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枕戈 枕戈的意思
zhěn

枕戈

简体枕戈
繁体
拼音zhěn gē
注音ㄓㄣˇ ㄍㄜ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ěn,(1) 躺着时垫在头下的东西。【组词】:枕头。落(lào )枕。枕席。(2) 躺着的时候,把头放在枕头上或器物上。【组词】:枕戈待旦。枕藉(纵横相枕而卧)。(3) 垫着。【例句】:枕木(铁路上承受铁轨的横木)。枕腕(写字运笔的一种方法,右手垫在左手上写)。

gē,(1) 古代的一种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例句】:干(gān)戈。倒(dǎo )戈。枕戈待旦。(2) 姓。

基本含义

枕着戈,指着戈枕头而睡,形容时刻准备战斗或备战状态。

枕戈的意思

枕戈 [zhěn gē]

1. 枕着武器。戈,泛指武器。谓杀敌报国,志坚情切。

3. 枕着武器。戈,泛指武器。谓为父母报仇情殷志切。

枕戈 引证解释

⒈ 枕着武器。戈,泛指武器。谓杀敌报国,志坚情切。参见“枕戈待旦”。

唐 杜甫 《壮游》诗:“枕戈忆 勾践,渡 浙 想 秦皇。”
元 郑元祐 《送萧万户还蜀》诗之二:“跃马莫矜横槊赋,闻鷄不道枕戈眠。”
清 方文 《舟过芜湖寄怀沉昆铜》诗之二:“四海倏披髮,中原谁枕戈。”

⒉ 枕着武器。戈,泛指武器。谓为父母报仇情殷志切。参见“枕干”。

唐 柳宗元 《驳复仇议》:“而 元庆 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
《唐律疏义·盗贼·祖父母夫为人杀》:“祖父母、父母及夫为人所杀,在法不可同天。其有忘大痛之心,捨枕戈之义,或有窥求财利,便即私和者,流二千里。”


枕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鞭先着释义:晋 刘琨 少负志气,与 祖逖 为友,共以收复中原为志,曾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 祖生 先吾著鞭。 ”见《晋书·刘琨传》。后以为争先的典实。亦泛指先行。清 林则徐《送嶰筠赐环东归》诗:“得脱穹廬似脱圍,一鞭先著喜公歸。”
    • 2.
      卧甲释义:不解甲而卧。有枕戈待敌之意。
    • 3.
      守礼释义:遵守礼教,奉行礼制。《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礼以行义,信以守礼,刑以正邪。”唐 柳宗元《驳复仇议》:“而 元庆 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处心积虑以衝讐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清 恽敬《姜太孺人墓志铭》:“本朝之制,命妇不得以节旌门,所以教士大夫之家守礼明让也。”郭沫若《卓文君》第三景:“但是我家产业也尽足使你享福;你就不愿回家,便大归守礼也是不妨的事情,但你怎可轻贱你金玉之质,做出这样有伤风教的举动呢?”
    • 4.
      容贳释义:容忍宽恕。《资治通鉴·梁简文帝大宝元年》:“今社稷危耻,创巨痛深,唯应剖心尝胆,泣血枕戈,其餘小忿,或宜容貰。”
    • 5.
      披发左袵释义:披头散发,衣襟向左边开。 古指东方、北方少数民族的装束,含有落后、不开化之意。后亦借指异族入主。语出《论语·宪问》:“微 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被,通“披”;衽,同“袵”。宋 文惟简《虏廷事实·披秉》:“胡兒自古以來,披髮左袵,習以爲俗。”亦省作“披髮”。清 方文《舟过芜湖寄怀沈昆铜》诗:“四海倏披髮,中原誰枕戈。”
    • 6.
      方州释义:⒈指大地。古谓天圆地方,故称。《淮南子·览冥训》:“背方州,抱圆天。”高诱 注:“方州,地也。”亦指域内。《明史·史可法传》:“夫我即卑宫菲食,尝胆卧薪,聚才智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物力,破釜沉舟,尚虞无救。”清 陈梦雷《华岩岭》诗:“五岳峙方州,臺峰争鼎闢。”⒉指帝都。《文选·班固<典引>》:“卓犖乎方州,洋溢乎要荒。”李周翰 注:“方州,帝都也。”⒊指州郡。唐 王维《责躬荐弟表》:“顾臣谬官华省,而弟远守方州。”宋 洪迈《容斋三笔·帝王讳名》:“帝王讳名……方州科举尤甚,此风殆不可革。”⒋指州郡长
    • 7.
      枕弓释义:犹枕戈。
    • 8.
      枕戈以待释义: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杀敌报国心切。同“枕戈待旦”。
    • 9.
      枕戈待旦释义:枕着兵器等待天明。形容时刻警惕,准备作战。《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 旦:天亮。
    • 10.
      枕戈披甲释义:以戈为枕,披甲而坐。 形容常备不懈,时刻准备战斗。同“枕戈坐甲”。
    • 11.
      枕戈达旦释义: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杀敌报国心切。同“枕戈待旦”。
    • 12.
      枕戈饮胆释义:头枕兵器,口尝苦胆。形容刻苦自励,发愤图强,或报仇雪耻心切。同“枕戈尝胆”。
    • 13.
      破釜沈舟释义:《史记·项羽本纪》:“項羽 乃悉引兵渡 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后遂以“破釜沈舟”表示下定必死决心。有进无退干到底。明 史可法《请出师讨贼疏》:“聚才智之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之物力,破釜沈舟。”亦作“破釜沉舟”。王逋《蚓庵琐语》引 清 摄政王谕:“我今居此,爲爾朝雪君父之仇,破釜沉舟,一賊不滅,誓不返轍。”曹禺《日出》第二幕:“你按部就班地干,做到老也是穷死。只有大胆地破釜沉舟地跟他们拚,还许有翻身的那一天!”亦省作“破釜”。明 张煌言《北回示将吏》诗:“同仇計左
    • 14.
      祖生鞭释义:语出《世说新语·赏誉下》“刘琨称祖车骑为朗诣”刘孝标 注引 晋 虞预《晋书》:“刘琨 与亲旧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虏,常恐 祖生(指 祖逖)先吾著鞭耳。’”后因以“祖生鞭”为勉人努力进取的典故。
    • 15.
      饮胆释义:同“尝胆”。 谓刻苦自励,志图复兴。语本《史记·越王句践世家》:“吴 既赦 越,越王 句践 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於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 会稽 之耻邪?’”南朝 梁元帝《答王僧辩等劝进令》:“枕戈饮胆,扣心泣血。”参见“尝胆卧薪”。

枕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鞭先着释义:晋 刘琨 少负志气,与 祖逖 为友,共以收复中原为志,曾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 祖生 先吾著鞭。 ”见《晋书·刘琨传》。后以为争先的典实。亦泛指先行。清 林则徐《送嶰筠赐环东归》诗:“得脱穹廬似脱圍,一鞭先著喜公歸。”
    • 2.
      卧甲释义:不解甲而卧。有枕戈待敌之意。
    • 3.
      守礼释义:遵守礼教,奉行礼制。《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礼以行义,信以守礼,刑以正邪。”唐 柳宗元《驳复仇议》:“而 元庆 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处心积虑以衝讐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清 恽敬《姜太孺人墓志铭》:“本朝之制,命妇不得以节旌门,所以教士大夫之家守礼明让也。”郭沫若《卓文君》第三景:“但是我家产业也尽足使你享福;你就不愿回家,便大归守礼也是不妨的事情,但你怎可轻贱你金玉之质,做出这样有伤风教的举动呢?”
    • 4.
      容贳释义:容忍宽恕。《资治通鉴·梁简文帝大宝元年》:“今社稷危耻,创巨痛深,唯应剖心尝胆,泣血枕戈,其餘小忿,或宜容貰。”
    • 5.
      披发左袵释义:披头散发,衣襟向左边开。 古指东方、北方少数民族的装束,含有落后、不开化之意。后亦借指异族入主。语出《论语·宪问》:“微 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被,通“披”;衽,同“袵”。宋 文惟简《虏廷事实·披秉》:“胡兒自古以來,披髮左袵,習以爲俗。”亦省作“披髮”。清 方文《舟过芜湖寄怀沈昆铜》诗:“四海倏披髮,中原誰枕戈。”
    • 6.
      方州释义:⒈指大地。古谓天圆地方,故称。《淮南子·览冥训》:“背方州,抱圆天。”高诱 注:“方州,地也。”亦指域内。《明史·史可法传》:“夫我即卑宫菲食,尝胆卧薪,聚才智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物力,破釜沉舟,尚虞无救。”清 陈梦雷《华岩岭》诗:“五岳峙方州,臺峰争鼎闢。”⒉指帝都。《文选·班固<典引>》:“卓犖乎方州,洋溢乎要荒。”李周翰 注:“方州,帝都也。”⒊指州郡。唐 王维《责躬荐弟表》:“顾臣谬官华省,而弟远守方州。”宋 洪迈《容斋三笔·帝王讳名》:“帝王讳名……方州科举尤甚,此风殆不可革。”⒋指州郡长
    • 7.
      枕弓释义:犹枕戈。
    • 8.
      枕戈以待释义: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杀敌报国心切。同“枕戈待旦”。
    • 9.
      枕戈待旦释义:枕着兵器等待天明。形容时刻警惕,准备作战。《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 旦:天亮。
    • 10.
      枕戈披甲释义:以戈为枕,披甲而坐。 形容常备不懈,时刻准备战斗。同“枕戈坐甲”。
    • 11.
      枕戈达旦释义: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杀敌报国心切。同“枕戈待旦”。
    • 12.
      枕戈饮胆释义:头枕兵器,口尝苦胆。形容刻苦自励,发愤图强,或报仇雪耻心切。同“枕戈尝胆”。
    • 13.
      破釜沈舟释义:《史记·项羽本纪》:“項羽 乃悉引兵渡 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后遂以“破釜沈舟”表示下定必死决心。有进无退干到底。明 史可法《请出师讨贼疏》:“聚才智之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之物力,破釜沈舟。”亦作“破釜沉舟”。王逋《蚓庵琐语》引 清 摄政王谕:“我今居此,爲爾朝雪君父之仇,破釜沉舟,一賊不滅,誓不返轍。”曹禺《日出》第二幕:“你按部就班地干,做到老也是穷死。只有大胆地破釜沉舟地跟他们拚,还许有翻身的那一天!”亦省作“破釜”。明 张煌言《北回示将吏》诗:“同仇計左
    • 14.
      祖生鞭释义:语出《世说新语·赏誉下》“刘琨称祖车骑为朗诣”刘孝标 注引 晋 虞预《晋书》:“刘琨 与亲旧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虏,常恐 祖生(指 祖逖)先吾著鞭耳。’”后因以“祖生鞭”为勉人努力进取的典故。
    • 15.
      饮胆释义:同“尝胆”。 谓刻苦自励,志图复兴。语本《史记·越王句践世家》:“吴 既赦 越,越王 句践 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於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 会稽 之耻邪?’”南朝 梁元帝《答王僧辩等劝进令》:“枕戈饮胆,扣心泣血。”参见“尝胆卧薪”。

枕戈造句

1.前线将士们枕戈待旦,随时准备为保家卫国而战。

2.大战一触即发,将士们枕戈待旦,一刻也不敢松懈。

3.为了踢好这场足球赛,队员们纷纷摩拳擦掌,枕戈待旦。

4.得到敌寇将要来犯的情报后,乡亲们枕戈待旦,决心痛击敌人。

5.因为战况相当吃紧,战士们就在壕沟中枕戈待旦,相当辛苦。

6.兵士们枕戈待旦,时刻筹备杀敌。

7.这支英雄舰队,枕戈待旦,日夜守卫在东海前哨。

8.严阵以待的近义词是枕戈待旦、厉兵秣马。

9.我军枕戈待旦等待冲锋号响。

10.全球枕戈待旦最好的编制,就是打疫苗预防针。

11.她还有一张王牌就是她可以伺机下手,枕戈待旦。

枕戈(zheng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枕戈是什么意思 枕戈读音 怎么读 枕戈,拼音是zhěn gē,枕戈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枕戈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