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首虏 首虏的意思
shǒu

首虏

简体首虏
繁体首虜
拼音shǒu lǔ
注音ㄕㄡˇ ㄌㄨ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ǒu,(1) 头,脑袋。【组词】:首饰。首级。首肯(点头表示同意)。(2) 领导的人,带头的。【组词】:首领。元首。首脑。首相(xiàng)。(3) 第一,最高。【例句】:首都(dū)。首府。(4) 最先,最早。【组词】:首次。首届。首创。首日封。首义(首先起义)。(5) 出头告发。【组词】:自首。出首。(6) 量词,指诗和歌。【组词】:一首诗。(7) 姓。

lǔ,(1) 俘获。【组词】:虏获。俘虏。(➊打仗时捉住敌人;➋打仗时捉住的敌人)。(2) 俘获的人。(3) 中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

基本含义

首虏指在战争中首先被俘获的敌方将领或高级官员。引申为战胜敌人的第一步,也可比喻在某个领域中最先取得的重大成就或突破。

首虏的意思

首虏 [shǒu lǔ]

1. 首级和俘虏。

2. 偏指首级。

4. 犹斩获。

首虏 引证解释

⒈ 首级和俘虏。

《荀子·儒效》:“故无首虏之获,无蹈难之赏。”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大将军军入塞,凡斩捕首虏万九千级。”
《北齐书·斛律光传》:“光 亲射 雄,杀之,斩捕首虏三千餘级。”

⒉ 偏指首级。

《汉书·李广利传》:“获王首虏,珍怪之物毕陈於闕。”
明 唐顺之 《都督沉紫江生墓碑记》:“或馘,或磔,或剜目截耳,纵之,凡数十人。首虏积至五千餘级。”
或专指俘获的敌人。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遂略 河南 地,至於 陇西,捕首虏数千,畜数十万。”

⒊ 犹斩获。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中》:“秦 无儒,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尚首虏之国不有也。”


首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伊吾释义:⒈象声词。读书声。宋 黄庭坚《考试局与孙元忠博士竹间对窗夜闻元忠诵书声调悲壮戏作竹枝歌三章和之》:“南窗读书声伊吾,北窗见月歌竹枝。”明 高启《卧病夜闻邻儿读书》诗:“月淡梧桐雨后天,伊吾声在北窓前。”⒉古地名。汉 伊吾卢 地区,隋 大业 六年置 伊吾郡。治所在今 新疆 哈密县。亦泛指边疆。《后汉书·班超传》:“将兵别击 伊吾 战於 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李贤 注:“伊吾,匈奴 中地名,在今 伊州 纳职县 界。”《新唐书·西域传下》:“伊吾城 者,汉 宜禾 都尉所治。商胡杂居,胜兵千,附 铁勒。人驍悍,
    • 2.
      流貤释义:⒈流移,转移。《汉书·武帝纪》:“今大将军仍復克获,斩首虏万九千级,受爵赏而欲移卖者,无所流貤。”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貤音移。言军吏士斩首虏,爵级多无所移与,今为置武功赏官,爵多者分与父兄子弟及卖与他人也。”⒉扩散;延展。宋 岳珂《桯史·王卢溪送胡忠简》:“时又有朝士 陈(陈刚中)、三山 寓公 张(张仲宗),亦以作启与词为饯而得罪,檜 之怨 忠简,盖流貤不少置也。”明 归有光《朱夫人郑氏六十寿序》:“郑氏 之泽,流貤后世而及其女子,可称也。”章炳麟《訄书·商鞅》:“余观 汉 氏以降,刀笔吏之説多傅《
    • 3.
      清定释义:⒈清平安定;使安定。《后汉书·张奂传》:“奂 遣司马 尹端、董卓 并击,大破之,斩其酋豪,首虏万餘人,三州清定。”《三国志·魏志·任城威王彰传》:“彰 前受命北伐,清定朔土,厥功茂焉。”《北齐书·李浑传》:“未明,达城下,贼徒惊散,生擒 社客,斩首送 洛。海隅清定。”⒉指对官吏进行清理考核,决定进退升降。《晋书·石季龙载记上》:“魏 始建九品之制,三年一清定之。”郭沫若《中国史稿》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这些人任官时,政府按照他们的品第,分别除授;已经入仕的人,也要三年清定一次。”
    • 4.
      罚作释义:汉 代刑罚之一。 处轻罪犯以一年苦役。《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云中 守 魏尚 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周礼·秋官·司圜》“司圜掌收教罢民”汉 郑玄 注:“凡害人者,不使冠饰,任之以事,若今时罚作矣。”按,男为戍罚作,女为复作,皆一岁。见《汉旧仪》。
    • 5.
      首虏率释义:古代按首级及获俘数量评核军功的标准。《汉书·李广传》:“元朔 六年,广 復为将军,从大将军出 定襄。诸将多中首虏率为侯者,而 广 军无功。”颜师古 注:“率谓军功封赏之科著在法令者也。”

首虏(shoul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首虏是什么意思 首虏读音 怎么读 首虏,拼音是shǒu lǔ,首虏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首虏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