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膂 [xīn lǚ]
1. 心与脊骨。
2. 喻主要的辅佐人员。亦以喻亲信得力之人。
3. 喻重要的部门或职任。
4. 心思与精力。
6. 犹心怀。
心膂 引证解释
⒈ 心与脊骨。
引晋 陆机 《五等论》:“四体辞难,而心膂获乂。”
宋 文天祥 《出真州》诗序:“予心自念,岂予死於是乎?为之踟蹰,心膂如割。”
明 皇甫濂 《悼子乘》诗:“奚但肠九迴,心膂成頽崩。”
⒉ 喻主要的辅佐人员。亦以喻亲信得力之人。
引《书·君牙》:“今命尔予翼,作股肱心膂。”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入作心膂,出为爪牙。”
唐 司空图 《太尉琅琊王公中生祠碑》:“心膂连营,蓄雷霆於北落;股肱重镇,寄柱石於东门。”
明 夏完淳 《三国论》:“原夫 丰 配 去而 青 冀 衰, 葛 陆 尽而 吴 蜀 毙。兴替之兆,实由心膂。”
⒊ 喻重要的部门或职任。
引晋 庾亮 《让中书监表》:“今以臣之才,兼如此之嫌,而使内处心膂,外总兵权,以此求治,未之闻也。”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幼读儒书,兼通韜略,为藩镇之名臣,受心膂之重寄。”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臣愚以为朝廷於 袁世凯 等既寄以心膂,似宜尽去其牵掣。”
⒋ 心思与精力。
引晋 张华 《劳还师歌》:“将士齐心膂,感义忘其私。”
《旧唐书·太宗纪下》:“所以 屈突、尉迟,由仇敌而愿倾心膂。”
宋 范仲淹 《谢传宣表》:“如朝廷未议解兵,臣愿奔走塞下,再竭心膂,少赎过尤。”
⒌ 犹心怀。
引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不过豪侠使气,狂醉於花月之间耳,社稷苍生,曾不繫其心膂。”
国语词典
心膂 [xīn lǚ]
⒈ 心与脊骨,都是人体中重要的部分。比喻亲信的人。
引《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传》:「臣窃以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
《文选·庾亮·让中书令表》:「今以臣之才,兼如此之嫌,而使内处心膂,外揔兵权。」
心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崇长释义:⒈犹宠幸。 语本《书·牧誓》:“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孔 传:“言 紂 弃其贤臣而尊长逃亡罪人,信用之。”《资治通鉴·唐中宗神龙二年》:“崇长緇衣,使游走权门,借势纳赂。”⒉犹助长。《隋书·房陵王勇传》:“左卫大将军、五原郡公 元旻,任掌兵衞,委以心膂,陪侍左右,恩宠隆渥;乃包藏姦伏,离间君亲,崇长厉阶,最为魁首。”《旧唐书·文宗纪下》:“帝曰:‘朕务行其实,不欲崇长空文。’”
- 2.
心吕释义:同“心膂”。 《急就篇》卷一“偏吕张”唐 颜师古 注:“昔者 太岳 为 禹 心吕之臣,故封 吕侯,以譬身有脊吕骨也。”参见“心膂”。
- 3.
无忝释义:不玷辱;不羞愧。 《书·君牙》:“今命尔予翼,作股肱心膂,纘乃旧服,无忝祖考。”孔 传:“无辱累祖考之道。”《汉书·韦玄成传》:“於戏后人,惟肃惟栗。无忝显祖,以蕃 汉 室。”唐 韩愈《顺宗实录一》:“尔惟奉若天道,以康四海……无忝我 高祖、太宗 之休命。”明 胡应麟《诗薮·唐上》:“伯禽 二女妻野人,当道欲为易婚,不愿,而以厥祖遗言,俾卜葬青山,以成先志,亦无忝也。”清 李渔《奈何天·焚券》:“只要我行权市义心无忝,怕甚么矫制开仓蹟可疑。”
- 4.
盘牙释义:⒈交结;连结。汉 王符《潜夫论·述赦》:“又重馈部吏,吏与通姦,利入深重,幡党盘牙。”宋 沉遘《文懿皇后斋文》:“盛德配於 尧 禹,卜年过於 夏 商,然后本枝盘牙,卿士心膂。”⒉犹盘据。《明史·史可法传》:“贼益狂逞,盘牙 江 北,南都震惊。”参见“盘据”。⒊指盗贼或叛乱者。唐 元稹《唐故朝议郎侍御史河南元君墓志铭》:“其在于京邑捕盗者八年,破囊槖,掘盘牙,不可胜数。”唐 元稹《加裴度幽镇两道招抚使制》:“冀 服於前,燕 平於后,而抚御失理,盘牙復生。”⒋形容繁复错杂。清 钱谦益《赠别施伟长序》:“身
- 5.
肺附释义:比喻帝王的亲属或亲戚。《汉书·刘向传》:“臣幸得託肺附,诚见阴阳不调,不敢不通所闻。”颜师古 注:“旧解云,肺附谓肝肺相附著,犹言心膂也。一説,肺谓斫木之肺札也,自言於帝室犹肺札附於大材木也。”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八》:“余谓肺、附,皆谓木皮也……言己为帝室微末之亲,如木皮之託於木也。”《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二年》:“汝家幸缘肺附,蒙国宠荣,覆宗不足以报。”宋 苏轼《敕高公绘公纪并防御使制》:“以尔父 士林,早缘肺附,逮事 厚陵,没于中年,爵不配德。”
- 6.
阁手释义:手闲搁着。形容一事不做。《资治通鉴·宋顺帝昇明元年》:“既而 萧道成 兼总军国,布置心膂,与夺自专,褚渊 素相凭附,秉(刘秉)与 袁粲 阁手仰成矣。”胡三省 注:“阁手者,高拱充位而无所为,两手若有所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