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丧 [diào sāng]
1. 到丧家吊唁。
英[visit the bereaved to offer one's condolences; pay a condolence call;]
吊丧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吊丧”。至丧家祭奠死者。
引《左传·文公八年》:“穆伯 如 周 弔丧,不至。以弊奔 莒,从 己氏 焉。”
《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文若 可借面弔丧, 稚长 可使监厨请客。”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仲副宪》:“又劾大学士 赵国麟 、侍郎 许希礼 等往工部胥役 俞 姓家弔丧,有失大臣之体。诸人为之降黜有差。”
茅盾 《子夜》三:“吊丧的宾客也已经散去了许多。”
国语词典
吊丧 [diào sāng]
⒈ 慰问丧家,祭奠死者。
引《礼记·礼运》:「诸侯非问疾吊丧而入诸臣之家,是谓君臣为谑。」
《金瓶梅·第六三回》:「乔大户道:『这个却不当,他来吊丧,如何叫他递起酒来?』」
近吊祭 吊唁
反道喜 祝贺
吊丧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吊释义:⒈谓不为天所哀悯庇祐。⒉不吊丧。
- 2.
助哭释义:旧俗,客来灵前吊丧,丧主命人号哭以助哀,谓之助哭。
- 3.
叩丧释义:犹吊丧。
- 4.
吊会释义:聚集吊丧。
- 5.
吊伤释义:犹吊丧。
- 6.
吊孝释义:吊丧。
- 7.
吊服释义:吊丧之服。
- 8.
吊礼释义:⒈吊丧的礼制。《礼记·杂记下》:“妇人非三年之丧,不踰封而弔。如三年之丧,则君夫人归。夫人其归也,以诸侯之弔礼。”《左传·文公九年》“秦 人归 僖公、成风 之襚,礼也”唐 孔颖达 疏:“﹝ 秦 康公 ﹞追赠 僖公,并及 成风,假弔礼而行,故曰礼也。”⒉古时凶礼之一。《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荒礼哀凶札,以弔礼哀祸烖。”
- 9.
吊纸释义:吊丧。旧时吊丧时要自带纸钱,故有此称。
- 10.
吊葬释义:犹吊丧。
- 11.
吊陶释义:指吊丧。
- 12.
家国释义:家与国。亦指国家。《逸周书·皇门》:“是人斯乃谗贼媢嫉,以不利于厥家国。”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竹林》:“自是后,顷公 恐惧,不听声乐,不饮酒食肉,内爱百姓,问疾吊丧,外敬诸侯,从会与盟,卒终其身,家国安寧。”《魏书·司马昱传》:“超 父 愔 为 会稽 太守,超 假还东,昱 谓之曰:‘致意尊公,家国之事,遂至於此。’”《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二载》:“十一月,广平王 俶、郭子仪 来自 东京,上劳 子仪 曰:‘吾之家国,由卿再造。’”明 张居正《答上师相徐存斋书》:“老师以家国之事託之於不肖也,天下亦莫不闻。
- 13.
弁绖释义:古代贵族吊丧时所戴加麻的素冠。亦用作动词,谓服戴弁绖。
- 14.
慰唁释义:慰问(死者的家属)。 唁(yàn):吊丧。
- 15.
探丧释义:吊丧。
- 16.
无吊释义:不吊丧。
- 17.
渍酒释义:东汉 徐穉 常于家预先炙鸡一只,并以一两绵絮渍酒中,曝干以裹鸡。 遇有丧事,则径携墓前,以水渍绵使有酒气,祭毕即去,不见丧主。见《后汉书·徐穉传》及 李贤 注引 谢承《后汉书》。后因以“渍酒”为朋友间吊丧墓祭的典故。
- 18.
炙鸡渍酒释义:指以棉絮浸酒,晒干后裹烧鸡,携以吊丧。后遂用为不忘恩的典实。
- 19.
白衣冠释义:吊丧的冠服。
- 20.
置蒭释义:《后汉书·徐穉传》:“林宗 有母忧,穉 往弔之,置生芻一束於庐前而去。”后以“置蒭”指致送吊丧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