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石 [shuǐ shí]
1. 指流水与水中之石。
3. 犹泉石。多借指清丽胜景。
水石 引证解释
⒈ 指流水与水中之石。
引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水石惊瀨,传响不絶,商舟淹留,聆翫不已。”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咆哮七十滩,水石相喷薄。”
宋 苏轼 《石钟山记》:“酈元 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鐘。”
⒉ 犹泉石。多借指清丽胜景。
引唐 李白 《经乱后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忽思 剡溪 去,水石远清妙。”
五代 齐己 《将之匡岳过寻阳》诗:“此路便堪归水石,何门更合向尘埃。”
宋 王安石 《同陈伯通钱材翁游山二君有诗因次原韵》:“强策羸驂寻水石,忽惊幽鸟下烟林。”
宋 苏轼 《奉诏减决囚禁记所经历》诗:“山川良甚似,水石亦堪儔。”
水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制锦释义:《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皮 欲使 尹向 为邑。子产 曰:‘少,未知可否。’子皮 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 曰:‘不可……子有美锦,不使人学製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製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后因以“製锦”为贤者出任县令之典。《金石萃编》卷四九引 隋 无名氏《洺州南和县澧水石桥碑》:“又有宣威将军县令 马君,以美誉清风,製锦斯邑。”宋 卢炳《满江红·送赵季行赴金坛》词:“製锦才高书善最,鸣琴化洽人欢懌。”明 叶宪祖《鸾鎞记·摧落》:“从教曳白自登科,饶
- 2.
岩洞风景释义:岩洞是由于具有侵蚀性的流水沿石灰岩层面裂隙溶蚀、侵蚀、塌陷而形成的岩石空洞,洞内常有各类滴水石沉积物。
- 3.
微波粼粼释义:微:细小;粼粼:细小的水波闪闪发光。 形容水石等很明净。
- 4.
怪诬释义:怪异虚妄。宋 范成大《吴船录》卷上:“眉 郡治有古灶,在厅事后,太守不敢居,扃钥奉祠之。又闻军资库有一水瓮满贮石子,每月朔亦祠之,仍增水石各一器,不知其几年,而至今不满。官府怪诬之事,未有如 眉 之灶、瓮者。”金 王若虚《焚驴志》:“岁己未,河 朔大旱,远邇焦然无主,赖 镇阳 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説兴。”
- 5.
敺役释义:役使。 引申为运用。明 李东阳《安平镇减水石坝记》:“利与害相值,必较多寡以为重轻,若敺役土石,当水之怒,费多而利寡,此古人所深戒。”
- 6.
水光粼粼释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面上反射过来的光。 粼粼:形容水石明净。
- 7.
波光粼粼释义:形容波光明净。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
- 8.
浪翁释义:唐 元结《浪翁观化》序:“浪翁,山野浪老也。 闻 元子 亦浪然在山谷,病中能记水石草木虫豸之化,亦来説常所化。”浪翁,本 元结 文中杜撰之名,后人亦用以指 元结。
- 9.
清华释义:⒈指景物清秀美丽。 《南史·隐逸传论》:“岩壑闲远,水石清华。”⒉指文章清丽华美。《晋书·左贵嫔传》:“言及文义,辞对清华。”⒊清高显贵的门第或官职。《南史·到㧑传》:“(王)晏先为国常侍,转员外散骑郎,此二职,清华所不为。”⒋清新之气。宋苏辙《贺赵少保启》:“呼吸清华,有以期百年之寿。”
- 10.
盐精石释义:药名。又名凝水石。生卤地积盐下,为卤液渗入土中年久凝结而成。色佳者清莹如水精。辛寒无毒,可祛热。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五·凝水石》:“凝水即盐精石也……生於卤地,积盐之下,精液渗入土中,年久至泉,结而成石。”
- 11.
石钟山释义:在 江西省 北部 湖口县 县城附近。城南有 上钟山,城北有 下钟山,合称“双钟”。下钟山以陡壁临 长江,最为险要。山皆高五、六百尺,周十里许,其势相向,下多罅穴,水石相击,声如洪钟,故名。
- 12.
硠硠释义:水石撞击声。
- 13.
礚礚释义:象声词。形容水石轰击声等。
- 14.
窅窕释义:⒈亦作“窅窱”。幽深貌;阴暗貌。宋 秦观《同子瞻端午日游诸寺赋得深字》:“参差水石瘦,窅窕房櫳深。”清 厉鹗《东城杂记·庾园》:“复道何逶迆,重门殊窅窱。”⒉宛转曲折貌。唐 韩愈《岐山下》诗:“昔 周 有盛德,此鸟鸣高冈;和声随祥风,窅窕相飘扬。”林纾《登泰山记》:“律以皴法,类 黄鹤山樵(王蒙),细文麻起,迴復窅窱。”⒊犹窈窕。指美女。南朝 梁 沉约《八咏诗·解佩去朝市》:“观鬭兽於虎圈,望窅窕於 披香。”
- 15.
粼粼波光释义:形容波光像鱼鳞一样层层排列。 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形容水石明净,波光明净。
- 16.
紫雪丹释义:中成药名。 原名“紫雪”。由寒水石、石膏、磁石、升麻、羚羊角、青木香、犀角、沉香、丁香、甘草、硝石、朴硝、朱砂、麝香等制成。功能镇惊安神,清心开窍,适用于热病烦躁等症。见 唐 孙思邈《千金翼方》、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五·朴消》。
- 17.
翫愒释义:苟安岁月。语本《左传·昭公元年》:“主民,翫岁而愒日,其与几何!”宋 叶适《司农卿湖广总领詹公墓志铭》:“凡八年,徙屋 苕霅,翫愒水石,诵读悠然。”清 冯桂芬《孝妇单孺人传》:“先 谢恭人 孝慈温良,食贫毕世,今弃养且廿年,迴忆半生爱日,蹉跎翫愒,曾未伸一朝之养,此恨曷极。”愿云《四客政论》:“呜呼!彼之抱热诚者可悯也,饕昏虐者可恨也,沉翫愒者可悲也,作奸细者可殊也。”
- 18.
舂淙释义:水石冲击声。
- 19.
蛾黄散释义:名称:蛾黄散 组成:黄柏、寒水石各等分。
- 20.
观音竹释义:竹名。形小,可供盆栽。元 李衎《竹谱详录·竹品谱》:“观音竹,两 浙、江、淮 俱有之,一种与淡竹无异,但叶差细瘦,彷彿杨柳,高止五六尺,婆娑可喜,亦有紫色者。永州 祁阳 有一种止高五七寸,人家多植之水石之上,数年不凋瘁,彼人亦名观音竹。”明 罗曰褧《咸宾录·南夷志一·占城》:“其产……观音竹(如藤,长二丈,节长二三寸,色黑如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