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艺 [zá yì]
1. 各种技艺。
杂艺 引证解释
⒈ 各种技艺。
引《南史·张欣泰传》:“欣泰 负弩射雉,恣情闲放,声伎杂艺,颇多开解。”
宋 苏轼 《吊李台卿》诗:“从横通杂艺,甚博且知要。”
清 包荣翰 《<白雨斋词话>跋》:“由是举业外兼课诗词杂艺,时得闻其绪论。”
杂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下牢释义:即 下牢关,在今 湖北 宜昌市 西北。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 刘岳 ﹞后随 武陵王 入 蜀,下牢 之败,遂为 陆护军 画 支江寺 壁,与诸工巧杂处。”唐 杜甫《春夜峡州田侍御长史津亭留宴》诗:“始知云雨峡,忽尽 下牢 边。”清 钱谦益《云间董得仲投赠三十二韵依次奉答》:“州移中土九,路失 下牢 千。”
- 2.
书疏释义:奏疏;信札。《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且陛下从 代 来,每朝,郎官上书疏,未尝不止輦受其言。”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江 南谚云:‘尺牘书疏,千里面目也。’”唐 杜甫《潭州送韦员外迢牧韶州》诗:“洞庭 无过雁,书疏莫相忘。”宋 叶适《夫人徐氏墓志铭》:“自是十年,必明 书疏不闕,然愈卑下不已。”
- 3.
伤败释义:⒈谓作战受挫失败。《管子·任法》:“故遵主令而行之,虽有伤败,无罚。”《史记·楚世家》:“会 吴王 弟 夫概 见 吴王 伤败,乃亡归,自立为王。”《后汉书·西羌传论》:“﹝羣种﹞东犯 赵 魏 之郊,南入 汉 蜀 之鄙,塞 湟中、断 陇道,烧陵园,剽城市,伤败踵係,羽书日闻。”宋 李如箎《东园丛说·春秋·诗亡然后作春秋》:“逮 桓王 之立,诸侯背叛,王师伤败。”⒉败坏。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萧子云 改易字体,邵陵王 颇行伪字……朝野翕然以为楷式,画虎不成,多所伤败。”宋 苏轼《缴还词头奏状·李定
- 4.
冷炙释义:已凉的饭菜;剩余的饭菜。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今世曲解,虽变於古,犹足以畅神情也。唯不可令有称誉,见役勋贵,处之下坐,以取残盃冷炙之辱。”唐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明 沉德符《野获编·禁卫·镇抚司刑具》:“每市一物入内,必经数处验查,饮食之属十不能得一,又不得自举火,虽严寒不过啖冷炙披冷衲而已。”
- 5.
勋贵释义:⒈亦作“勛贵”。功臣权贵。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唯不可令有称誉,见役勋贵,处之下坐,以取残盃冷炙之辱。”《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六年》:“蒙古 诸勋贵分封 山东 省,以 东平 行臺 严忠济 总一方之政。”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十:“有勛贵过境,僕从殴伤平民,镜伊 缚置狱中。”⒉功名富贵。唐 薛用弱《集异记·王维》:“当时皆以 圆(崔圆)勋贵无二,望其救解。”
- 6.
医方释义:⒈医生和方士。 《史记·货殖列传》:“医方诸食技术之人,焦神极能,为重糈也。”⒉医术,医道。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医方之事,取妙极难。”《通志·总序》:“医方则有脉经,有灸经,有本草,有方书,有炮炙,有病源,有妇人,有小儿。”⒊医书;医疗处方。《北史·艺术传下·许智藏》:“祖 道幼,常以母疾,遂览医方,因而究极,时号名医。”唐 刘餗《隋唐嘉话》卷中:“太宗 閲医方,见《明堂图》,人五臟之系咸附於背……乃詔不得笞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六回:“人家请了 上海县 官医来,评论他的医方,指
- 7.
反支释义:古术数星命之说,以反支日为禁忌之日。汉 王符《潜夫论·爱日》:“孝明皇帝 尝问今旦何得无上书者?左右对曰:‘反支故。’”汪继培 笺:“本传注云:‘凡反支日,用月朔为正。戌、亥朔一日反支;申、酉朔二日反支……子、丑朔六日反支。见《阴阳书》也。’”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世传术书,皆出流俗,言辞鄙浅,验少妄多。至如反支不行,竟以遇害;归忌寄宿,不免凶终:拘而多忌,亦无益也。”王利器 集解:“案:今 临沂 银雀山 出土《汉元光元年歷谱》,在日干支下间书‘反’字,即所谓反支日也。”
- 8.
学乡谈释义:宋 元 时期杂艺的一种,以模仿各地方音俗语娱悦观众。
- 9.
学像生释义:宋元时期杂艺的一种。
- 10.
带剑释义:⒈佩剑。《韩非子·入奸》:“聚带剑之客,养必死之士。”《史记·秦本纪》:“简公 六年,令吏初带剑。”唐 王维《送从弟蕃游淮南》诗:“读书復骑射,带剑游 淮阴。”⒉佩带的剑。《东观汉记·虞延传》:“赐 延 钱及带剑佩刀。”⒊投壶的一种招数。把箭投插入壶耳中。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投壶之礼,近世愈精。古者实以小豆,为其矢之跃也,今则唯欲其驍,益多益喜,乃有倚竿、带剑、狼壶、豹尾、龙首之名。”王利器 集解引 司马光《投壶格》:“倚竿,箭斜倚壶口中,带剑,贯耳不至地者。”
- 11.
废丧释义:旷废丧失。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围棊有手谈、坐隐之目,颇为雅戏,但令人躭愦,废丧实多,不可常也。
- 12.
随宜释义:⒈犹随即。《后汉书·质帝纪》:“今遣使者案行,若无家属及贫无资者,随宜赐卹,以慰孤魂。”⒉便宜行事。谓根据情况怎么办好便怎么办。《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五年》:“其民间小事,使长吏临时随宜,上不背正法,下以顺百姓之心。”⒊随意,不经意。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武烈太子 偏能写真,坐上宾客,随宜点染,即成数人,以问童孺,皆知姓名矣。”王利器 集解:“‘随宜’,即《歷代名画记》所言‘随意’。”唐 元稹《开元观闲居酬吴士矩侍御四十韵》:“几案随宜设,诗书逐便拈。”⒋等闲,平平常常。《敦煌变文集·降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