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胆战 胆战的意思
dǎnzhàn

胆战

简体胆战
繁体膽戰
拼音dǎn zhàn
注音ㄉㄢˇ ㄓㄢ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ǎn,(1) 人或某些动物体内器官之一,在肝脏右叶的下部。【组词】:胆囊。苦胆。胆固醇。肝胆相照(指对人忠诚,以真心相见)。(2) 不怕凶暴和危险的精神、勇气。【组词】:胆量。胆气。壮胆。胆魄。胆大妄为(wéi )。(3) 装在器物内部而中空的东西。【组词】:球胆。暖瓶胆。

zhàn,(1) 打仗。【组词】:战争。战机。战绩。战略。战术。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2) 泛指争斗,比高下。【组词】:论战。争战。(3) 发抖。【组词】:战抖。寒战。胆战心惊。(4) 姓。

基本含义

形容非常害怕、胆战心惊的状态。

胆战的意思

胆战 [dǎn zhàn]

1. 形容非常恐惧或心惊。

胆战 引证解释

⒈ 形容非常恐惧或心惊。

唐 王起 《辕门射戟枝赋》:“观之者心惕,闻之者胆战。”
后蜀 顾夐 《荷叶杯》词:“记得那时相见,胆战。鬢乱四肢柔,泥人无语不抬头。羞摩羞,羞摩羞。”
《西游记》第十三回:“正疑思之间,忽然失足,三人连马都跌落坑坎之中。 三藏 心慌,从者胆战。”
曹禺 《原野》第二幕:“你先把这个要脑袋的家伙收起来,这么搁着,我看着有点胆战,说不出话。”


国语词典

胆战 [dǎn zhàn]

⒈ 害怕。

《西游记·第一一回》:「諕得个文官武将心慌,皇后嫔妃胆战。」


胆战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心惊释义:形容十分恐惧不安,心里非常害怕。

胆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公徒释义:⒈诸侯的步兵。《诗·鲁颂·閟宫》:“公徒三万,贝胄朱綅。”高亨 注:“徒,步兵。每辆兵车随有徒兵约三十人,兵车千辆有徒兵三万。”《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遂逐之。孟氏 使登西北隅,以望 季氏。见 叔孙氏 之旌,以告。孟氏 执 郈昭伯,杀之于南门之西,遂伐公徒。”⒉指乡勇。陈璞《三元里忆辛丑乡勇杀虏事》诗:“异类人心愤,乡愚胆战麤。国殤今共礼,贝胄愧公徒。”⒊指刑罚。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孩儿每万千死罪犯公徒,那廝每情理难容。”元 郑光祖《周公摄政》第二折:“便教臣身居冢宰为阿保
    • 2.
      心寒胆落释义:形容十分惊恐。 同“心寒胆战”。
    • 3.
      心惊胆颤释义:形容十分害怕。同“心惊胆战”。
    • 4.
      心惊胆落释义:形容十分害怕。同“心惊胆战”。
    • 5.
      心惊胆寒释义:形容十分害怕。同“心惊胆战”。
    • 6.
      忧悸释义:忧惧而心惊胆战。汉 蔡邕《上封事陈政要七事》:“是时,奉公者欣然得志,邪枉者忧悸失色。”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舒焕 尧文,东坡公 客,建炎 中犹在。有子为 湖南 一县尉,遇盗烧死。尧文 年九十矣,忧悸得病而卒。”《明史·郑赐传》:“赐 为人颇和厚,然不识大体,帝意轻之,为同官 赵羾 所间,六年六月忧悸卒。”
    • 7.
      戴帽释义:⒈亦作“戴帽子”。把帽子戴在头上。引申为于一物之上加以他物。宋 戴鼎臣《东原录》:“海州 朐山,俗言 朐山 戴帽即雨,盖谓云出覆冒其上为雨候。”⒉引申为在政治上或行为上给人定性。刘亚舟《男婚女嫁》第六章:“程玉柱 的爹爹叫 程济仁,是个戴帽富农。”《花城》1981年第3期:“摘帽子戴帽子!好好的一个日常生活用语,和‘衣服’‘袜子’一样的‘帽子’竟变成一个使人胆战心寒的声音,这是多么古怪的历史现象!”
    • 8.
      答答战释义:犹言心惊胆战。
    • 9.
      胆慄释义:亦作“胆栗”。犹胆战。唐 司空图《容城侯传》:“歷试臺阁,号为明达。挟奸邪以事上者,见之胆慄,輒自披露。”清 陈梦雷《西洋贡狮子赋》:“壮夫为之胆栗,力士为之心眩。”
    • 10.
      胆栗释义:犹胆战。
    • 11.
      莽壮释义:⒈卤莽。《西游记》第四七回:“那 行者 本来性急,八戒 生来粗鲁,沙僧 却也莽壮,三个人听得师父招呼,牵着马,挑着担,不问好歹,一阵风,闯将进去。”一本作“莽撞”。⒉形容声音、气力粗壮有力。元 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他可惯听,我这莽壮声。諕他一个痴挣,諕得荆棘律的胆战心惊。”丁玲《母亲》一:“年纪轻轻,不老实,又不是爷们,学什么坏,趁着力气莽壮,落几个钱,老了也有下梢,未必就连家也不要。”
    • 12.
      贼人心虚释义:指做了坏事的人,时刻胆战心惊,怕坏事败露。

胆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公徒释义:⒈诸侯的步兵。《诗·鲁颂·閟宫》:“公徒三万,贝胄朱綅。”高亨 注:“徒,步兵。每辆兵车随有徒兵约三十人,兵车千辆有徒兵三万。”《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遂逐之。孟氏 使登西北隅,以望 季氏。见 叔孙氏 之旌,以告。孟氏 执 郈昭伯,杀之于南门之西,遂伐公徒。”⒉指乡勇。陈璞《三元里忆辛丑乡勇杀虏事》诗:“异类人心愤,乡愚胆战麤。国殤今共礼,贝胄愧公徒。”⒊指刑罚。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孩儿每万千死罪犯公徒,那廝每情理难容。”元 郑光祖《周公摄政》第二折:“便教臣身居冢宰为阿保
    • 2.
      心寒胆落释义:形容十分惊恐。 同“心寒胆战”。
    • 3.
      心惊胆颤释义:形容十分害怕。同“心惊胆战”。
    • 4.
      心惊胆落释义:形容十分害怕。同“心惊胆战”。
    • 5.
      心惊胆寒释义:形容十分害怕。同“心惊胆战”。
    • 6.
      忧悸释义:忧惧而心惊胆战。汉 蔡邕《上封事陈政要七事》:“是时,奉公者欣然得志,邪枉者忧悸失色。”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舒焕 尧文,东坡公 客,建炎 中犹在。有子为 湖南 一县尉,遇盗烧死。尧文 年九十矣,忧悸得病而卒。”《明史·郑赐传》:“赐 为人颇和厚,然不识大体,帝意轻之,为同官 赵羾 所间,六年六月忧悸卒。”
    • 7.
      戴帽释义:⒈亦作“戴帽子”。把帽子戴在头上。引申为于一物之上加以他物。宋 戴鼎臣《东原录》:“海州 朐山,俗言 朐山 戴帽即雨,盖谓云出覆冒其上为雨候。”⒉引申为在政治上或行为上给人定性。刘亚舟《男婚女嫁》第六章:“程玉柱 的爹爹叫 程济仁,是个戴帽富农。”《花城》1981年第3期:“摘帽子戴帽子!好好的一个日常生活用语,和‘衣服’‘袜子’一样的‘帽子’竟变成一个使人胆战心寒的声音,这是多么古怪的历史现象!”
    • 8.
      答答战释义:犹言心惊胆战。
    • 9.
      胆慄释义:亦作“胆栗”。犹胆战。唐 司空图《容城侯传》:“歷试臺阁,号为明达。挟奸邪以事上者,见之胆慄,輒自披露。”清 陈梦雷《西洋贡狮子赋》:“壮夫为之胆栗,力士为之心眩。”
    • 10.
      胆栗释义:犹胆战。
    • 11.
      莽壮释义:⒈卤莽。《西游记》第四七回:“那 行者 本来性急,八戒 生来粗鲁,沙僧 却也莽壮,三个人听得师父招呼,牵着马,挑着担,不问好歹,一阵风,闯将进去。”一本作“莽撞”。⒉形容声音、气力粗壮有力。元 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他可惯听,我这莽壮声。諕他一个痴挣,諕得荆棘律的胆战心惊。”丁玲《母亲》一:“年纪轻轻,不老实,又不是爷们,学什么坏,趁着力气莽壮,落几个钱,老了也有下梢,未必就连家也不要。”
    • 12.
      贼人心虚释义:指做了坏事的人,时刻胆战心惊,怕坏事败露。

胆战造句

1.但那仍然是很让人胆战心惊的一刻,跟爸爸生活在一起。

2.在逃的犯罪分子往往过的是胆战心惊、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

3.看到这种光怪陆离的政治局面,真让我们胆战心惊啊!

4.六十年代初,我国人民卧薪尝胆战胜了严重自然灾害和国际上反动势力的经济封锁。

5.这些罪犯从狱中逃出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每天都心惊胆战地过日子。

6.这条街道很少有人走过,所以每当有什么动静,就会令人心惊胆战

7.政府扩张的另一个形式更加让人心惊胆战

8.每次遇到空袭,人们总是要心惊胆战地躲进防空洞。

9.我们要营造一种氛围,让敌人心惊胆战,草木皆兵。

10.治安严打时期,小偷心惊胆战,行事收敛了很多。

11.南京大屠杀至今还令人胆战心惊。

12.这很难引起我的同情这使我胆战心惊;但我还是不愿就这么离开他。

13.严打运动搞得轰轰烈烈,犯罪分子胆战心惊。

14.还有什么生物能比鲨鱼还令人胆战心惊的?

15.那次事故中无人受伤,但许多乘客都吓得胆战心惊。

16.股市的萧条更是令人胆战心惊,怕房地产泡沫也要破裂。

17.我们观察到在地球最偏远的大洲南极洲这儿的变化的步伐令人胆战心惊,他说。

18.走到这么高的楼层上我顿时有一种胆战心惊的感觉。

19.接下来的两虎相争确实令人胆战心惊。

20.因此,我们到达火车站的时候,我们真是胆战心惊。

胆战是什么意思 胆战读音 怎么读 胆战,拼音是dǎn zhàn,胆战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胆战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