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弟 [xiào dì]
1. 弟承兄位为帝者,享祀宗庙时称“孝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汉代乡官名。指孝弟者。
孝弟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孝悌”。
⒉ 孝顺父母,敬爱兄长。
引《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朱熹 集注:“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
《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汉 桓宽 《盐铁论·诏圣》:“闻礼义行而刑罚中,未闻刑罚行而孝悌兴也。”
《新唐书·孝友传赞》:“圣人治天下有道,曰‘要在孝弟而已’。”
宋 陈亮 《祭林圣材文》:“孝悌称於宗族乡党,慈爱隆於父子弟昆。”
《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汉 朝取士之法……惟以孝廉为重。孝者,孝弟;廉者,廉洁。孝则忠君,廉则爱民。”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王禄 道:小弟远游,父母兄长跟前,有失孝悌,专为着几分微利,以致如此。”
《红楼梦》第六三回:“礼部见当今隆敦孝弟,不敢自专,具本请旨。”
⒊ 指孝弟者。
引《汉书·董仲舒传》:“今朕亲耕藉田以为农先,劝孝弟,崇有德,使者冠盖相望,问勤劳,恤孤独,尽思极神,功烈休德,未始云获也。”
⒋ 汉 代乡官名。
引《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故遣信使晓喻百姓以发卒之事,因数之以不忠死亡之罪,让三老孝弟以不教诲之过。”
《汉书·韩延寿传》:“幸得备位,为郡表率,不能宣明教化,至令民有骨肉争讼,既伤风化,重使长吏、嗇夫、三老、孝弟受其耻。”
《后汉书·明帝纪》:“其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级。”
李贤 注:“三老、孝悌、力田,三者皆乡官之名。三老, 高帝 置,孝悌、力田, 高后 置,所以劝导乡里,助成风化也。”
宋 苏轼 《策问》之二:“古者有劝农之官、力田之科,与孝弟同。而自 汉 以来,率用户口登耗、黜陟守宰。”
⒌ 亦作“孝悌”。弟承兄位为帝者,享祀宗庙时称“孝弟”。
引《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八年》:“故 太祖 之室, 太宗 称孝弟, 真宗 称孝子,大行皇帝称孝孙。”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孝弟》:“古人惟子孙称孝,《诗》‘绥予孝子’、‘孝孙徂位’,皆庙中之称,后代以弟承兄,则有称孝弟者。”
国语词典
孝弟 [xiào dì]
⒈ 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也作「孝悌」。
引《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孝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务本释义:⒈致力于根本。《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 河 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第四折:“习诗书,学礼易,从先进君子务本。忘食发愤,能正其身。”清 李渔《闲情偶寄·颐养·却病》:“有务本之法,止在善和其心。”⒉指务农。《管子·禁藏》:“故先慎於己而后彼,官亦慎内而后外,民亦务本而去末。”《汉书·文帝纪》:“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你今
- 2.
孝夫释义:古时丧妻者对亡妻的自称。清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孝弟》:“又 盘门 内 西泮环巷 石井阑上,有‘孝夫某为亡妻 何氏 四乙娘’字,嘉泰 元年正月刻。又府前 西米巷 石井阑,有‘孝夫某为亡前妻 黄氏 十四娘’字,嘉定 十七年十二月刻。是 宋 时有孝夫、孝妻之称。”
- 3.
孝悌释义:也作孝弟。 儒家的一种伦理思想。孝:善事父母。悌:善事兄长。
- 4.
无过是释义:⒈不外乎,只不过。《新编五代史平话·梁史上》:“小生惯诵经史,教导乡里徒弟,无过是教他学习个孝弟忠信的道理。”⒉没有胜过。《清平山堂话本·洛阳三怪记》:“这一年四季,无过是春天,最好景致。”
- 5.
明饬释义:同“明敕”。《汉书·循吏传·黄霸》:“宜令贵臣明飭长吏守丞,归告二千石,举三老孝弟力田孝廉廉吏务得其人。”清 管同《楚昭王论》:“夫苟君臣不忘仇讎,则必明飭政刑以肃纪纲。”
- 6.
民师释义:⒈古代管理民事之官。《左传·昭公十七年》:“自 顓项 以来,不能纪远,乃纪於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⒉民众的师表。《汉书·武帝纪》:“諭三老孝弟,以为民师。”⒊民办学校教师的简称。《光明日报》18:“冒领民师补助,截留建校经费,双庙小学校受到处分。”
- 7.
犯上作乱释义:旧指触犯皇 权或尊长,搞叛逆活动。《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 者,未之有也。”
- 8.
田父野叟释义:同“田夫野老”。 金 元好问《登封令薛侯去思颂》:“方春勸耕,遭田父野叟於途,慰以農里之言,而勉之孝弟之訓。”
- 9.
自完释义:犹自保;自全。 《左传·昭公十九年》:“楚 不在诸侯矣,其仅自完也,以持其世而已。”《汉书·贾谊传》:“代 北边 匈奴,与强敌为邻,能自完则足矣。”金 元好问《聂孝女墓铭》:“女资孝弟,读书知义理,思以大义自完,葬其父之明日,乃絶脰而死。”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自非躬执大彗,以埽除其故家污俗,而望 禹 域之自完也,岂可得乎!”
- 10.
谨信释义:⒈恭谨诚信。语本《论语·学而》:“谨而信,汎爱众。”邢昺 疏:“言恭谨而诚信也。”《后汉书·臧宫传》:“宫 以谨信质朴,故常见任用。”唐 黄滔《司直陈公墓志铭》:“公为人谨信,居家纯孝。”清 何绍基《<使黔草>自序》:“孝弟谨信,出入有节。”⒉谓郑重地盟誓以示信任。《穀梁传·僖公五年》:“盟者,不相信也,故谨信也。”
- 11.
辫发释义:⒈即辫子。晋 左思《魏都赋》:“有客祁祁,载华载裔,岌岌冠縰,纍纍辫髮。”《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二年》“南谓北为 索虏”元 胡三省 注:“索虏 者,以北人辫髮,谓之索头也。”⒉借指编发为辫的少数民族。《宋书·王僧达传》:“辫髮凶诡,尤宜裁防。”宋 王禹偁《籍田赋》:“恩流於孝弟力田,德被於雕题辫髮。”参见“辫子”。
- 12.
销弭释义:⒈消除。宋 李纲《应诏条陈七事奏状》:“有畏天之言,无畏天之实,皆不足以销弭变故,导迎吉祥。”吴虞《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其于销弭犯上作乱之方法。惟恃孝弟以收其成功。”李大钊《战争与人口问题》:“欲有以救之,惟在祓除此等根性,是乃解决人口问题之正当途径,销弭战争惨象之根本方策也。”⒉谓掩饰真情,化有为无。清 林则徐《批琼州镇该辖洋面近时始有外船禀》:“若 崖州 协 海口 营,仅有缴枪,并无获土,均属聊且塞责,难免销弭纵容。”
- 13.
降辑释义:降集。《汉书·郊祀志下》:“然后孝弟之道备,而神祇嘉享,万福降辑。” 颜师古 注:“辑,与集同。”
- 14.
齿让释义:以年岁大小相让,示长幼有序。 《礼记·文王世子》:“故世子齿於学,国人观之,曰:‘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明 归有光《告昆山县城隍神文》:“吾邑人孝弟力田,乡里齿让。”