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亡 [chū wáng]
1. 出走,逃亡。
例果以富得罪出亡。——司马光《训俭示康》
英[leave one's country as a political refugee;]
出亡 引证解释
⒈ 出逃;逃亡。
引《墨子·非命上》:“君有难则不死,出亡则不送,此上之所罚,百姓之所非毁也。”
《史记·伍子胥列传》:“昭王 出亡,入 云梦。”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晋 公子 重耳 出亡,及 柏谷,卜适 齐。”
宋 苏轼 《庄子祠堂记》:“楚 公子微服出亡,而门者难之。”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窃意 建文 既出亡四十载,幸以无恙。”
国语词典
出亡 [chū wáng]
⒈ 逃亡、流亡。
引《墨子·非命上》:「君有难则不死,出亡则不送。」
《文明小史》第四五回:「这回做了国事犯,出亡在外。」
近逃亡
出亡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逃亡释义:逃走而流浪在外:四散逃亡。逃亡他乡。
- 2.
避难释义:⒈躲开困难。⒉躲避灾难或迫害。
- 3.
亡命释义:⒈逃亡;流亡:亡命他乡。 ⒉不顾性命(冒险作恶):亡命之徒。
- 4.
流亡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流亡海外。流亡政府。
- 5.
隐迹释义:⒈见“隐跡”。⒉亦作“隐蹟”。隐藏踪迹。指隐居。《后汉书·方术传下·郭玉》:“弟子 程高 寻求积年,翁乃授之。高 亦隐跡不仕。”唐 薛用弱《集异记补编·叶法善》:“汝当辅我 睿宗 及 开元 圣帝,未可隐跡山巖,以旷委任。”王西彦《静水里的鱼》:“哪里能够了解另一个隐迹山林的人的心境呢?”
- 6.
遁迹释义:逃避人世;隐居:遁迹潜形。遁迹空门(出家为僧尼)。
出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介之推释义:亦称“介子推”。春秋 晋 人。从 晋 公子 重耳(文公)出亡。历经各国,凡十九年。文公 还国为君,赏从亡者,介之推 不言禄,禄亦不及。与母隐于 绵山 而终。《庄子·盗跖》:“介子推 至忠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 赏从亡者,介之推 不言禄,禄亦弗及。”明 胡侍《真珠船》卷七:“古人名字,人少知者…… 介之推 姓 王,名 光。”明 张萱《疑耀》卷二:“介之推、烛之武,介 与 烛 皆地名,非姓也。二人贤者,为国人所取信,故特标其地以异於众耳。”亦省称“介推”。汉 王符《潜夫论·遏利》:“白驹、介推
- 2.
出亡释义:出走;逃亡:出亡他乡。
- 3.
出往释义:出亡;逃亡。
- 4.
吴太伯释义:亦作“吴大伯”。周 古公亶父(太王)长子,仲雍、季历 之兄。太王 欲传位 季历 及其子 昌(即 周文王),太伯 乃与 仲雍 出逃至 荆蛮,号 勾吴。后因以称出亡而让君位与弟者。《左传·闵公元年》:“不如逃之,无使罪至,为 吴大伯,不亦可乎?”《国语·晋语一》:“君得其欲,太子远死,且有令名,为 吴太伯,不亦可乎?”韦昭 注:“太伯 让 季歷,远适 吴 越,后 武王 追封为 吴伯,故曰 吴太伯。”《新唐书·李泌传》:“建寧王 诚贤,然 广平 冢嗣,有君人量,岂使为 吴太伯 乎?”参阅《史记·吴太伯世家》。
- 5.
振过我也释义:⒈晋。⒉中行文子。⒊出亡。⒋,过于县邑。⒌。从者。⒍曰:“此啬夫。⒎,公之故人,公奚。⒏不休舍。⒐且。⒑待后车?”文子曰:“吾尝。⒒好音。⒓,此人遗。⒔我鸣琴。⒕;吾好佩。⒖,此人遗我玉环;是振。⒗我过。⒘者也。以求容于我者,吾恐其以我求容。⒙于人也。
- 6.
渭阳释义:⒈《诗·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 渭阳。”朱熹 集传:“舅氏,秦康公 之舅,晋公子 重耳 也。出亡在外,穆公 召而纳之。时 康公 为太子,送之 渭 阳而作此诗。”后因以“渭阳”为表示甥舅情谊之典。唐 杜甫《奉送卿二翁统节度镇军还江陵》诗:“寒空 巫峡 曙,落日 渭 阳情。”清 沉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吾父与君有 渭 阳之谊,欲媳 青君 谅无不允。”⒉舅父的代称。唐 李匡乂《资暇集·渭阳》:“徵舅氏事,必用 渭 阳,前辈名公,往往亦然。”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唐 毕相諴,家本寒微,其 渭
- 7.
狐突释义:⒈人名。 春秋 晋 大夫,公子 重耳 之外祖。其二子从 重耳 出亡。怀公 立,执 狐突,令其召二子还,不允,遂被杀。事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山西 旧有 狐突祠。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山西 太谷县 西南十五里 白城村,有 糊涂神祠 ……亦不知何以得此号。后检《通志》,乃知为 狐突祠。元 中统 三年敕建,本名 利 应狐突庙。狐、糊同音,北人读入声皆似平声,故突转为涂也。”清 孙枝蔚《王陵母墓》诗:“无慙 狐突 能为父,不监 怀公 奈 霸王。”⒉糊涂。明 车任远《蕉鹿梦》第三折:“想他慌忙
- 8.
百口释义:⒈全家;近亲一族。《列子·说符》:“人有滨 河 而居者,习於水,勇於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后汉书·赵岐传》:“闔门百口,埶能相济。”唐 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谁云经艰难,百口无夭殤。”《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元年》:“或劝 椿(杨椿)出亡,椿 曰:‘吾内外百口,何所逃匿!正当坐待天命耳。’”清 沉受宏《赠吴事衍》诗:“百口长悲殉乱离,一身何幸还乡里。”⒉一百人。《北史·杨素传》:“仁寿 初,代 高熲 为尚书左僕射,赐良马十匹,牝马二百匹,奴婢百口。”⒊满嘴。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冤狱》:“
- 9.
郭君出亡释义:昔郭君出亡,谓其御者曰:“吾渴,欲饮。 ”御者进清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