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三语 三语的意思
sān

三语

简体三语
繁体三語
拼音sān yǔ
注音ㄙㄢ ㄩ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ān,(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组词】: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组词】: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yǔ yù,(1) 告诉。【组词】:不以语人。

基本含义

指能通晓三种语言的人。

三语的意思

三语 [sān yǔ]

1. 晋王衍向阮修问老庄与儒教异同,修以“将无同”三字答之,犹言该是相同吧。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后以指应对隽语。

3. 指宋赵鼎评论邵伯温的三句话。

三语 引证解释

⒈ 晋 王衍 向 阮修 问 老 庄 与儒教异同, 修 以“将无同”三字答之,犹言该是相同吧。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后以指应对隽语。参见“三语掾”。

唐 王维 《同崔傅答贤弟》诗:“更闻臺阁求三语,遥想风流第一人。”
宋 苏轼 《次韵道潜留别》:“异同更莫疑三语,物我终当付八还。”

⒉ 指 宋 赵鼎 评论 邵伯温 的三句话。

《宋史·儒林传二·邵伯温》:“赵鼎 少从 伯温 游,及当相,乞行追録,始赠秘阁修撰,尝表 伯温 之墓曰:‘以学行起 元祐,以名节居 绍圣,以言废於 崇寧。’世以此三语尽 伯温 出处云。”


三语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关语释义:佛教临济宗施教,常常提出三个含有玄机的问题以启发门人,使其触而悟,称为三关语。例如 黄龙山 慧南禅师 即常以三语问僧人曰:“人人尽有生缘,上座生缘在何处?”“我手何似佛手?”“我脚何似驴脚?”世称“黄龙三关”。见《五灯会元·石霜远禅师法嗣·黄龙慧南禅师》。
    • 2.
      三语掾释义: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阮宣子 有令闻,太尉 王夷甫 见而问曰:‘老 庄 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 ’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三语掾’。”《晋书·阮瞻传》亦载此事,但 王衍 作 王戎,阮修 作 阮瞻。后常以“三语掾”作为幕府官的美称。唐 刘商《杂言哀悼姚仓曹》诗:“可怜三语掾,长作九泉灰。”宋 苏轼《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诗:“欲知妙湛与总持,更问 江 东三语掾。”金 元好问《益父曹弟见过》诗:“从事旧惭三语掾,通家犹记十年兄。”
    • 3.
      不识擡举释义:指责别人不理解或不珍视自己对他的优待或礼遇。《封神演义》第七回:“这贱人不识抬举!朕着美人歌舞一回,与他取乐玩赏,反被他言三语四,许多话説。”《儒林外史》第一回:“你这都説的是甚么话!票子传着倒要去,帖子请着倒不去,这不是不识抬举了!”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三)》:“记得幼小时候住在故乡,每看见绅士将一点骗人的自以为所谓恩惠,颁给下等人,而下等人不大感谢时,则斥之曰‘不识抬举!’”
    • 4.
      指桑駡槐释义:亦作“指桑树骂槐树”。亦作“指桑说槐”。比喻明指此而暗骂彼。《金瓶梅词话》第六二回:“他每日那边指桑树駡槐树,百般称快。”《红楼梦》第五九回:“你老别指桑駡槐。”《红楼梦》第六九回:“众丫头媳妇无不言三语四,指桑説槐,暗相讥刺。”《天雨花》第二二回:“终年累月再不与他一副好面孔,自朝至暮只是冷言冰语、指桑説槐。”茅盾《小圈圈里的人物》:“上课以前,她就饱听了一顿 贝师母 的冷言冷语的奚落和指桑骂槐的咆哮。”

三语(sany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三语是什么意思 三语读音 怎么读 三语,拼音是sān yǔ,三语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三语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