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当事人 当事人的意思
dāngshìrén

当事人

简体当事人
繁体當事人
拼音dāng shì rén
注音ㄉㄤ ㄕˋ ㄖㄣˊ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dāng dàng,

shì,(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组词】:事情。事件。事业。(2) 变故。【例句】: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3) 职业。【例句】:谋事(指找职业)。(4) 关系和责任。【例句】:你走吧,没你的事了。(5) 办法。【例句】: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6) 做,治。【组词】:不事生产。无所事事。(7) 服侍。【组词】:事父母。

rén,(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组词】:人类。(2) 别人,他人。【例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例句】:丢人,文如其人。

基本含义

指在某一事件或问题中直接参与并承担责任的人。

当事人的意思

当事人 [dāng shì rén]

1. 履行(涉及理智、良心和自由意志的)行动或行为的人;对其言行负责任的人。

两个当事人都在撒谎。

[agent concerned;]

当事人 引证解释

⒈ 跟事情有直接关系的人。

巴金 《家》三十:“在 高 家,这一类的事向来是在暗中进行的。当事人反而做了不能过问的傀儡。”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三八章:“现在得听你的意见了,你是当事人啊。”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七:“﹝ 梅佐贤 ﹞以当事人的身份,非常惋惜地说:‘ 永祥兄 说的真对。’”

⒉ 法律用语。指民事诉讼中的原告、被告,刑事诉讼中的自诉人、被告。


国语词典

当事人 [dāng shì rén]

⒈ 与事情有直接关系的人。也作「当事者」。

如:「这次纷争当事人愿意和解,不再追究。」

⒉ 法律诉讼的任一方。也作「当事者」。


当事人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事主释义:⒈某些刑事案件(如偷窃、抢劫等)中的被害人。 ⒉旧指办理婚丧喜事的人家。
    • 2.
      本家儿释义:指当事人:本家儿不来,别人不好替他做主。

当事人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局外人释义:指与某事无关的人:局外人不得而知。

当事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堂释义:⒈〈方〉。⒉旧时指诉讼当事人到公堂上去(公开受审)
    • 2.
      上诉释义: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判决或裁定,在法定时间内,向上一级法院提出对该案再行审理的诉讼制度。上诉可以引起第二审程序。民事、行政诉讼的上诉时间为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刑事诉讼的上诉时间为接到判决书后第二日起的10日内,接到裁定书后第二日起的5日内。
    • 3.
      专利合同释义:当事人就专利申请权及专利权的转让以及就专利实施许可而明确当事人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而订立的合同的统称。
    • 4.
      专属管辖释义:专属管辖,是指法律强制规定某类案件只能由特定法院管辖,其它法院无权管辖,也不允许当事人协议变更管辖。与其他法定管辖相比,专属管辖具有优先性、排他性与强制性。专属管辖是法院管辖独有的制度,仲裁没有专属管辖。
    • 5.
      两审终审制释义:诉讼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 我国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当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和裁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和裁定确有错误,可在规定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或抗诉。上一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二审判决和裁定,就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 6.
      中止履行释义:在合同义务履行之前或履行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客观情况的出现,使得当事人不能履行合同义务而只能暂时停止的情况。
    • 7.
      主甲释义:犹当事人。
    • 8.
      举证不能释义:举证不能是法律术语,表示的是一种状态,意思是说应当举证证明自己诉讼请求的一方当事人无法提出确凿的证据而要承担的可能败诉的不利后果。
    • 9.
      举证责任释义:诉讼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事实和要求,有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予以证明的责任。民事诉讼原告负举证责任,行政诉讼被告负举证责任。
    • 10.
      乔主张释义:不经当事人同意而强作主。
    • 11.
      事不由己释义:指的是造化弄人、有时候事情的发展并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大大超出了当事人的能力和掌控范围,所以,“自己”只得违心地随波逐流、从之任之。
    • 12.
      二次对价释义:对价本义:指当事人一方在获得某种利益时,必须给付对方相应的代价。对价引申:是一方被赋予的某种权利、利益、好处、或利润,或是另一方承担的容忍、损害、损失或责任。
    • 13.
      五听制度释义:中国古代司法官吏在审理案件时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5种方法。
    • 14.
      交叉询问释义:交叉询问是由一方当事人或其律师在法庭上对另一方证人进行的盘诘性询问。《布莱克法律词典》对这个概念的解释是:“在审判或听证中由与传唤证人出庭作证的一方相对立的一方对该证人进行的讯问。”
    • 15.
      交易习惯释义:当事人双方经常使用的习惯做法。
    • 16.
      亲供释义:⒈亲自书写的履历。 《儒林外史》第三六回:“﹝ 虞博士 ﹞到京去填写亲供回来,亲友东家都送些贺礼。”《官场现形记》第二回:“赵 家中举开贺,一连忙了几天,便有本学老师叫门斗传话下来,叫 赵温 即日赴省,填写亲供。”⒉指诉讼当事人亲自陈述事实的供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继之 道:‘这个很可以递个亲供,分辩明白,事情的是非黑白,是有一定的,那里好凭空捏造。’”
    • 17.
      代理人释义:⒈法律上指受 当事人委托,代表他进行某种活动(如诉讼、纳税、签订合同等)的人。⒉某人或某集团、阶级实际利益 的代表人(含贬义)。
    • 18.
      仲裁释义:双方争执不决时,由第三者居中调解,作出裁决。法律上特指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在自愿基础上达成协议,将纠纷提交非司法机关的第三者审理,由其作出对双方均有约束力的裁决,以解决纠纷的一种非诉讼方式。分国内仲裁和涉外仲裁。适用于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得仲裁。
    • 19.
      会计师释义:⒈企业、机关中会计人员的职务名称之一。⒉由政府或权威机构发给证书并受当事人委托承办会计、审计等业务的会计人员。如中国的注册会计师、美国的职业会计师等。
    • 20.
      传审释义:法院发出传票,通知当事人到庭听候审讯。

当事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堂释义:⒈〈方〉。⒉旧时指诉讼当事人到公堂上去(公开受审)
    • 2.
      上诉释义: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判决或裁定,在法定时间内,向上一级法院提出对该案再行审理的诉讼制度。上诉可以引起第二审程序。民事、行政诉讼的上诉时间为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刑事诉讼的上诉时间为接到判决书后第二日起的10日内,接到裁定书后第二日起的5日内。
    • 3.
      专利合同释义:当事人就专利申请权及专利权的转让以及就专利实施许可而明确当事人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而订立的合同的统称。
    • 4.
      专属管辖释义:专属管辖,是指法律强制规定某类案件只能由特定法院管辖,其它法院无权管辖,也不允许当事人协议变更管辖。与其他法定管辖相比,专属管辖具有优先性、排他性与强制性。专属管辖是法院管辖独有的制度,仲裁没有专属管辖。
    • 5.
      两审终审制释义:诉讼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 我国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当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和裁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和裁定确有错误,可在规定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或抗诉。上一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二审判决和裁定,就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 6.
      中止履行释义:在合同义务履行之前或履行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客观情况的出现,使得当事人不能履行合同义务而只能暂时停止的情况。
    • 7.
      主甲释义:犹当事人。
    • 8.
      举证不能释义:举证不能是法律术语,表示的是一种状态,意思是说应当举证证明自己诉讼请求的一方当事人无法提出确凿的证据而要承担的可能败诉的不利后果。
    • 9.
      举证责任释义:诉讼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事实和要求,有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予以证明的责任。民事诉讼原告负举证责任,行政诉讼被告负举证责任。
    • 10.
      乔主张释义:不经当事人同意而强作主。
    • 11.
      事不由己释义:指的是造化弄人、有时候事情的发展并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大大超出了当事人的能力和掌控范围,所以,“自己”只得违心地随波逐流、从之任之。
    • 12.
      二次对价释义:对价本义:指当事人一方在获得某种利益时,必须给付对方相应的代价。对价引申:是一方被赋予的某种权利、利益、好处、或利润,或是另一方承担的容忍、损害、损失或责任。
    • 13.
      五听制度释义:中国古代司法官吏在审理案件时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5种方法。
    • 14.
      交叉询问释义:交叉询问是由一方当事人或其律师在法庭上对另一方证人进行的盘诘性询问。《布莱克法律词典》对这个概念的解释是:“在审判或听证中由与传唤证人出庭作证的一方相对立的一方对该证人进行的讯问。”
    • 15.
      交易习惯释义:当事人双方经常使用的习惯做法。
    • 16.
      亲供释义:⒈亲自书写的履历。 《儒林外史》第三六回:“﹝ 虞博士 ﹞到京去填写亲供回来,亲友东家都送些贺礼。”《官场现形记》第二回:“赵 家中举开贺,一连忙了几天,便有本学老师叫门斗传话下来,叫 赵温 即日赴省,填写亲供。”⒉指诉讼当事人亲自陈述事实的供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继之 道:‘这个很可以递个亲供,分辩明白,事情的是非黑白,是有一定的,那里好凭空捏造。’”
    • 17.
      代理人释义:⒈法律上指受 当事人委托,代表他进行某种活动(如诉讼、纳税、签订合同等)的人。⒉某人或某集团、阶级实际利益 的代表人(含贬义)。
    • 18.
      仲裁释义:双方争执不决时,由第三者居中调解,作出裁决。法律上特指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在自愿基础上达成协议,将纠纷提交非司法机关的第三者审理,由其作出对双方均有约束力的裁决,以解决纠纷的一种非诉讼方式。分国内仲裁和涉外仲裁。适用于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得仲裁。
    • 19.
      会计师释义:⒈企业、机关中会计人员的职务名称之一。⒉由政府或权威机构发给证书并受当事人委托承办会计、审计等业务的会计人员。如中国的注册会计师、美国的职业会计师等。
    • 20.
      传审释义:法院发出传票,通知当事人到庭听候审讯。

当事人造句

1.这不是当事人的证言,不足为凭。

2.这个消息在街谈巷议中以讹传讹,让当事人错愕不已。

3.为人排难解纷必须客观公正,才能使当事人折服。

4.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假若出事,那当事人真是死有余辜。

5.会考试题泄漏,一时闹得满城风雨,有人主张重新考一次,也有人主张处罚当事人

6.然而银行当事人,安能逃避责任,空穴来风,理有固然。

7.八卦杂誌经常报导政商名流金屋藏娇的绯闻,使当事人深感困扰。

8.当事人不服判决,已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

9.为了公正执法,法官拒绝了当事人赠送的礼物。

10.因为小张和小李有几分相似,他们便用轩裳华胄的方法,来瞒骗当事人

11.一人做事一人当,绝不把同伴拖下水,而同伴未经当事人应允,亦不得擅自干涉介入。

12.八卦杂誌经常报导政商名流金屋藏娇的緋闻,使当事人深感困扰。

13.当事人可以写写平时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老师在平时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等。

14.这世上所有的不公平,都是因为当事人能力不足所导致的。

15.你可在网上自行搜索两孩生育新政策正式实施前违法生育子女的当事人可以免缴社会抚养抚养费的政策。

16.所谓的隐秘,大概只有当事人自己觉得是隐蔽的。

17.反反复复,而且都振振有辞,导致当事人更不信服。

当事人是什么意思 当事人读音 怎么读 当事人,拼音是dāng shì rén,当事人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当事人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