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 [lì cháo]
1. 所经过的各帝王或朝代。
例历朝官制。
英[in the past dynasties; generations;]
历朝 引证解释
⒈ 以往各朝代。
引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歷朝文字之盛,其名各有所归。”
国语词典
历朝 [lì cháo]
⒈ 以往各朝代。
引《旧唐书·卷一九〇·文苑传上·袁朗传》:「朗自以中外人物为海内冠族,虽琅邪王氏继有台鼎,而历朝首为佐命,鄙之不以为伍。」
历朝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字王释义:谓王号以一字为封。 历朝均有,至 辽 则以为尊。
- 2.
九庙释义:指帝王的宗庙。古时帝王立庙祭祀祖先,有太祖庙及三昭庙、三穆庙,共七庙。王莽 增为祖庙五、亲庙四,共九庙。后历朝皆沿此制。《汉书·王莽传下》:“取其材瓦,以起九庙。”晋 潘岳《西征赋》:“由伪 新 之九庙,夸宗 虞 而祖 黄。”清 顾炎武《井中心歌》:“有 宋 遗臣 郑思肖,痛哭 元 人移九庙。”清 戴名世《徐节妇传》:“数百年故国,威灵震薄海外,而一旦九庙隳,子孙夷,彼公侯将相,未闻有一如节妇者。”
- 3.
乡饮酒礼释义:亦称“乡饮酒”。周 代乡学三年业成大比,考其德行道艺优异者,荐于诸侯。将行之时,由乡大夫设酒宴以宾礼相待,谓之“乡饮酒礼”。历朝沿用,亦指地方官按时在儒学举行的一种敬老仪式。《仪礼·乡饮酒礼》贾公彦 疏引 汉 郑玄《三礼目录》:“诸侯之乡大夫三年大比,献贤者能於其君,以宾礼待之,与之饮酒。於五礼属嘉礼。”唐 韩愈《张君墓志铭》:“﹝ 张署 ﹞使通经吏与诸生之旁大郡,学乡饮酒、丧、婚礼。”清 冯桂芬《杜年丈七十寿序》:“有 三代 之制,歷 汉 迄今莫之或废者,乡饮酒礼其一也。今制孟春望日,孟冬朔日举行於府厅
- 4.
八座释义:⒈亦作“八坐”。封建时代中央政府的八种高级官员。历朝制度不一,所指不同。⒉指八抬轿。
- 5.
历朝释义:⒈历代:历朝官制。⒉指同一朝代各个君主的统治时期:明代营建北京宫城,永乐十八年基本建成,以后历朝续建,到正统六年才全部完成。
- 6.
幸州大战释义:幸州山城之战,又称幸州大捷,是第一次万历朝鲜之役中的一场战斗,地点位于朝鲜半岛的幸州山城(韩语:행주산성,现在的京畿道高阳市德阳区幸州内洞),发生在万历二十一年/文禄二年的阴历二月十二日。这场战斗的结果是朝鲜胜利,此战和晋州大捷与闲山岛大捷并称为壬辰卫国战争中的三大捷。
- 7.
拜洛释义:礼拜 洛水 神。《易·繫辞上》:“河 出图,洛 出书,圣人则之。”后人把 河 图 洛 书加以神化,历朝多行拜 洛 之典。南朝 陈 徐陵《在北齐与杨仆射书》:“昔分鼇命鳸之世,观 河 拜 洛 之年,则有日乌流灾,风禽骋暴。”
- 8.
武科释义:科举时代专为考试选拔武官而设的科目。 唐 武则天 长安 二年(702年)设武举,为武科之始。以后历朝皆因之,但不定期举行,至 明 代中期始定武乡试、武会试之制。清 代沿袭,考试科目为马箭、步箭、弓、刀、石,均名外场,又以默写武经为内场。其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及童生、生员、举人、进士、状元等名目均与文科同,但加武字以别之。光绪 二十七年(1901年)废止。参阅《文献通考·选举七》、《明史·选举志二》。
- 9.
穷搜博采释义:广泛地搜罗采集。《明史·方伎传·李时珍》:“乃窮搜博採,芟煩補闕,歷三十年,閲書八百餘家,藁三易而成書,曰《本草綱目》。”清 戴名世《<有明历朝小题文选>序》:“自是窮搜博採,選録大題文及小題文各千餘篇,多世間之所未見。”
- 10.
累朝释义:历朝;历代。
- 11.
纪元释义:历史上纪年的起算年代。中国纪元,始于西周共和元年(前841),自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以后,历朝皇帝都立年号纪元,即以皇帝即位或中途改换年号的第一年为元年。现世界多数国家采用的公元纪年,以传说耶稣诞生年为元年。
- 12.
顾虎头释义:东晋 画家 顾恺之 小字 虎头,故称。 亦借指画家。唐 杜甫《题玄武禅师屋壁》诗:“何年 顾虎头,满壁画沧洲。”仇兆鳌 注:“杜修可 曰:顾愷之,小字 虎头。”明 徐士俊《春波影》第三出:“汉 家自恨 毛延寿,底事全凭 顾虎头。”清 戴名世《<有明历朝小题文选>序》:“古之能传神者惟 顾 陆,苏子瞻 称引 顾虎头 之言推而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