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封 [hòu fēng]
1. 封侯。
侯封 引证解释
⒈ 封侯。
引宋 苏舜钦 《上孔待制书》:“长国者宜不絶侯封,以尊其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某处险要地,今以委卿,勿负朕意,侯封有日耳。”
侯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邦释义:⒈所有诸侯封国。后引申为天下,全国。⒉泛指众多的国家。
- 2.
伯图释义:亦作“伯啚”。称霸的雄图。伯,通“霸”。北魏 崔鸿《十六国春秋·西凉·李暠》:“建初 十年,暠 以伟世之量,当 吕氏 之末,为羣雄所奉,遂起伯图。”明 高启《吴中逢王才随朝京使赴燕南归》诗:“伯啚已歇 昭王 死,千载无人延国士。”明 张煌言《张书绅与范子瞻论余十馀年来戎马劳苦孤危以诗见赠因次其韵》之二:“相业侯封非我望,伯图王业向谁论。”
- 3.
星土释义:古时以为山川之精,上应星辰,故以星宿分主九州地域或诸侯封域。这些地域或封域即称星土。
- 4.
第下释义:犹门下、阁下。古代多用于对长官的敬词。《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张法顺 谓之曰:‘…… 桓氏(桓玄)世在西藩,人或为用,而第下之所控引,止 三吴 耳。’”《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五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第,府第也;下,犹言门下、閤下之类。”《隋书·百官志上》:“诸王言曰令,境内称之曰殿下。公侯封郡县者,言曰教,境内称之曰第下。”宋 孔平仲《孔氏杂说》:“﹝谓人为明公、閤下之类﹞亦可谓之第下。张浩 谓 元显 为第下。”明 王志坚《表异录·职官》:“唐 称太守曰节下,又云铃下,又曰第下。”
- 5.
誓志释义:发誓立志。南朝 梁 慧皎《高僧传·译经上·摄摩腾》:“腾 誓志弘通,不惮疲苦,冒涉流沙,至乎 雒邑。”唐 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玄冲登华山莲花峰》:“既及峯三分之一,则劣容半足,乃以死誓志,作气而登。”宋 王禹偁《授节度使左金吾卫上将军制》:“当年誓志,一万户之侯封;絶塞立功,五十营之兵事。”
- 6.
谋逆释义:图谋叛逆。《后汉书·天文志中》:“后 广陵王 荆 与 沉凉,楚王 英 与 颜忠 各谋逆,事觉,皆自杀。”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二》:“宋 范蔚宗 谋逆,就刑于市。”陈白尘《大风歌》第三幕第十场:“吕须:侯封 胆敢谋逆,立即斩首示众。”
- 7.
赍贷释义:向人借贷。 《史记·货殖列传》:“ 吴 楚 七国兵起时, 长安 中列侯封君行从军旅,齎贷子钱,子钱家以为侯邑国在 关 东, 关 东成败未决,莫肯与。”《汉书·货殖传》作“齎貣子钱家”。 颜师古 注:“行者须齎粮而出,於子钱家貣之也。貣谓求假之也。” 清 黄生 《义府》:“齎贷子钱,谓操券以贷钱也。”
- 8.
降省释义:⒈降临察看。 《楚辞·天问》:“禹 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洪兴祖 补注:“降,下也。省,察也。”⒉谓降低其爵位,除去其封国。《梁书·武帝纪中》:“齐 世王侯封爵,悉从降省。”《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元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降者,王降公,公降侯。省者,除其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