 诸儒以‘七纬’为内学,‘六经’为外学。”⒊佛教指佛经以外的典籍为外学。唐 鲍溶《送僧东游》诗:“风流 东晋 后,外学入僧家。独唱 郢中 雪,还游天际霞。”宋 王禹偁《左街僧录通惠大师文集序》:“释子谓佛书为内典,调儒书为
    • 3.
      补习释义:为了补足某种知识,在业余或课外学习:补习外语。补习学校。
    • 4.
      诗礼释义:⒈《诗经》和《礼经》,封建社会读书人必读的书⒉旧时常用来称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⒊诗礼之家⒋指《诗经》和《三礼》。泛指儒家经典。《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冢。” 唐 王建 《送于丹移家洺州》诗:“《诗》《礼》不外学,兄弟相攻研。” 清 谭嗣同 《延年会叙》:“更若为戏於叶子,丐灵於五木,诗礼之儒俯儕博徒,搢绅之贤乃类争夺。”
    • 5.
      辟雍释义:亦作“辟雝”。辟,通“璧”。本为 西周 天子所设大学,校址圆形,围以水池,前门外有便桥。东汉 以后,历代皆有辟雍,除 北宋 末年为太学之预备学校(亦称“外学”)外,均为行乡饮、大射或祭祀之礼的地方。汉 班固《白虎通·辟雍》:“天子立辟雍何?所以行礼乐宣德化也。辟者,璧也,象璧圆,又以法天,於雍水侧,象教化流行也。”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穀水》:“又逕明堂北,汉光武 中元 元年立,寻其基构,上圆下方,九室重隅十二堂,蔡邕《月令章句》同之,故引水于其下,为辟雝也。”元 方行《送贾彦临训导霍邱》诗:“承恩自合归
    • 6.
      陪读释义:陪伴他人读书,特指留学生在国外学习期间,其配偶前往陪伴。

外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内外学释义:内学和外学。东汉 儒生以七纬为内学,以六经为外学。《资治通鉴·汉顺帝永和二年》:“扶风 田弱 荐同郡 法真 博通内外学,隐居不仕,宜就加袞职。”胡三省 注:“东都 诸儒以七纬为内学,六经为外学。”参见“内学”。
    • 2.
      外学释义:⒈指太学以外的学校。《宋史·哲宗纪一》:“詔 大寧郡王 以下出就外学。”《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元年》:“甲戌,詔天下兴学贡士,建外学於国南。”⒉东汉 儒生以“六经”为外学。《资治通鉴·汉顺帝永和二年》:“扶风 田弱 荐同郡 法真 博通内、外学,隐居不仕,宜加衮职。”胡三省 注:“东都 诸儒以‘七纬’为内学,‘六经’为外学。”⒊佛教指佛经以外的典籍为外学。唐 鲍溶《送僧东游》诗:“风流 东晋 后,外学入僧家。独唱 郢中 雪,还游天际霞。”宋 王禹偁《左街僧录通惠大师文集序》:“释子谓佛书为内典,调儒书为
    • 3.
      补习释义:为了补足某种知识,在业余或课外学习:补习外语。补习学校。
    • 4.
      诗礼释义:⒈《诗经》和《礼经》,封建社会读书人必读的书⒉旧时常用来称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⒊诗礼之家⒋指《诗经》和《三礼》。泛指儒家经典。《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冢。” 唐 王建 《送于丹移家洺州》诗:“《诗》《礼》不外学,兄弟相攻研。” 清 谭嗣同 《延年会叙》:“更若为戏於叶子,丐灵於五木,诗礼之儒俯儕博徒,搢绅之贤乃类争夺。”
    • 5.
      辟雍释义:亦作“辟雝”。辟,通“璧”。本为 西周 天子所设大学,校址圆形,围以水池,前门外有便桥。东汉 以后,历代皆有辟雍,除 北宋 末年为太学之预备学校(亦称“外学”)外,均为行乡饮、大射或祭祀之礼的地方。汉 班固《白虎通·辟雍》:“天子立辟雍何?所以行礼乐宣德化也。辟者,璧也,象璧圆,又以法天,於雍水侧,象教化流行也。”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穀水》:“又逕明堂北,汉光武 中元 元年立,寻其基构,上圆下方,九室重隅十二堂,蔡邕《月令章句》同之,故引水于其下,为辟雝也。”元 方行《送贾彦临训导霍邱》诗:“承恩自合归
    • 6.
      陪读释义:陪伴他人读书,特指留学生在国外学习期间,其配偶前往陪伴。

外学造句

1.方先生在国外学得了制造飞机的本领,但在没有航空工业的旧中国,这种本领不过是屠龙之技罢了。

2.过去在外学成回国的专家学者大都怀宝迷邦,不是悒悒终生,就是学非所用。

3.有志者事竟成!预祝海外学习生活成功,前程似锦。

4.外学子怀着满腔热忱回到了祖国。

外学是什么意思 外学读音 怎么读 外学,拼音是wài xué,外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外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