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电 [fù diàn]
1. 物体得到多余电子时表现出带电现象,这种性质的电叫做负电。也叫阴电。
国语词典
负电 [fù diàn]
⒈ 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时表现出带电现象,这种性质的电称为「负电」。如用绒布或猫皮摩擦过的火漆棒所带的电即是。
负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和释义:⒈酸和碱经过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水,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生成的物质失去酸和碱的性质。⒉抗毒素或抗毒血清跟毒素起作用,产生其他物质,使毒素的毒性消失。⒊物体的正电量和负电量相等,不显带电现象的状态叫中和。⒋使中和,泛指折中性质不同的事物,使各自都保留一部分特性,同时也丧失一部分特性:中和不同意见。
- 2.
乙种粒子释义:某些放射性物质衰变时放射出来的高速运动的电子,带负电,运动速度高的接近光速。 也叫粒子。
- 3.
介子释义:质量介于电子和核子之间的粒子。种类较多,性质不稳定,有的带正电,有的带负电,有的不带电,能用来轰击原子核,引起核反应。
- 4.
偏置释义:稍加负电压或正电压(如真空管栅极)
- 5.
化学电池释义: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主要部分是电解质溶液和浸在溶液中的正、负电极。使用时用导线接通两极,得到电流。
- 6.
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释义:由卢瑟福等人所做的α粒子穿透金属薄膜后向各个方向散射的实验。之前汤姆生认为中性原子中的等量正负电荷均匀分布在原子内。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薄膜,发现不同散射角度的粒子数目不一,经分析,他认为原子由带正电的很小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提出了原子的行星模型。
- 7.
反物质释义:物理学上指原子核由反质子和反中子组成的带负电荷的物质。 反核子(反质子和反中子)组成反原子核,反原子核和正电子组成反原子,各种反原子组成各种反物质。
- 8.
带电释义:物体上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
- 9.
带电序列释义:不同物质的物体互相摩擦时,一定是一种物体带正电荷,另一种物体带负电荷。
- 10.
氢氧根释义:由氢和氧两种原子组成的带负电荷的一价原子团(OH-)。
- 11.
湮没释义:⒈埋没:湮没无闻。⒉一个粒子和一个反粒子相结合而转化成其他粒子的现象。如正负电子结合而放出一对光子,正负质子结合而放出一对正负π介子。
- 12.
电子释义:原子的组成部 分之一。是绕原子核运动的粒子。质量是1093897×10-31千克。带负电,电量是 60217733×10-19库,是电量的基本单元。
- 13.
电浆现象释义:大自然中原本中性的空气,因为某一些物理作用的关系,而形成带正电及负电的气体,当这两种气体再重新结合为中性的气体时,往往就会放出一些光,又称为球状闪电,会随着气流在大气中跳动,它的外形会可能会形成人们所拍到过幽浮的形状,如扁平形、雪茄形、椭圆形等等.。
- 14.
电离释义:中性分子或原 子形成离子的过程。在高能粒子的碰撞或高能射线的照射下,气体分子可以变成带正电和负电的离子。在溶液中电解质分子也解离成离子。
- 15.
电离方程式释义:⒈co。⒉na++co。⒊碳酸钠ba。⒋ba。⒌oh-氢氧化钡在以上方程式中,阳离子的正电荷总数和阴离子的负电荷总数相等。
- 16.
离子释义:原子或原子团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叫做离子。失去电子的带正电荷,叫正离子(或阳离子);得到电子的带负电荷,叫负离子(或阴离子)。
- 17.
等离子体释义:部分或完 全电离的气体。宏观上呈电中性,即所含正负电荷几乎处处相等。是固、液、气三态之外的物质的第四 态。如火焰和电弧中的高温部分、太阳和其他恒星表面的气层都是等离子体。
- 18.
糊剂释义:⒈通常为面粉或淀粉及水的制剂,用作联结纸张或其它物质的一种胶泥(如在书籍装订时)⒉装在干电池负电极附近含有电解质的糊状或膏状媒质。⒊用于湿法磁性颗粒探伤的糊状铁磁材料细粉。
- 19.
负电释义:也叫阴电。 电子所 带的电。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时带负电。
- 20.
负离子释义:带负电荷的离子。如氯离子Cl-、硝酸根离子NO3-等。也叫阴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