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杜母 杜母的意思

杜母

简体杜母
繁体
拼音dù mǔ
注音ㄉㄨˋ ㄇㄨ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ù,(1) 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俗称“杜梨”,亦称“甘棠”、“棠梨”。木材可做扁担或刻图章。(2) 阻塞(sè),堵塞(sè)。【组词】:杜绝。杜塞(sè)。杜门谢客,防微杜渐。(3) 〔杜撰〕凭自己的意思没有根据地编造。(4) 姓。【例句】:杜康(相传最早发明酿酒的人,文学作品中借指酒)。

mǔ,(1) 妈妈,娘。【组词】:母亲。母性。母系。慈母。母忧(称母亲去世)。(2) 对女性长辈的称呼。【组词】:姑母。舅母。(3) 雌性的,与“公”相对。【组词】:母鸡。(4) 事物据以产生出来的。【组词】:母国。母校。母音(元音)。(5) 一套东西中间可以包含其他部分的。【组词】:螺丝母。子母扣。(6) 姓。

基本含义

指在家庭中,妻子对丈夫有着过分严厉、霸道的管束和控制。

杜母的意思

杜母 [dù mǔ]

1. 《后汉书·杜诗传》:“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后遂以“杜母”称扬父母官。

3. 石竹子的别名。

杜母 引证解释

⒈ 后遂以“杜母”称扬父母官。

《后汉书·杜诗传》:“七年,迁 南阳 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於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於 召信臣,故 南阳 为之语曰:‘前有 召父,后有 杜母。’”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延师》:“杜母 高风不可攀,甘棠游憩在 南安。”

⒉ 石竹子的别名。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四六:“石竹子,《本草》名瞿麦,一名巨句麦,一名大菊,一名大兰,又名杜母草、燕麦、蘥麦。”


杜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召杜释义:见“召父杜母”。
    • 2.
      召父杜母释义:指 西汉 召信臣 和 东汉 杜诗。 他们都曾为 南阳 太守,且皆有善政,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故 南阳 人为之语曰:“前有 召 父,后有 杜 母。”见《汉书·循吏传·召信臣》、《后汉书·杜诗传》。后因以“召父杜母”。为颂扬地方官政绩的套语。
    • 3.
      杜母释义:⒈《后汉书·杜诗传》:“七年,迁 南阳 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於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於 召信臣,故 南阳 为之语曰:‘前有 召父,后有 杜母。’”后遂以“杜母”称扬父母官。明 汤显祖《牡丹亭·延师》:“杜母 高风不可攀,甘棠游憩在 南安。”⒉石竹子的别名。明 徐光启《农政全书》卷四六:“石竹子,《本草》名瞿麦,一名巨句麦,一名大菊,一名大兰,又名杜母草、燕麦、蘥麦。”
    • 4.
      绩用释义:犹功用。《书·尧典》:“九载,绩用弗成。”孔 传:“三考九年,功用不成,则放退之。”《后汉书·循吏传序》:“若 杜诗 守 南阳,号为‘杜母’,任延、锡光 移变边俗,斯其绩用之最章章者也。”宋 岳飞《辞两镇节度第二札子》:“自惟智术短浅,坐麋岁月,攷其绩用,初无丝毫。”
    • 5.
      邵杜释义:西汉 召信臣 和 东汉 杜诗 的并称。召,又作“邵”。二人先后为 南阳 太守,有惠政,时人称之曰:“前有 召父,后有 杜母。”见《后汉书·郭杜孔张等传》。

杜母(dum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杜母是什么意思 杜母读音 怎么读 杜母,拼音是dù mǔ,杜母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杜母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