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李邕 李邕的意思
yōng

李邕

简体李邕
繁体
拼音lǐ yōng
注音ㄌㄧˇ ㄩ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ǐ,(1) 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例句】:李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投桃报李。李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喻为人只要忠诚、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2) 姓。(3) 通“理”。(①古代狱官,法官。②道理,规律。③惩治。④星名。)

yōng,(1) 古同“雍”,和睦,和谐。(2) 古同“壅”,堵塞。(3) 〔邕江〕水名,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4) 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的别称。

基本含义

指为人正直、为官廉洁的意思。

李邕的意思

李邕 [lǐ yōng]

1. (678-747)唐代书法家。字泰和,扬州江都(今属江苏)人。官至汲郡、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工文,长于碑颂。善行书,笔力沉雄。有碑刻《麓山寺碑》等存世。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李北海集》。


国语词典

李邕 [lǐ yōng]

⒈ 人名。(西元678~747)​字泰和,扬州江都(今江苏省)​人,为李善之子。唐代书法家。玄宗时任北海太守,世称为「李北海」。为人刚正不屈,后为李林甫所害。精书法,初学王羲之,复自成一格。擅以行楷写碑,笔力雄浑,风骨劲拔。有《李北海集》,碑刻有〈麓山寺碑〉、〈李思训碑〉等。


李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贤释义:⒈佛教语。指十住、十行、十迴向。唐 李邕《岳麓寺碑》:“四行乐而不取,三贤登而更迁。”《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变文》:“越三贤,超十地,福德周圆入佛位。”参见“三贤十圣”。⒉三个贤人。宋 俞文豹《吹剑四录》:“方魁 与同榜 方登、方吉,皆 唐 诗人缺唇处士 方干 之后,与 严子陵、范文正公 为钓臺三贤。”明 瞿佑《归田诗话·乐天晚年》:“乐天 连为 杭 苏 二州刺史,皆有惠政在民,杭 则有三贤堂,併 林和靖、苏东坡 祠之。”沉砺《展张苍水墓》诗:“于 墓 岳 祠分鼎足,西湖 一勺峙三贤。”
    • 2.
      东林寺释义:寺名。 在今 江西 庐山。晋 太元 中,慧远法师 在 江州 刺史 桓伊 资助下建成。唐 会昌 三年寺废,大中 三年复修。宋 改名 太平兴国寺。解放以来,经过修葺,已成为 庐山 古迹之一。参阅《全唐文》卷二六四 李邕《东林寺碑序》。
    • 3.
      丰石释义:指高大的石碑。唐 张说 《祈国公碑》:“如何昊天,丧此邦式,休问其永,丰石是刻。” 唐 李邕 《大云寺禅院碑铭》:“古者丰石,抗之高山,纪事摽柱,铭勋列班。” 宋 苏轼 《渔樵闲话录》下篇:“又持一物,状若丰石,得人一恶,乃鑱乃刻。”
    • 4.
      二见释义:佛教指古 印度 对人死后的两种错误见解,即“断见”(谓人死后一切皆无)和“常见”(谓人死后灵魂常住),唐 实叉难陀 译本《大乘入楞伽经》卷五:“大慧,无缚无脱。堕於二见,自心分别,有缚有脱。何以故?以不能知诸法有无故。”唐 李邕《岳麓寺碑》:“去二见而入流,率一心而办事。”
    • 5.
      五力释义:⒈佛教语。五种力。三十七道品中的一类概念。由于信等五根的增长所产生的五种能破除障碍,得到解脱的力量,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和慧力。 南朝 梁 王僧儒 《中寺碑》:“情尘莫捨,心火方赫。是用三明,寔开五力。” 唐 李邕 《东林寺碑序》:“结跏一心,开示五力。” 明 李贽 《又与从吾孝廉》:“彼真正具五力者,向三界中作如意事,入魔王侣为魔王伴,全不觉知是魔与佛也。”参阅《大智度论》卷十九。⒉佛教语。五种力。指定力、通力、借识力、大愿力和法威德力。此五种力“不可思议”、“不能遮止”,故谓五力不可到。 宋 延
    • 6.
      伏苓芝释义:唐 代书法家 李邕 伪托的刻工名字。
    • 7.
      倍年释义:年龄大一倍左右。《北史·李邕传》:“﹝ 李邕 ﹞幼而儁爽,有逸才……凡所交游,皆倍年儁秀。”明 瞿佑《归田诗话·芦花被》:“予时年甚少,敬夫(吴敬夫)为乡前辈,彦能(邱彦能)亦倍年以长。”
    • 8.
      八哀诗释义:诗歌篇名。指 唐 杜甫 伤悼 王思礼、李光弼、严武、汝阳王 李琎、李邕、苏源明、郑虔、张九龄 等八人所作五言古诗八首。
    • 9.
      六顺释义:谓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 《左传·隐公三年》:“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北史·尉元传》:“然五孝六顺,天下之所先,愿陛下重之,以化四方。”唐 李邕《兗州曲阜县孔子庙碑》:“六顺勃兴,四维偕作。”
    • 10.
      凝恋释义:深切思念。唐 李邕 妻 温氏《为夫谢罪表》:“频謫远郡,削跡朝端,不见闕庭,何啻十载!岁时凝恋,闻者伤怀。”宋 晁端礼《绿头鸭·咏月》词:“共凝恋,如今别后,还是隔年期。”
    • 11.
      十一千百释义:犹言千分之十、百分之一。 谓在大量中保存极少的一部分。语出 晋 陆机《叹逝赋》:“顾旧要於遗存,得十一於千百。”唐 李邕《唐赠太子少保刘知柔神道碑》:“尚曰:史册者,扬乎名;碑版者,纪於迹。今愿抒哀敬,却樵苏,发颂声,彰末嗣。
    • 12.
      受记释义:⒈亦作“受纪”。 指接受祭享。《汉书·司马迁传》:“五年而当 太初 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天歷始改,建於明堂,诸神受记。”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以元新改,立明堂,朝诸侯及郡守受正朔,各有山川之祀,故曰诸神受记。”明 唐顺之《观中州进贺长至表笺恭述时寓信阳》诗:“诸神将受纪,四海共迎祥。”⒉佛教语。称佛记弟子来生因果及将来成佛之事为记别,接受记别,叫做受记。唐 李邕《嵩岳寺碑》:“密意所传称十方之首,莫不佛前受记,法中出家。”《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长老知是 范道 要求受记,故此昼夜啼哭。
    • 13.
      周仁释义:合乎仁道。 《左传·哀公十六年》:“周仁之谓信,率义之谓勇。”杜预 注:“周,亲也。”杨伯峻 注:“周乃密合之义。谓密合仁道始谓之信。”唐 李邕《春赋》:“肇木德以周仁,啟春生而赋质。”
    • 14.
      周博释义:宽大;弘大。《魏书·恩倖传·赵修》:“是年,又为 修 广增宅舍,多所并兼,洞门高堂,房廡周博,崇丽拟於诸王。”唐 李邕《石赋》:“划镇地以周博,崛戴天而雄壮。”唐 李白《<大猎赋>序》:“而臣以为不能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平文论苑之小,窃为微臣之不取也。”
    • 15.
      咎征释义:过失的报应;灾祸应验。《书·洪范》:“曰咎徵: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暘若。”蔡沉 集传:“某事失,则某咎徵应。”晋 袁宏《后汉纪·顺帝纪下》:“惧羣臣奢泰,昬迷典式,自下逼上,用速咎徵。”唐 李邕《赠歙州刺史叶公神道碑》:“入自卧内,问以咎徵。”严复《<原富>按语》:“閲今而考古,格物而致知,必求真实而后已者……夫非妖祥咎徵之谓也。”
    • 16.
      天步释义:⒈天之行步。 指时运、国运等。《诗·小雅·白华》:“天步艰难,之子不犹。”朱熹 集传:“步,行也。天步,犹言时运也。”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阳消阴息,故天步屯蹇;否剥成象,岂足多讥?”唐 李邕《大唐赠歙州刺史叶公神道碑》:“天步未亨,人事将殆。”宋 司马光《言郭昭选札子》:“国初草创,天步尚艰。”清 陈梦雷《抒哀赋》:“嗟天步之踖躩兮,长蛇洊其肆虐。”庞树柏《朱舜水祠落成征题敬赋》诗:“迍邅天步遘阳九,朱明 痛失皇纲纽。”⒉谓天体星象的运转。南朝 宋 鲍照《舞鹤赋》:“匝日域以迴騖,穷天步
    • 17.
      如如释义:⒈佛教语。谓诸法皆平等不二的法性理体。如,理的异名。隋 慧远《大乘义章》卷三:“诸法体同,故名为如……彼此皆如,故曰如如。”唐 慧能《坛经·行由品》:“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唐 李邕《岳麓寺碑》:“以因因入果果,以灭灭而会如如。”⒉佛教语。指永恒存在的真如。唐 白居易《读禅经》诗:“摄动是禪禪是动,不禪不动即如如。”宋 苏轼《浊醪有妙理赋》:“如如不动而体无碍,了了常知而心不用。”⒊佛教语。引申为永存,常在。唐 贾岛《寄无得头陀》诗:“落涧水声来远远,当空月色自如如。”《西游记》第九九回:“
    • 18.
      延休释义:长久的荫庇。唐 李邕《贺感梦圣祖表》:“知亿年之永託,沐万代之延休。”
    • 19.
      投谒释义:投递名帖求见。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侮谑》:“﹝ 范液 ﹞曾为诗曰:‘举意三江竭,兴心四海枯。南游 李邕 死,北望 守珪 殂。’液 欲投謁二公,皆会其沦躓,故云。”明 冯梦龙《古今谭概·微词·神童》:“赵司寇 乃 费阁老 同年,每投謁,书‘年晚生’。”
    • 20.
      救乏释义:救济困难的人。《左传·文公十五年》:“救乏、贺善、弔灾、祭敬、丧哀,情虽不同,毋絶其爱,亲之道也。”《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且 邕 所能者,拯孤恤穷,救乏賙惠,家无私聚。”

李邕(liyo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李邕是什么意思 李邕读音 怎么读 李邕,拼音是lǐ yōng,李邕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李邕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