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争 [jūn zhēng]
1. 谓两军争夺制胜条件。
军争 引证解释
⒈ 谓两军争夺制胜条件。
引《孙子·军争》:“凡用兵之法,将受命於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於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军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争战释义:打仗:两军争战。
- 2.
以逸待劳释义:在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待敌军疲劳时出击取胜。《孙子兵法·军争》:“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 3.
军争释义:谓两军争夺制胜条件。
- 4.
旗的释义:犹言军争的目标。
- 5.
根地释义:犹根据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安徽起义清方档案》:“请催 张中丞 即日带兵来 潁,据为根地,以与革军争 皖北。”
- 6.
治气释义:⒈涵养精气。《荀子·修身》:“以治气养生,则身后 彭祖。”《韩诗外传》卷一:“君子有辩善之度,以治气养性则身后 彭祖。”⒉修养气质。《史记·五帝本纪》:“﹝ 顓頊 ﹞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⒊谓掌握军队士气。《孙子·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鋭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⒋犹呕气,生气。知侠《铺草》:“同志不会跟我这板老头治气,同志的心胸能像咱这庄稼人那样狭隘么?”《新华月报》1953年第9期:“人家不听,就好像跟我治气似的。”
- 7.
穷寇勿迫释义:谓对陷于绝境的敌人,不要追迫太急,以防其拼死反扑,造成自己不应有的损失。 《孙子·军争》:“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亦作“窮寇勿追”、“窮寇莫追”。《後汉书·皇甫嵩传》:“兵法:窮寇勿追。”宋 苏轼《大臣论下》:“古之爲兵者,圍師勿遏,窮寇勿追,誠恐其知死而致死力。”《明史·外国传六·和兰》:“諸將以窮寇莫追,許之。遂揚帆去。”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此在君爲困獸猶鬭,在鬼爲窮寇勿追耳。”
- 8.
穷寇勿追释义:对走投无路的敌人,不要去追他。 否则,狗急跳墙,反而达不到消灭敌人的目的。《孙子兵法·军争》:“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后汉书·皇甫嵩传》引作“穷寇勿追”。
- 9.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释义:《孙子兵法·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意思是说善用兵的人避开敌人初来时的凶猛气焰,等待敌人疲劳松懈想要退兵的时候,再给予打击。
- 10.
鋭卒释义:精锐的士卒。 《孙子·军争》:“鋭卒勿攻,饵兵勿食。”陈皞 注:“盖言士卒轻鋭,且勿攻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今 梁 赵 相攻,轻兵鋭卒必竭於外,老弱罢於内。”《后汉书·董卓传》:“卓 遣疑兵挑战,而潜使鋭卒从 小平津 过津北,破之。”
- 11.
鋭气释义:⒈旺盛的气势。⒉指气势旺盛。词语出处。⒊旺盛的气势。《孙子·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鋭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史记·淮阴侯列传》:“夫鋭气挫於险塞,粮食竭於内府。”晋 左思《蜀都赋》:“鋭气剽於中叶,蹻容世於乐府。”明 屠隆《綵毫记·官兵大捷》:“王师鋭气吞强敌,神机鬼杂测。”鲁迅《故事新编·采薇》:“叔齐 一下子失了锐气,坐倒了,垂了头。”⒋指气势旺盛。《汉书·赵充国传》:“急因天时大利,吏士鋭气,以十二月击 先零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